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敦寧
孫子指出:“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币笤趹?zhàn)前和戰(zhàn)爭中一定要預知敵情。對于如何預知敵情,孫子在《孫子兵法·用間篇》中指出:“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睆娬{(diào)作戰(zhàn)要依靠了解敵情的人,就是要求使用間諜。因此,為了取得戰(zhàn)爭勝利,在使用間諜充分了解敵情的同時,也要努力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孫子兵法·形篇》云:“不可勝者,守也?!辈懿僮ⅲ骸安匦我??!保?]“藏形”就是要求不能讓敵人得知我方的虛實,不使敵方知我之虛實,就是要求做好防間保密工作。《韓非子·說難》云:“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保?]自古以來,防間保密工作關(guān)系社稷存亡、軍事勝敗,以及個人的修身立業(yè)。故《周易》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保?]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之間競爭的不斷加劇,防間保密工作的意義越來越重要。對于如何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孫子又有哪些觀點呢?筆者對此做以下論述,敬請方家指正。
《孫子兵法·計篇》提出做好“廟算”,就有要求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因為制定商議軍國大事的廟堂本身的防間保密要求就非常嚴格。如漢朝皇帝和大臣經(jīng)常在長樂宮溫室殿議事,漢成帝時的御史大夫孔光,家人問他溫室殿前種的是什么樹,孔光都避而不談。因此,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首先要在軍隊中封閉消息,按照工作需要,將軍事機密的知悉人員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nèi)。如孫子在《九地篇》中所講:“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奔茨苊杀问孔涞亩?,使他們對軍事計劃、指揮將領等機密性信息毫無所知,以封閉信息,防止泄露給敵方,給我方造成損失。如在長平之戰(zhàn)中,秦國先以王龁為將與趙軍作戰(zhàn)。得知趙國以趙括取代廉頗為將后,“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4]。因此,無論是國家決策還是軍事行動,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首先一定要封閉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將會功敗垂成。甘茂任秦國相國時,一次,秦王私下里對公孫衍說,將要任命他為相國,甘茂的一個親信小官吏聽到后,立即告訴了甘茂。于是,甘茂便去拜見秦王,祝賀他得到一位賢能的相國。并告訴秦王是從公孫衍那里得到的這個消息。因甘茂的讒言,“王怒于犀首(公孫衍——筆者注)之泄也,乃逐之”[5]?!顿Y治通鑒·獻帝興平元年》記載:“諫議大夫種邵、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范謀使騰襲長安,己為內(nèi)應,以誅傕等。壬申,騰、遂勒兵屯長平觀。邵等謀泄,出奔槐里。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擊之,騰、遂敗走,還涼州。又攻槐里,邵等皆死。”[6]又如,唐高宗乾封年間英國公李率軍攻打高麗。李命遼東道總管記室元萬頃撰寫討伐高麗的檄文。然而,元萬頃在檄文中譏諷高麗“不知守鴨綠之險”,即譏笑高麗不知憑借鴨綠江的有利地勢來抵抗唐朝軍隊,從而使高麗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戰(zhàn)略失誤之處。收到檄文后,高麗回復唐軍:“謹聞命矣?!绷⒓磁绍婈牴淌伉喚G江,迫使唐朝軍隊無法前進,“遂移兵固守鴨綠,官軍不得入”。唐高宗對元萬頃在檄文中泄漏軍事機密非常生氣,便把元萬頃流放嶺南,“萬頃坐是流放嶺外”[7]。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封閉信息,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即使事情已經(jīng)完成,也要對此事的決策和發(fā)生過程做好保密工作。如曹操的謀士荀攸,一次,表兄弟辛韜向荀攸咨詢曹操攻取冀州的經(jīng)過,荀攸回答:“佐治(辛毗——筆者注)為袁潭乞降,王師自往平之,吾何知焉?”閉口不言此事的經(jīng)過?!度龂尽贩Q贊荀攸:“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保?]
通過封閉信息,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孫子認為在命令士兵執(zhí)行任務時,要做到“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即只告訴士卒所要執(zhí)行的任務內(nèi)容,而不告訴他們意圖;只告知他們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訴他們有害的一面。從而實現(xiàn)“若驅(qū)群羊,驅(qū)而往,驅(qū)而來,莫知所之”。唐元和十二年(817)十月,為消滅淮西節(jié)度使吳元濟割據(jù)勢力,檢校左散騎常侍、隨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決定襲擊吳元濟的巢穴蔡州。為了行動保密,軍隊出發(fā)時,李愬堅決不告訴軍隊此次行動的目的地,只命令說:“東六十里止?!保?]在行至蔡州附近的張柴砦,盡殺吳元濟的戍卒后,李愬才告訴諸位將領要進攻蔡州。于是,率領大軍乘大風雪前進,天亮時悄無聲息地攻入了蔡州,擒獲了吳元濟。當時,吳元濟還認為是他駐守在洄曲的軍隊回來求取御寒的衣物。
對于決定戰(zhàn)爭行動的時候,封鎖與敵方往來的所有關(guān)口,銷毀通行符證,停止與敵方的使節(jié)往來。既防止敵方間諜以使節(jié)的合法身份窺探,又防止非法間諜的暗中滲透來偵知我方意圖,還避免我方使節(jié)在敵方面前暴露我方意圖。對此,孫子在《行軍篇》中描述了戰(zhàn)時使節(jié)往來能夠反映出己方意圖的幾種情形,如“辭卑而益?zhèn)湔?,進也;辭強而進驅(qū)者,退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通過這些使者的表現(xiàn),結(jié)合其軍隊的動態(tài),就能發(fā)現(xiàn)其軍事意圖的隱蔽實質(zhì)。魯文公十二年(前615),秦晉兩國戰(zhàn)于河曲。十月戊午,兩軍交綏。晚上,秦國派使者到晉軍處,要求明日再戰(zhàn)。秦國使者走后,晉軍將領臾駢指出:“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必敗之?!奔呆я壈l(fā)現(xiàn)秦國使者雖然要求明日再戰(zhàn),但其眼神不安而聲音失常,這是心虛,害怕晉軍的表現(xiàn)。這表明秦軍表面上派使者到晉軍要求明日再戰(zhàn),實際是為了掩護其夜間逃走。如果此時晉軍出擊,將秦軍逼到黃河邊上,一定能打敗他們。胥甲、趙穿卻認為:“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險,無勇也。”[10]勸說主帥趙盾不要追擊秦軍。結(jié)果到了第二天,果然發(fā)現(xiàn)秦軍在夜間逃走了,晉軍因此失去了一次擊敗秦軍的機會。因此,孫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是故政舉之日,夷關(guān)折符,無通其使;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p>
計謀能夠成功,就在于不被敵方識破。因此,對于封閉消息,特別是對于使用間諜的保密工作,孫子要求極其嚴格。孫子指出:“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他認為防間保密工作責任重大,關(guān)系戰(zhàn)爭勝負和國家安危,屬于國家最高機密之一。因此,孫子認為,“事莫密于間”,要嚴格保密,嚴守紀律,不能有絲毫懈怠和疏漏。在使用間諜前和實施過程中以及實施后,都不能泄露出去。如果間諜工作尚未實施,就被泄露出去,孫子提出的處理方式非常嚴厲。他在《用間篇》指出:“間事未發(fā),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奔撮g諜與知情者一并處死,因為“告者非誘間者,則不得知間者之情,殺之可也”。[11]必須嚴格控制知情范圍,保守秘密。
將我方機密封閉以后,還要竭力將我方的各種信息隱藏,不為敵方所偵知。孫子在《孫子兵法·形篇》中指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杜牧注:“守者,韜聲滅跡,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得而見之?!泵穲虺荚唬骸熬诺?,言深不可知?!蓖鯐懺唬骸皾摬仄湫?,沉靜幽默,不使敵人窺測之也?!保?2]即隱蔽自己如同深藏于九地之下,即使?jié)摲偕畹拈g諜也無法偵知,這就是“深藏”的辦法。如何做好“深藏”呢?孫子在《虛實篇》提出了“無形”和“無聲”兩個概念。孫子指出:“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于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即通過各種極妙的示形誘敵的方法,讓人們看不出一點形跡,即使有深藏的間諜,也無法探明我方的虛實;即使很高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的辦法來,從而實現(xiàn)“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無形”和“無聲”包含兩種含義,一是能隱藏的要隱藏起來,二是不易隱藏的要通過各種偽裝、假象來迷惑敵人。漢七年(前200),韓王信造反,漢高祖劉邦親自率軍平叛。來到晉陽后,漢高祖聽說韓王信要與匈奴聯(lián)合攻擊漢朝。高祖大怒,派使者出使匈奴,借以窺探匈奴的內(nèi)情。見漢使到來,“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13]。于是,漢高祖率軍出擊匈奴,來到平城。結(jié)果被匈奴軍隊包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經(jīng)賄賂匈奴閼氏后,才得解圍而出。通過各種偽裝、假象來迷惑敵人,其手段就是不斷變化?!盁o形”和“無聲”強調(diào)通過變化來實現(xiàn)隱藏。隱藏與變化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隱藏通過變化來實現(xiàn),變化是隱藏的一種手段。這種變化的思想首先在《計篇》中就有詳細的描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睂O子在《勢篇》提出的“奇正”思想也是一種變化,其云:“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边@種變化思想也可以應用到防間保密工作中來。
對于在戰(zhàn)時如何具體實施通過“變化”實現(xiàn)“隱藏”的防間保密思想,孫子在《九地篇》指出:“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蓖ㄟ^戰(zhàn)法的經(jīng)常變化,計謀的不斷更新,駐軍地點的不斷改變,進軍道路的迂回變化,使敵方間諜無法推斷我方的行動意圖,使其對我方的軍事計劃毫無所知,從而達到“運兵計謀,為不可測”的境界。東漢建武初年,劉秀命耿弇進攻張步。張步派其弟張藍率領精兵兩萬駐守臨淄(今臨淄區(qū))西北的西安(今桓臺縣),又集合一萬余人駐守臨淄,兩城相距四十余里。耿弇進駐二城之間的畫中,他觀察形勢后認為:“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淄名雖大而實易攻。”于是,他便揚言將在五天后進攻西安。到了第四天夜半,耿弇卻命令全軍在天明前趕至臨淄。護軍荀梁等人認為應先速攻西安。耿弇解釋說:“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為備;臨淄出不意而至,必驚擾,吾攻之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步隔絕,必復亡去,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v能拔之,藍引軍還奔臨淄,并兵合勢,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后無轉(zhuǎn)輸,旬日之間,不戰(zhàn)而困?!保?4]于是,全軍進攻臨淄,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奪取了臨淄。果然,張藍得到消息后,立即放棄西安,逃到了劇縣(今壽光市南)。又如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襲擊袁紹屯糧的烏巢,為了防止被袁紹軍隊發(fā)覺,全部改用袁軍旗幟作為掩護,“乃舉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后軍,遣兵以益?zhèn)洹!務咝乓詾槿弧保?5]。據(jù)《新唐書》記載,唐高宗乾封年間,英國公李率軍攻打高麗,“命別將郭待封以舟師赴平壤,馮師本載糧繼之,不及期。欲報而恐為諜所得,萬頃為作離合詩遺?!保?6]即馮師本為了把軍情報知李,為防止被敵人間諜偵知,便讓元萬頃作詩,把軍情隱含在詩文內(nèi)容中,從而告知李。
做好防間保密工作,防止敵人利用各類人員充當間諜,到我方刺探情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軍就利用農(nóng)婦到協(xié)約國搜集、傳遞情報,使英法軍隊遭受重大損失。因此,一定要重視清除間諜工作。孫子指出:“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睂O子不但要求清除間諜,還強調(diào)一定要肅清、澄清敵方間諜對我方制造、散布的各種謠言和虛假事件。因為這些謠言和虛假事件危害極大,如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秦趙兩國之間的長平之戰(zhàn)。在長平之戰(zhàn)中,趙將廉頗數(shù)次進攻秦軍,均遭失敗。于是,廉頗只得率趙軍堅壁不戰(zhàn)。對此,秦昭王采納范雎的建議,實行反間計,于是派間諜到趙國散布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保?7]趙王聽信了謠言,派趙括為將,代替了廉頗。秦將白起出奇兵,大敗趙括后,坑殺了趙軍四十萬降卒,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為了進攻比利時,首先派間諜穿著比利時軍裝混入比利時境內(nèi),散布謠言:“敵人快到了,看見不得了?!笔沟帽壤麜r人因爭相逃避而阻塞道路,并致使英法軍隊的機械化兵團無法前去增援,因此耽擱了兩天多的時間。德軍在進攻法國時,又派間諜到法國偽造信件寄給前線的法軍士兵說他們的妻子已經(jīng)與英國軍官私奔了,從而造成法軍軍心渙散,無心作戰(zhàn)。對此,孫武在《九地篇》中提出:“禁祥去疑?!币髮⑸鐣蟼鞑サ母鞣N謠言,包括各類祥瑞災異等可能會擾亂軍心、民心的言行,一定要迅速查清、清除。
除了肅清泄密因素、清除間諜及其影響以外,孫子還提出充分使用反間諜。孫子在《用間篇》中指出:“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奔幢仨毸阉鞒鰯撤脚蓙韨刹煳曳降拈g諜,用重金收買、優(yōu)禮款待,交給其任務,放他回去,為我所用。孫子認為反間諜是各種間諜組織的核心,孫子在《用間篇》中指出:“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xiāng)間、內(nèi)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睂O子認為在五種間諜中,反間諜最重要,因為反間諜來自敵人內(nèi)部,最了解敵方內(nèi)情,反間諜提供的情報還可以為其他四類間諜的使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使我方的情報工作全面展開,形成“五間俱起”的有利局面。使用反間諜,還能充分偵知敵方安插在我方的間諜,破壞其間諜系統(tǒng)。
要能夠運用政治、經(jīng)濟、外交以及使用間諜等各種手段,隨時清除已發(fā)現(xiàn)的敵方間諜人員和能夠泄露我方機密的因素,盡可能減輕泄密給我方造成的損失。歷史上有一個肅清泄密人員的事例。戰(zhàn)國時,西周的大臣昌他逃亡到東周,將西周的國家機密泄露給了東周。西周君非常憤怒,便給馮且30 斤黃金,馮且讓人拿著這些黃金和一封信,到東周交給昌他。信中說:“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亡來。事久且泄,自令身死?!保?8]同時,馮且又派人告訴東周邊境的偵察兵,偵察兵捕獲了送信人,獻給東周君,東周君立即殺掉了昌他?!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了一起被秦始皇發(fā)現(xiàn)并處理的泄密事件:“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保?9]
孫子在《用間篇》指出,“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非圣智不能用間”。這表明孫子認為間諜和使用間諜的國君、將領,都要有十分高深的智慧和謀略。同時,這說明孫子要求在防間保密工作中,也需要有高深的智慧和謀略。劉邦誅殺曹無傷,就是一個典型事例。劉邦攻入咸陽后,聽從了鯫生“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的建議,派兵封閉府庫,把守關(guān)口。項羽大怒,派當陽君等破關(guān)而入。此時,劉邦軍中出現(xiàn)了一個間諜,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將劉邦的意圖告訴了項羽:“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保?0]項羽再次大怒,決定第二天進攻劉邦。然而,項羽軍中也出現(xiàn)了一個間諜,項羽的叔叔項伯偷偷跑到劉邦軍中,將此消息告訴了張良。張良告知劉邦后,劉邦自思自己的10 萬軍隊敵不過項羽的40 萬軍隊,他便迅速將項伯收買為自己的間諜:“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婀唬骸Z。’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椡踉S諾?!庇纱俗阋妱钪腔鄣母叱?。到了第二天,劉邦親自到鴻門拜見項羽,見面便向項羽解釋:“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眲畲嗽捴赋鲰椨鸢l(fā)怒要進攻劉邦是因“小人之言”所誤,責任不在項羽,從而從心理上使項羽拉近與自己的距離。同時,也是從口風上試探由何處泄密。項羽卻開口就順著劉邦的話說了下去,把自己的間諜出賣了:“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保?1]在宴席上,項羽的謀士范增派項莊舞劍,欲殺劉邦時,“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22]。劉邦由鴻門宴回到軍中后,立即殺掉了曹無傷?!妒酚洝ろ椨鸨炯o》云:“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保?3]
孫子強調(diào)一定要偵知敵方的內(nèi)容,也就是孫子要求我方不能為敵所偵知的信息。通過《孫子兵法》的文本內(nèi)容,我們就能得知孫武要求從哪些方面加強防間保密工作。
(一)對國家的戰(zhàn)略謀劃的決策內(nèi)容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計篇》提出了“廟算”,并指出:“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币笠环矫嬖趪?、大臣、將領討論軍國大計的地點必須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對“廟算”的內(nèi)容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廟算的內(nèi)容為“五事”“七計”。對決策內(nèi)容的防間保密,一方面要對決策的依據(jù)事項即我方的“道”“天”“地”“將”“法”,對敵方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對決策的結(jié)果,即我方所得的“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對敵方做好防間保密工作。
(二)對基本國情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吨\攻篇》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zhàn)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奔词队跀尘鸵軌虬鼑鷼灉缢灞队跀尘湍軌蚬羲?,兩倍于敵就能夠設法分散敵軍,勢均力敵則能夠抗擊敵軍,比敵軍兵力少則能夠擺脫敵軍,實力不如敵軍則能夠避開他。這里首先要求我方將領要了解敵我雙方的兵力,因此對我軍兵力的數(shù)量,不僅對平時國家保有的兵力數(shù)量,而且要求對每次外出參戰(zhàn)的軍隊數(shù)量,都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不能為敵所知。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弱是由其綜合國力所決定的。因此,《形篇》又云:“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shù),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shù),數(shù)生稱,稱生勝?!奔幢ㄉ嫌形屙椩瓌t: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shù),四是稱,五是勝。度產(chǎn)生于國土的面積大小,國土的面積大小決定物資產(chǎn)出的多少,物資產(chǎn)出的多少決定供養(yǎng)兵員數(shù)量的多少,兵員數(shù)量的多少決定軍隊戰(zhàn)斗力的強弱,軍隊戰(zhàn)斗力的強弱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敗。要求把我方的國土面積、物資產(chǎn)出、兵員數(shù)量、軍隊戰(zhàn)斗力等基本國情,對敵方做好防間保密工作,不能讓敵方所偵知。
(三)對國家的自然、氣候特征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計篇》云:“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奔磿円?、季節(jié)、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特點等情況?!痘鸸テ吩疲骸鞍l(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奔粗阜呕鹨刺鞎r,起火也要選擇好合適的日期。天時就是氣候干燥的時節(jié),合適的日期,就是起風的時候。凡月亮行經(jīng)“箕”“壁”“翼”“軫”這四個星宿所在位置時,都是起風的時候。大自然變幻莫測,氣候的變化,特別是陰陽、寒暑,甚至風力、風向的變化,都將對戰(zhàn)爭勝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對國家的地理形勢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孫子對地形論述的非常多,《計篇》:“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即與戰(zhàn)場、敵軍距離的遠近,地勢的險要與平坦,戰(zhàn)場的廣狹,戰(zhàn)線的長短密切相關(guān),地形是否有利于進退。《軍爭篇》:“高陵勿向,背丘勿逆?!薄缎熊娖罚骸胺驳赜薪^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薄兜匦纹罚骸暗匦斡型ㄕ?,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痹撈偨Y(jié)出六種地形,隨后提出在這六種地形中所需要遵循的作戰(zhàn)原則?!毒诺仄吩疲骸坝帽ǎ猩⒌?,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痹撈岢隽司欧N不同的作戰(zhàn)地域,隨后論述了這九種不同地域的特點,以及在不同類型地域采取的不同作戰(zhàn)方法。孫子為什么認為地形對軍事行動非常重要,他在《地形篇》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庇衷凇盾姞幤吩疲骸安恢搅帧㈦U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
(五)對將領的個人情況及其指揮能力,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因為將領是前線戰(zhàn)場的指揮者,其能力的強弱直接關(guān)系到士兵的生死、戰(zhàn)爭的勝敗和國家的存亡。因此,《用間篇》要求在戰(zhàn)前:“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薄队嬈诽岢隽藢细駥㈩I素質(zhì)的要求:“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币髮㈩I具備智謀、信義、勇敢、果毅和嚴明等素質(zhì)?!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完全具備為將“五德”的將領畢竟是少數(shù)?!毒抛兤分赋隽俗鳛閷㈩I需要避免出現(xiàn)的五點不足之處:“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比绻麛橙朔浅A私馕曳綄㈩I的性格弱點,就會攻擊其弱點,“覆軍殺將”的危險也便由此產(chǎn)生。
(六)孫子要求對軍隊的組織編制、職官的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管理使用和后勤供應等情況,以及軍隊的素質(zhì)、狀態(tài)和實力等基本情況,一定做好防間保密工作。《計篇》描述“五事”中“法”的含義:“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奔窜婈牭木幹?、職官的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管理使用和后勤供應等情況?!秳萜吩疲骸皝y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shù)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指出治亂、勇怯、強弱等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zhuǎn)化。治亂取決于“數(shù)”,“數(shù)”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勇怯取決于“勢”,即有利的態(tài)勢,也就是力量的蓄積和釋放。強弱取決于“形”,“形”就是實力。對此,《行軍篇》又做了進一步說明:“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shù)賞者,窘也;數(shù)罰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蓖ㄟ^對將領、士兵外在表現(xiàn)和精神狀態(tài)的分析,便能知其軍隊真實的實力。針對軍隊的外在表現(xiàn)和精神狀態(tài),就可以采取《軍爭篇》所講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币虼耍瞬糠值姆篱g保密工作必須做好。
(七)要對將領在軍事前線的指揮決策方案、軍事部署,以及其他重要軍事行動的計劃,做好防間保密工作?!秾O子兵法》指出,平時要按照“五事”“七計”做好廟算,戰(zhàn)時則充分運用“詭道十二法”,以非對稱戰(zhàn)爭的形式擊敗敵人。對此,孫子強調(diào)指出:“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即指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為指導思想的“詭道十二法”,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精妙所在,不能事先泄露。也就是說,要使“詭道十二法”能夠真正實現(xiàn)“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實際效果,就必須對將領的作戰(zhàn)指揮方案做好防間保密工作。一旦泄密,其軍事行動就會失敗。
(八)軍事情報工作更要做好防間保密工作?!队瞄g篇》云:“故三軍之事,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倍庞幼ⅲ骸伴g事不密,則為己害?!保?4]《用間篇》又云:“間事未發(fā),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梅堯臣注:“殺間者,惡其泄;殺告者,滅其言?!保?5]軍事情報工作是軍事斗爭中最秘密的事項,軍事情報工作方方面面都要嚴格保密。對軍事情報工作人員,孫子還要求做到“親”和“厚”。就是要在嚴格保密的前提下,還要給予軍事情報人員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軍事情報工作需要消耗國家的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還要有相當高的智力投入,必須對其方方面面做到嚴格保密。
軍事謀劃的成功在于保密,軍事謀劃的失敗在于泄密。在軍事上,保密是最重要的工作。《謀攻篇》云:“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薄兜匦纹酚衷疲骸爸酥?,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笨傊?,孫子的防間保密思想,就是要求對我方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都要做到嚴格保密。
【注釋】
[1][ 春秋] 孫武撰,[ 三國] 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5 頁。
[2][ 清] 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92 頁。
[3]周振甫譯注:《周易譯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54 頁。
[4][ 漢] 司馬遷撰:《史記》,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833 頁。
[5][ 漢] 劉向集錄:《戰(zhàn)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 頁。
[6][ 宋] 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991 頁。
[7][ 后晉] 劉昫撰:《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3410 頁。
[8][ 晉] 陳壽撰, [ 南朝宋] 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44 頁。
[9][ 后晉] 劉昫撰:《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503 頁。
[10]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92 頁。
[11][ 春秋] 孫武撰,[ 三國] 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63 頁。
[12][ 春秋] 孫武撰,[ 三國] 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6~67 頁。
[13][ 漢] 司 馬 遷 撰:《史 記》,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2099 頁。
[14][ 宋] 范 曄 撰:《后 漢 書》,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471~472 頁。
[15][ 晉] 陳壽撰,[ 南朝宋] 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5 頁。
[16][ 宋] 司馬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4399 頁。
[17][ 漢] 司馬 遷 撰:《史記》,中華 書 局2000年版,第1910 頁。
[18][ 漢] 劉向集錄:《戰(zhàn)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7 頁。
[19][ 漢] 司 馬 遷 撰:《史 記》,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182~183 頁。
[20][ 漢] 司 馬 遷 撰:《史 記》,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220 頁。
[21][ 漢] 司馬遷撰:《史記》,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21 頁。
[22][ 漢] 司 馬 遷 撰:《史 記》,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222 頁。
[23][ 漢] 司 馬 遷 撰:《史 記》,中 華 書 局2000年版,第223 頁。
[24][ 春秋] 孫武撰,[ 三國] 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63 頁。
[25][ 春秋] 孫武撰,[ 三國] 曹操等注,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6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