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運
(安徽省明光市逸夫小學 安徽 明光 239400)
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不只會學習基本的數(shù)學概念和理論,還要學習解答各種類型的數(shù)學題。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轉(zhuǎn)換能力比較弱,使他們在解答題目時,很容易發(fā)生審題失誤的問題。尤其是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少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仔細讀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從這種情況我們能夠得知,小學生在解答數(shù)學題目上遭遇失敗,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掌握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而是他們的審題能力還不到位。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審題能力薄弱的問題,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重點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時,教師應當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并把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列入教學任務。提升小學生的審題能力,能夠使他們在往后的答題過程中審對題,并找到恰當?shù)慕忸}方法,從而提高解答數(shù)學題目的正確率。但是,任何能力都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獲得的,而只能通過長期的訓練來獲得。因此,教師在給小學生上數(shù)學課時,一定得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一種審題意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1 引導學生準確掌握題意。小學生在審數(shù)學題時,通常存在一個問題,即他們并不知道題目中的一些術語或字詞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要想準確掌握題意,就必須先弄清楚題目中各個詞語的意思。在這里,語言既是幫助小學生解題的工具,也是小學生解題過程中的阻礙。所以,教師在教小學生審題時,也應該如同教語文知識那樣,引導學生掌握題目中所有字、詞的含義,提升學生對書面語的理解能力。
另外,準確掌握題意,還要求學生徹底弄清楚題目中包含的數(shù)學關系。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有這樣一道習題:小明和小紅一共有140枚郵票,如果小明給小紅20枚,兩人的郵票就同樣多。小明和小紅原來各有多少枚郵票?在這道題中,可以設小明有X張郵票,小紅有Y張郵票。很多學生看過題目后,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小明比小紅多20張郵票,從而列出X-20=Y的等式,而實際上應該是X-20=Y+20,即小明比小紅多40張郵票。而通過第一個等式解出的答案自然就是錯誤的。所以,在遇到這類題目內(nèi)各項關系并非一目了然的時候,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分析題目,準確掌握題意,避免因為弄錯數(shù)學關系而導致解題出錯。
2.2 引導學生想好解題方法。在看完整道題目后,接下來就要確定解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先確定題目用到的運算法則,然后確定運算順序。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加和減練習》一課中,有一道習題:男孩割草18千克,女孩比男孩少割6千克,問兩人一共割草多少千克?解答這道題,要先算出女孩割了多少千克的草,用到的公式是18-6=12(千克),接下來再算兩人一共割了多少草,用到的公式是18+12=30(千克)。
2.3 引導學生圈出題目重點。很多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常常忽略題目中的重點詞語,從而導致審題失誤。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找出題目中的關鍵性詞語,并畫個圈兒圈出來,這樣在解題時就不會弄錯題目的關鍵了。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認識分數(shù)》一課中有一道習題,要學生從下面四幅圖中找出涂色部分是1/4的,然后在對應的( )中畫“√”。這道題的關鍵是要注意,需要找出的是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四分之一的圖,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別將“涂色部分”“1/4”這兩個關鍵詞圈出來,這樣在接下來的解題中,就可以幫助學生避免弄錯所找圖形要符合的條件,導致答題出錯。
2.4 引導學生養(yǎng)成檢查習慣。當學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審好題目時,還要再認真檢查一下。主要檢查兩方面,一是對題目的理解有沒有出錯,二是在抄題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生數(shù)字位置調(diào)換、漏抄錯抄數(shù)字的問題,還要注意從演算稿上往試卷或作業(yè)本上謄寫的時候,數(shù)字公式是否都完全一樣,這些都得認真檢查。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有一道習題:黑天鵝有28只,白天鵝的只數(shù)比黑天鵝的3倍多9只,問白天鵝有多少只。學生要是可以這么檢查:黑天鵝有28只,黑天鵝的數(shù)量乘以3后,還比白天鵝的數(shù)量少9只,這就表示學生已經(jīng)準確掌握了題意。
綜上所述,要想正確解答數(shù)學問題,首先必須先審對題。因此,如果想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就必須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出發(fā),精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同時在練習中也要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讓學生也關注自己在審題環(huán)節(jié)的欠缺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從而有效地引導他們提升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