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
安集海不是海,只是個地名,歸屬新疆沙灣縣,是古代絲綢之路西段的一個小驛站。
每每秋天,我回到故鄉(xiāng)——安集海,常常被曬在路邊的線辣椒吸引住。那一片片紅艷艷的辣椒,像朵朵紅云飄落沙石灘上,在陽光下泛著耀眼的紅光。又像鋪著一層紅地毯,紅紅火火惹人喜愛,把安集海的秋天裝點得色彩斑斕,讓人無不為這豐收的景色喝彩!
上世紀80 年代,安集海開始引種線辣椒。也許是土地和氣候都適宜辣椒生長,產量很可觀,于是擴大種植面積,隨著年年遞增,成了全疆名副其實的線辣椒之鄉(xiāng)。這里的線辣椒與南面博爾通古鄉(xiāng)優(yōu)質的土豆做食材,又造就了“沙灣大盤雞”這道名菜的美味。伴隨“沙灣大盤雞”被南來北往的游客揚名全國后,安集海的線辣椒也出名了,成了新疆乃至全國一張亮麗的名片。
線辣椒俗稱“秦椒”,傳說至高無上的秦始皇,吃膩了山珍海味,吩咐大臣每頓都要換上一道未吃過的好菜。但日子久了,天下的美味佳肴都讓他嘗遍了,這可怎么辦?大臣們傷透了腦筋。有一天,丞相帶領隨從去深山里尋找。那年正值金秋,在一座大山的朝陽處,他們看到了一片野蓬上結滿了比拳頭小一點的果子,有青的、有綠的、有紅的,丞相便叫隨從摘了一些帶回宮中,于是就有了“秦椒”這個稱號。
過去的安集海曾是一片荒野之地,老一輩兵團人來這里屯墾?;蛟S是和線辣椒有緣,從陜西來的墾荒者在此地安居下來,想念家鄉(xiāng)的味道,便從老家?guī)砭€辣椒的種子。為了滿足味蕾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試種,也沒用心去管,誰知辣椒出苗后長勢出奇地好。到了秋天一嘟嚕、一嘟嚕的線辣椒掛滿了枝頭,透著紅潤和喜氣,讓大家都驚羨不已,來年紛紛效仿都有收獲。改革開放以后,有人在大田試種,當年就豐收了,而且還賣了個好價錢,從此,線辣椒在安集海走紅。
我上中學時,母親也從陜西老家?guī)砭€辣椒的種子,撒在院子里。辣椒才長出一串青尖尖,她摘一個放在嘴里嚼,還連聲說夠味。望著她微醉的樣子,仿佛品嘗久違的美味,這是鄉(xiāng)愁的味道吧!當一串串鮮紅的辣椒在枝頭泛著誘人的光澤時。母親更高興了,去地里摘了一大筐子,放在案板上剁碎,動手做辣椒醬。先把辣椒清洗翻曬,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去完成,經過幾天忙碌,滿滿一壇子辣椒醬便做好了。每次吃飯時,我們往碗里放一小勺,頓時,那辣辣的香味飄蕩在舌尖上。如若夾在剛下籠的饅頭里吃,那味道就更美了,成了那時我們味蕾上最難忘的記憶。
秋天地里的線辣椒紅了,也映紅了母親的笑臉。她摘回來用細繩扎成串,掛在屋門前的土墻上。整面紅紅的辣椒墻,把小院映襯得喜氣盈盈,給土屋也增色不少。每天炒菜時母親隨手從墻上拽幾個辣椒扔進鍋里,頓時滿鍋飄起一股濃濃線辣椒的辣香味,刺激著我們的食欲。仿佛給那些清苦的日子,也注入了興奮和歡樂,讓我們忘卻了饑餓和憂愁,艱苦的生活也因一盤盤線辣椒變得有滋有味了。
新中國七十載巨變,安集海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了全國有名的紅辣椒之鄉(xiāng)。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都住上樓房和紅磚大瓦房,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然而,線辣椒仍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母親也沒改種辣椒的喜好,豐收的辣椒映紅了我們的生活。瞧!路上和院子里都曬滿了線辣椒,連房頂上也鋪了一層,紅彤彤的顏色,讓小院充滿了溫暖和喜慶。家家戶戶都被辣椒覆蓋著,像今天紅紅火火的日子,到處都充滿了中國紅的喜氣。田野上,紅艷艷的辣椒地里,大家說說笑笑采摘著一袋袋線辣椒,一臺臺辣子收獲機轟鳴著走過,一輛輛滿載辣椒的汽車穿梭在公路上。湛藍的天空,秋高氣爽,艷陽高照,人們的臉上掛滿豐收的喜悅。
辣椒映紅了安集海,把最美的秋色涂抹在新疆這片熱土上。一片片火紅的線辣椒從眼前一直鋪排到了遠方,仿佛給安集海披上了紅色的嫁衣。蜿蜒向前的高速公路像兩條巨大的飄帶,又給這鮮紅的嫁衣上增添了動感的元素。低處的安集海像一位身穿嫁妝的新娘愈發(fā)美艷照人,南面高高的土山,像一位腰身結實、性情敦厚的新郎,擁著艷麗的新娘,深情遙望著北方,憧憬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沉浸在這美景里,安集海像一朵美麗的火燒云,從視野里慢慢升起。那被辣椒染紅的紅色之海,無疑是天下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