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娜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第二中學 廣東 廣州 511300)
語文學科本身蘊含著很多價值觀的傳遞以及經(jīng)典故事的講解。在今天的語文教材當中,我們選取的很多課文都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而這些做人道理除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以外,還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在敘事德育的視角之下,這些優(yōu)秀的課文都是我們進行教學的豐富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入分析語文教學資源中所蘊含的敘事德育內容,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擁有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
1.1 教化學生于無聲之處。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一直是我們整體教育理念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的德育教學理念也經(jīng)過了反復的調整。這其中最難的就是讓學生真正從情感和思想上認同德育教育的內容。如今網(wǎng)絡信息傳播技術十分發(fā)達,很多學生會在網(wǎng)絡中看到很多的社會狀況,并且誤以為這就是全部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于一些不公平的情況以及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學生由于自身的社會經(jīng)驗比較少,會認為這就是社會的真實規(guī)律,從而質疑思想品德教育當中對于人格培養(yǎng)的相關內容。而敘事德育可以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增加學生的經(jīng)驗,讓學生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感受到高尚的人格品質以及善良的行為,最終會獲得應有的回報。這種教化是存在于無聲之處,漸漸滲透進學生的思想的。
1.2 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基礎。上文中提到學生由于自身社會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因此在很多事物的判斷上會存在偏差。事實上學生日常的生活實踐也是要有經(jīng)驗的依據(jù)以及理論指導的來源的。對于社會經(jīng)驗尚淺,生活經(jīng)驗不足的學生來說,很多實踐行為的基礎就來自于我們的日常教學,如果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將優(yōu)秀的人生經(jīng)驗傳遞給學生,那么在面對實際生活中的選擇時,學生就會有所依據(jù),從而做出符合高尚思想道德要求的行為和選擇。當這種選擇的經(jīng)驗得到了積極的回饋,就會慢慢內化成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2.1 深化課文的課堂解讀。想要真正讓敘事德育走進初中語文的課堂,我們就要在課文的講解過程當中做足功夫,讓這些內容可以在無聲之處逐漸滲透進我們的語文課文講解當中。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很多初中課文的選擇都是優(yōu)秀的作品,其中除了擁有良好的寫作技巧和文學情懷以外,還包含了很多的做人道理。因此在今天的初中語文課堂講解當中,我們不僅要為學生傳遞知識性的內容,還應該繼續(xù)深入分析文章中的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敘事德育的影響。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下冊課文為例,我們可以將教材分為三大德育教育主題:(1)生命教育。相關的文章如《秋天的懷念》、《散步》、《再塑生命的人》、《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等。(2)愛國教育。相關文章包括《黃河頌》、《最后一課》、《鄧稼先》、《記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等。(3)道德觀察。相關文章包括《老王》、《皇帝的新裝》、《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偉大的悲劇》、《駱駝祥子》。
以《秋天的懷念》來說,我們想要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就需要讓學生深入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現(xiàn)出的情感,理解“兄妹倆好好活”背后的意思。在這種情感產(chǎn)生共鳴以后,學生會十分自然地感受到生與死在一個人身上所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
2.2 為學生模擬實踐情景。除了口頭上的講解以外,敘事德育還強調要讓德育的內容真正化為學生自身實踐的方式。教師自然沒有辦法走出課堂之外,指導學生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但是可以在課堂之中為學生搭建一個實踐的情景。
舉例來說,在學習了《駱駝祥子》以后,我們讓學生來思考祥子人生起起伏伏的原因,并且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分析在故事發(fā)生的情境當中,自己還能想到哪些選擇。在小組討論結束以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表演。這一方面是讓學生去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反復強化學生的道德選擇。比如學生不會選擇讓祥子去抽大煙,比如學生們都更傾向于讓祥子繼續(xù)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等等。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時,學生就已經(jīng)將道德原則內化在了自己的選擇當中。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入的幫助學生去理解課文當中價值觀以及作者的高尚情操。只有讓學生在語文課文當中感受到作者傳遞出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價值觀,才能夠不斷的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達到我們的德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