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孫子兵法·九地篇》)
【釋義】敵人兵力眾多而且陣勢嚴整,將要向我方發(fā)起進攻,用什么辦法對付它呢?回答是:首先打擊并奪取其重視的要害之處,它就會聽從我們的擺布了。
名必足畏,賞必足利。(《墨子·號令》)
【釋義】號令必須嚴明到讓人感到畏懼,賞賜必須豐厚到讓人覺得有利可圖。
傷氣敗軍,曲謀誤國。(《尉繚子·兵教下》)
【釋義】挫傷士氣會導致軍隊失敗,錯用謀略會導致國家滅亡。
兵者以武為棟,以文為植;以武為表,以文為里;以武為外,以文為內。能審此三者,則知所以勝敗矣。(《尉繚子·兵令上》)
【釋義】戰(zhàn)爭以軍事為手段,以政治為目的;以軍事為表象,以政治為實質;以軍事對外敵,以政治理國內。能清楚這三個方面的關系,也就懂得所以有勝有敗的道理了。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圣人將動,必有愚色。(《六韜·武韜·發(fā)啟》)
【釋義】鷙鳥將要發(fā)起攻擊,將會低飛斂翼;猛獸將要進行搏擊,將會貼耳匍匐;圣人將要采取行動,必會現出愚鈍的樣子。
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奸事,茍能因之,必能去之。(《六韜·武韜·文伐》)
【釋義】利用其愛好,順從其欲望,敵人將會滋生驕傲情緒,從而必然會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就一定能將其除掉。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六韜·龍韜·軍勢》)
【釋義】對用兵造成最大危害的,是猶豫不決;對部隊造成最大災難的,無過于多疑。
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奮;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六韜·龍韜·奇兵》)
【釋義】將帥不仁義,全軍就不會擁護;將帥不勇敢,全軍就沒有戰(zhàn)斗力;將帥無智慧,全軍就會疑心大起;將帥不賢明,全軍就會土崩瓦解;將帥不精明,全軍就會坐失良機;將帥缺乏警惕性,全軍就會遇事驚慌失措;將帥不能堅強有力,全軍就會懈怠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