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龍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蘇州 215011
安吉至洞頭公路永嘉巽宅至橋下段工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境內,路線全長約31公里,設隧道11座,共長7772米(折算單洞長度),設橋梁33座,共長3538米,施工內容包含路基、路面、橋涵、隧道、安全設施等。工程施工線路長,施工內容多,穿越地形復雜均為山嶺區(qū),工點分散,安全管理難度大。本文通過運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落實項目風險辨識和風險分級管控措施;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梳理項目常見安全生產隱患,將安全隱患進行分級分類,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實,明確工程后續(xù)安全管控重點,提供項目安全管理思路[1]。
近年來發(fā)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當前安全生產領域“認不清、想不到”的問題突出。針對這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強調,要遏制重特大事故苗頭,對易發(fā)生重特大事故的行業(yè)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就是針對安全生產領域“認不清、想不到”的突出問題,強調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從隱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風險管控。強化風險意識,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全鏈條,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采取預防措施,防范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變成事故隱患、隱患未及時被發(fā)現和治理演變成事故[2]。
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將安全風險逐一建檔,采取風險分級管控,有效的將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到位就不會形成事故隱患。隱患排查治理將發(fā)現的安全隱患,依據交通運輸部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暫行辦法,進行分類分級,按照基礎和現場兩類進行分類處理和3+4原則(即“定人、定時、定措施”的三定原則和“隱患未驗收不放過”、“隱患整改不及時不放過”“隱患整治措施落實不到位不放過”、“隱患整改資金不到位不放過”四不放過原則)及時落實整改,這樣隱患一經發(fā)現及時治理就不可能釀成事故,構筑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雙重防火墻。
安全風險辨識要了解風險的特性,才能進行有效、全面的辨識。項目安全風險存在潛在性、客觀性、主觀性和預見性。風險的潛在性使得其不易被人們發(fā)現,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風險客觀性使其存在于項目安全管理當中且不易被消除,只能通過一系列措施方法降低其發(fā)生的概率;風險主觀性是對于不同施工經驗的人員來說,因其觀點、經驗不同,同一作業(yè)風險大小也各不相同;但其作業(yè)風險都能被發(fā)現,是其預見性[3]。
風險辨識方法形式多樣,施工中風險辨識常用方法有風險矩陣法和LEC法,其它方法不做贅述。風險矩陣法即辨識出每個單元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這種危害可能產生的后果及產生這種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確定的風險;作業(yè)條件風險程度評價(LEC)是根據風險點辨識確定的危害及影響程度與危害及影響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乘積確定風險的大小。
辨識風險是風險管控的第一步,風險辨識出來之后更重要的是進行管控,落實各項管控措施降低事故發(fā)生的概率。風險管控按照風險評估等級確定風險防控管理層級,風險越高風險防控管理層級越高。項目施工風險管控第一責任人為項目經理,現場主管經理為風險管控主要責任人,一線管理人員為風險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其中低度風險直接由一線管理人員負責,現場主管經理進行監(jiān)管,中度風險由現場主管經理負責,項目經理監(jiān)管,項目技術負責人監(jiān)管工程高度風險及以下風險。對于極高風險由項目經理負責上報上一級主管責任人,同時負責極高風險的監(jiān)管工作。明確各層級人員管理職責,分層分級確保各級風險管控措施落實到位。(風險等級劃分按照一公局集團“險長制”實施辦法進行劃分)
結合總體風險評估報告和專項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初步辨識項目環(huán)境風險因素、自身風險因素等進行整理,并制定項目安全風險管控計劃。按計劃落實安全風險管控措施時,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牽頭對風險因素結合施工過程的實際情況,對施工過程中新出現的風險因素動態(tài)進行識別、評價,提出風險控制措施。
項目風險管控建立風險管控的方針及目標,明確各層級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職責,同時結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制定具體的安全風險管理實施細則,并組織宣貫培訓。安全風險管控措施應包含各分部工程的安全措施,包含人員管理、機械設備管理、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
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標準規(guī)范或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管理上的缺陷既為安全生產隱患。按照交通運輸部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暫行辦法中規(guī)定,隱患分為道路運輸類、交通工程建設類、其他隱患等六類隱患。
安全生產隱患可以分為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基礎管理主要為安全生產目標方針、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教育培訓等安全生產內業(yè)資料?,F場管理為現場安全隱患,為現場設備、設施、工藝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隱患排查過程中要在《安全隱患處理意見書》中做好記錄,安全隱患表述不嚴謹,描述含糊不清。如“施工作業(yè)環(huán)境不符合要求、安全防護不足”等。安全事故隱患描述的準確性影響整改想要達到的預期標準。正確的安全隱患描述方法,對于隱患整改的實施和效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將隱患描述方法劃分為公式法和簡化法兩類,公式法判語表述結構=A+B+C+D(其中A表示時間,B表示場所,C表示位置,D表示狀況);簡化法把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條文,在前面加上“無”、“未”、“沒有”、“缺失”,或在后面加“不足”、“不完善”等詞語。如“未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 “高空作業(yè)平臺臨邊防護缺失等”、“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等等。
安全隱患的集中匯集點是人、設備和環(huán)境,三者中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人通過思維和探討,可以改變設備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隱患治理,首先要從“思想隱患”入手,消除“思想隱患”要不斷加強安全培訓和教育,使安全真正扎根于心,融入于血;其次是人員操作上的“隱患”入手,一線作業(yè)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和熟悉操作規(guī)程,要消除這個隱患,就要加強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進行具體的實操培訓。
最后,要保證施工安全有序的進行,有效的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保證施工人員良好的身體狀況是必須的條件之一。在施工過程存在著許多的疲勞作業(yè),要保證人員的施工安全,首先要提高施工作業(yè)的自動化和機械化的程度,減少施工人員的工作量,防止疲勞施工和過勞施工。然后就是制定施工人員的輪班制度,保證施工人員在工作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即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保證施工安全有序的進行。
安全隱患治理按照PDCA循環(huán)進行治理,以人為核心,注重安全設施的投入,形成有效的閉環(huán)。本文中對安全隱患治理提出5+4措施,五定原則和四不放過原則,其中五定原則為“定責任人”、“定時間”、“定責任”、“定標準”、“定整改措施”,四不放過原則為“隱患未驗收不放過”、“隱患整改不及時不放過”“隱患整治措施落實不到位不放過”、“隱患整改資金不到位不放過”。同時要充分認識隱患治理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隱患在持續(xù)不斷的治理中減少。
雙重預防機制作為一個嶄新的思路,是安全理論的一項重大創(chuàng)新。本文以安吉至洞頭公路永嘉巽宅至橋下段工程雙重預防機制推進落實過程為依托,總結了項目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內容、過程及方法,對于項目雙重預防機制進一步的推進和落實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