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鳳林
安徽華普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71
工程造價糾紛的表現形式:在施工不同階段簽訂的合同,存在與相關法規(guī)與條文不符的內容,造成施工處于暫停狀態(tài),延誤工期,引發(fā)經濟糾紛。而造價糾紛大多數集中在合同簽約、工程結算等時期。在合同中,甲方通常指的是工程項目的所有權方,乙方代表的是工程施工承包方。
項目工程市場中的成本報價,成為各種承包商獲得項目施工機會的競爭途徑,由此產生多種非法競爭行為,引發(fā)交易體制呈現混亂狀態(tài),成為造價糾紛的間接誘發(fā)因素。市場交易體制本身的管理內容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為造價糾紛提供了發(fā)生條件,成為承包商投機取巧的關注點。交易體制不全面的具體表現為:相關監(jiān)管單位未落實本職權責,造成工程中造價內容與市場價格不一致;施工企業(yè)內部管理不完善,為獲取經濟收入,采取一系列不正當行為,例如:壓低工程款,施工材料以此充好等。在合同履約期間,將不符合施工條件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設,為造價糾紛提供了事實依據[1]。
合同雙方在合同簽訂期間,工程所有權方對報價環(huán)節(jié)缺乏認知,為乙方虛報瞞報、以次充好的行為提供了條件。甲方法律意識問題,造成工程合同簽約缺乏必要性法律監(jiān)督,成為造價糾紛的關鍵因素。例如,在一個工程項目建設中,施工單位為獲取中標機會,低報價位,但是未進行合同簽訂;甲方對此缺乏法律觀念,簽訂合同時,未細化成本內容;在工程建設期間,乙方提出成本不足,應調整成本內容,造成甲方后期經濟損失,乙方獲取工程利益。在此案例中,乙方在簽訂合同前期,未詳細說明成本會發(fā)生的問題,采取低報價位的方式,獲取中標機會,后期采取成本調整的方式,爭取經濟效益,對甲方構成了成本環(huán)節(jié)的隱瞞行為。而在合同簽訂時期,由于甲方缺乏法律認識,默認此種隱瞞行為并與乙方簽訂合同,為其經濟損失鋪設了條件,從而引發(fā)造價糾紛事件。
工程成本核算與管理,應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核與批準?;诠芾砣藛T對于成本造價、工程評估未能進行有效預算,加之工程成本管理與監(jiān)管措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甲方的放標風險?;谠靸r管理的疏漏,成本預算不精確,給予了施工后偷工減料的盈利機會,引發(fā)項目成本的經濟糾紛法律事件。例如,在一個工程項目中,甲乙雙方發(fā)生了成本爭議,而相關部門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爭議無法解決。因此,對于工程造價問題,應采取有效的調解方式,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保障雙方經濟利益,科學控制造價糾紛事件發(fā)生。
完善交易體制,增加乙方成本約束條件,科學控制成本變動事件發(fā)生,有效預防糾紛事件發(fā)生。例如,一個項目招投標期間,各施工方提交施工方案,附帶工程預算表;甲方應提出約束條件:要求乙方細化預算內容,成本造價與材料應一一對應,施工項目預期應用到的施工材料、設備等需全面列舉;如若更換材料,或者成本調整,乙方屬于違約行為,甲方有權在項目清算時扣除部分工程款;如若施工期間存在不可抗力因素,比如某施工材料供應商成本上調,或者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問題,應提供真實材料,召開會議商定。通過施加招標約束條件,提升乙方合同履約能力,加強乙方施工成本約束能力。
在約束乙方成本管理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交易施工管理與市場價格調查。例如,合同預算表中詳細列舉了20種施工材料,并且標注了成本價位與供貨商信息;甲方成本管理人員,在不具備評估工程預算的能力時,可采取暗訪與市場調研方式,分析其成本報價的合理性,進而給出成本審核意見。暗訪方式是以施工方身份與供貨商取得聯系,詢問材料價格,與成本報價進行對比,如若成本價虛高,則取消此承包商中標資格,認定其存在成本隱瞞行為。市場調研方式,為防止供貨商與承包商達成一致,故意隱瞞成本價格,虛開發(fā)票等行為,對比同等材料至少三家的供貨報價,分析乙方出具的成本報價合理性。通過科學的成本報價管理流程,加強交易體制的管理力度[2]。
提升項目所有權方的法律觀念,促進其加強前期成本管理與約束,有效減少造價糾紛事件發(fā)生。在合同簽訂期間,應聘請專業(yè)的法律人士,加強合同簽約的法律監(jiān)管力度,提升合同的可行性,為施工順利進行提供法律保障,有效減少由于糾紛事件引發(fā)的誤工、延期等不利事件,科學維護雙方基本權益,保障雙方經濟收入,營建有序運行的建筑市場環(huán)境。例如,在合同簽訂期間,雙方各自邀請律師,分別查看合同內容,給予雙方當事人法律意見,依據雙方意見商討合同內容的調整與細化,以此來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加強雙方權責管理力度,營建良好的合作關系,減少造價糾紛事件發(fā)生[3]。
加強造價管理,制定有效的造價監(jiān)管制度,提升造價管理的能力,為糾紛事件提供解決途徑。例如,在施工期間,發(fā)生不可抗力因素,未能預測的暴風雨,降低了施工材料的質量,造成施工材料需要重新購置的問題;甲方認為此類經濟損失應由施工方承擔,是基于其管理不善造成的結果,不應簽訂成本追加合同,引發(fā)糾紛事件。成本管理人員,接待此問題時,依據自然天氣的不可抗力因素,加之承包方確實存在管理過失行為,責令雙方調解,共同承擔成本追加金額,全面回收受損的施工材料,防止被用于工程項目中。加強造價管理力度,保障工程順利運行,減少造價糾紛事件。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在實際運行期間,產生的造價糾紛屬于合同雙方的共同問題,為此加強造價管理,減少造價糾紛,維護市場有序發(fā)展,具有重要發(fā)展意義。通過造價成因分析,針對具有代表性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科學控制造價管理,保障合同雙方經濟利益,促進建筑市場穩(wěn)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