黃美柏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zhèn)六柱小學 廣西 河池 530700)
從根本上來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并讓接受教育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更突出受教育人士的地位。因此,育人才是教育的核心思想,證實了以人為本理念的正確性。小學班主任之所以會對學生進行管理,也正是因為班主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的發(fā)展前景,這也正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完美體現(xiàn)。接下來,本文針對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具體闡述。
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學習成績并不是班主任唯一的管理目標,藝術、音樂、體育都是班主任的管理方向,畢竟學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小學階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展可能,學生能夠通往成功的路也就更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1]。目前,高技術人才深受市場喜愛,而高素質人才更受市場的喜愛,可見,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名高素質的人才,能夠給學生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綜合素質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并不矛盾,綜合素質所體現(xiàn)的是學生在各方面的成就,而個性則是各方面成就中最為突出的一項,就像是五根手指中最長的一根。以人為本,顧名思義,將人作為教學管理的根本,班主任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之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何幫助學生發(fā)揮特長,將特長轉化為特色,將特色轉化為突出,讓人一看到就會覺得與眾不同,這也正是以人為本理念的與眾不同之處。
2.1 以身作則。成年人在生活中,往往會因為外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正詮釋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義,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呢?因此,小學班主任要想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影響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并掌握相關技巧,運用于生活當中[2]。以身作則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動,例如,班主任在組織學生在校園進行撿垃圾的活動時,一定要第一個做出表率,用手撿垃圾撿進垃圾簍,而不是在一旁說著“某某同學,那邊、還有那邊也有垃圾,把它撿干凈”。在以人為本理念下,班主任不僅是親身力行,而且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并不是心不甘情不愿,在碰到垃圾時,班主任會第一個沖上去,還會向學生詢問“同學們,哪里還有垃圾,讓我把它撿干凈!”在班主任的影響下,學生往往能明白前者的良苦用心,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隨手撿垃圾的好習慣,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而言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2.2 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應用以人為本理念進行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很多班主任都會存在同樣一個問題,分不清自己和學生哪一個處于主體地位,有班主任認為自己處于主體地位,所以常常毫無顧忌對學生發(fā)號施令;也有班主任認為自己和學生在不同情況下可以處于主體地位,也就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二者選一。其實,以上兩者都不是正確的答案,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前提下,學生才是毫無疑問處于主體地位,因為班主任只是輔導學生進行學習,而判斷班主任管理好壞的依據(jù)也就是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班主任需要以各種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成長[3]。例如,學生因為對數(shù)字不感興趣,導致對數(shù)學學習不感興趣,班主任可以向其家庭成員打聽學生的情況,追尋學生對數(shù)字不感興趣的根源,幫助學生進行克服。
2.3 營造出優(yōu)質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是影響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班主任需要進行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兩個場所就是家庭和學校,因此,家庭和學校的環(huán)境就是班主任的觀察對象[4]。在學校方面,班主任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關系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投入到學習交流當中,并且,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要進行調節(jié),班主任需要同各學科任課教師達成相關協(xié)議,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不利用教師身份欺壓學生,或區(qū)別對待學生。在家庭方面,班主任需要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希望家長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各種優(yōu)秀品質,如闔家歡樂、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在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優(yōu)質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下,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班級班主任來說,應用人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中,能夠起到出人意料的結果。小學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以人為本理念的真正價值,充分應用在班級管理中,如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引導、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為學生營造出優(yōu)質的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