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麗
銅川學校里有個“本草園”實驗基地,學生可體驗香囊、艾條、潤唇膏、洗手液等制作,感悟科學的趣味和價值。學校分年段開設了20多門“本草園”系列課程,讓每個孩子從小感知、傳承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和孝道,厚植愛國情懷。
近日,市教委公布首批百門中小幼“中國系列”課程。從幼兒園到高中,首批百門中小幼“中國系列”課程覆蓋基礎教育所有學段,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以多元化的形式,形成了基礎教育階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格局。首批中小幼百門“中國系列”課程內容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基因傳承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科學精神啟蒙,體現(xiàn)了諸多中國元素,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在進才實驗中學《走進世遺(中國篇)》拓展課上,進才實驗中學預備(8)班的姚茗馨老師正帶著同學們認識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泰山,“同學們,你們知道五元人民幣的背后圖案是哪座山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講的又是哪座山?”
翁郁是進才實驗中學的地理老師,授課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向學生們介紹名勝古跡時,學生們對“世界遺產(chǎn)”非常感興趣。一項“地理+歷史”跨學科的拓展課就在預備年級開班了,讓學生們了解祖國的世界遺產(chǎn),以小組學習方式,請“小老師”自己探究一個世界遺產(chǎn),然后在課上討論,從這些遺產(chǎn)引申到詩詞、歷史、建筑等領域的知識。
“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究,了解世界遺產(chǎn),學生們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思路,讓他們上臺講,研究中國古代人民的勤勞和聰慧,比老師在講臺上授課,更深入人心?!蔽逃衾蠋熣f。從長城、故宮、泰山、福建土樓到莫高窟、可可西里……一堂課下來,仿佛跟著孩子們“走”遍了祖國大好河山,這些膾炙人口的世界遺產(chǎn)背后,孕育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在儲能中學,黃玉霞老師領銜開發(fā)的《上海城市之心的前世今生》課程,分為“城市之心的變遷”“近代商業(yè)重鎮(zhèn)”“百年民居與石庫門文化”“紅色文化遺跡”“百年街區(qū)與百年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實踐”“城市之心定向賽”等內容板塊,通過講解、合作探究、實踐走訪、定向行走比賽等多種教學方式,讓中學生回歸到他們生活的街區(qū)和建筑,走近歷史,走近建設成就。專家們認為,這些課程既有學段之間的縱向銜接,又有橫向之間的貫通相連,構建起一體化的課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