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君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該疾病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為主要特征,該疾病具有高發(fā)性、難治性、終生性以及多并發(fā)癥等特點,長期的高血糖可累及全身器官和組織,引起腎臟、心臟、血管、眼部和神經(jīng)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衰減和衰竭。近年來糖尿病血瘀理論受到臨床的關注,不少文獻報道了活血化瘀法對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的臨床療效[1]。近年來,本院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引入了活血化瘀治療的理論,且取得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3.25±15.35)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7±3.21)年。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4.03±14.58)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3±2.58)年。2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有可比性。本研究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經(jīng)其審批同意后實施。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和檢查,符合《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2]中相關診斷標準:①患者伴有多尿、多食、多飲以及不明原因的體質量下降等癥狀;②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相關文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無認知、語言功能障礙,能配合相關調查。排除標準:①合并臟器嚴重器質性損害者;②1型糖尿病患者;③治療依從性低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和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活血化瘀療法進行治療,活血化瘀方的方藥組成:黃芪30 g,丹參20 g,太子參15 g,生地黃15 g,當歸15 g,麥冬12 g,五味子10 g,桃仁10 g,枳殼10 g,白芍10 g,紅花5 g,川芎10 g,三七粉10 g,水蛭粉10 g。隨癥加減:四肢麻木者輔以地龍15 g,木瓜10 g。頭暈、視物模糊者,輔以枸杞子15 g,菊花10 g,白蒺藜10 g。氣郁胸脅者輔以柴胡10 g。將上述諸藥加清水一并煎煮,留取藥湯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連續(xù)治療7 d為一個療程[3-5]。
1.4.2 觀察指標分別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的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血漿比黏度、紅細胞積壓、纖維蛋白原)的水平[6]。
1.4.3 療效判定標準參考《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2]的相關療效標準,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糖化血紅蛋白降低到6%以下,空腹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糖化血紅蛋白在6%~7%,空腹血糖降至8.5 mmol/L以下。無效:經(jīng)治療,未達上述標準或有加重跡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經(jīng)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血糖水平治療前,2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三項指標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例,
2.3 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治療前,2組患者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液學流變學指標變化對比 (例,
糖尿病在中醫(yī)上屬于“消渴”的范疇,中醫(yī)學在較早時候就認識到血瘀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靈樞·五變》有言:“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積蓄……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薄督饏T要略》一書有曰:“病者如熱狀……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贝搜栽敿毭枋隽损鲅实淖C候特點,也就是現(xiàn)代醫(yī)藥理論的多飲一癥[7-9]。
糖尿病以氣陰兩虛為本,由陰虛血滯或氣虛血瘀或二者兼有導致血液瘀滯,脾氣失運,濕氣內留,蘊積為痰,脾氣虛弱,建運失權,精微積蓄為濁,痰濁混合,滯留于脈絡中,日久沉積于脈絡壁,導致管壁增厚,脈絡阻閉,變癥叢生。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講,這便是長期高糖導致的微小血管病變,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從血瘀理論入手,本研究選擇活血化瘀方治療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變,活血化瘀方中丹參、紅花、赤芍、水蛭等藥有擴張微血管,進而促進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川芎、丹參、紅花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述諸藥共奏活血化瘀,降濁化痰,改善血液循環(huán)之功。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提示采用中藥活血化瘀治療的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更好,在鄭煥才等[10]的研究中,采取活血化瘀通絡湯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與本次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采用活血化瘀方治療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變的臨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控制血糖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