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承新
三峰山位于湖南江永縣與廣西灌陽縣交界的都龐嶺,距江永縣城約22千米,海拔1528米。三峰山又名永明嶺,742年以此山名改永陽縣為永明縣,1956年3月永明縣改名為江永縣。三峰山山高林深,山中有一條蜿蜒前行的羊腸小道,通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灌陽縣。
2019年9月,《湖南日報》記者到江永縣采訪了解到,2018年該縣民政部門組織人員勘察湘桂界碑時,在三峰山叢林中發(fā)現(xiàn)有散落的遺骸,引發(fā)關(guān)注。因為紅軍長征時,紅八、九軍團曾途經(jīng)三峰山,并與敵發(fā)生過戰(zhàn)斗,江永縣黨史部門、文物部門等和當(dāng)?shù)鼐用駪岩蛇@些遺骸是在三峰山戰(zhàn)斗中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帶著疑問,2019年10月17日,我受命領(lǐng)著由黨史專家、文物考古專家組成的調(diào)研組,前往湖南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xiāng)、道縣蔣家?guī)X及廣西興安縣等地,考證相關(guān)史實。
18日清晨,在中共江永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沈勇強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和永州市及江永縣有關(guān)部門的同志和專家,組成了精干的現(xiàn)場勘察組,前往三峰山考察。
進山后,瑤胞向?qū)У膬芍猾C狗在前方撒歡探路。剛開始時,山勢還算平坦,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陳清林說起了他所了解的三峰山戰(zhàn)斗。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到達道縣、永明一線集結(jié),準(zhǔn)備突破敵湘江封鎖線。27日,為掩護中央縱隊從全州、興安間渡過湘江,中革軍委電令紅八、九軍團“不顧任何犧牲”攻占三峰山。28日,紅八軍團前鋒在紅九軍團的配合下,兩次向三峰山進攻。因山高路陡,易守難攻,紅軍沒有成功拿下三峰山,只好退至山下程義家自然村待命。30日,紅八、九軍團奉命放棄攻占三峰山的計劃,從永明大溪源過道縣蔣家?guī)X回歸主力。
“紅八、九軍團在三峰山戰(zhàn)斗的時候,正是紅軍強渡湘江的緊急時刻。紅八、九軍團為什么要花大力氣打通這條通道?”同行的江永縣退役軍人事務(wù)局的徐弟旺問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找到了一些原始史料。1934年11月27日17時,朱德在給紅三軍團的行動指示中提道:“我八、九軍團由永明沿通灌陽的縣道前進,先頭部隊到達三峰山時,即遇著民團有力的抵抗?!碑?dāng)天17時30分,朱德以“萬萬火急”電令:“八軍團應(yīng)不顧任何犧牲奪取三峰山,并以強行軍于二十八日晚以前進到孔家地域,如時間來得及九軍團之工兵連、迫炮排應(yīng)趕至三峰山,受八軍團指揮助攻該隘口。”當(dāng)天18時,朱德在《關(guān)于保證一、五軍團在全州界首間渡過湘江給一軍團任務(wù)的指示》中又講道:“八軍團正攻擊三峰山之隘口,九軍團隨其后進,已令其至遲于二十八日晚抵達永灌、道灌兩大道交叉處之孔家地域,以便參加主力戰(zhàn)斗?!币粋€小時內(nèi),中革軍委三次對三峰山戰(zhàn)斗作出重要指示,足見三峰山在整個戰(zhàn)局中的重要位置。如果能及時打通這條道路,至少可以達成兩個重要目的:一是紅八、九軍團能按照預(yù)定的戰(zhàn)斗計劃與主力部隊會合,參與主力部隊作戰(zhàn);二是部隊可以抄近道到達湘江渡口,從而加快整個紅軍大部隊前進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減少紅軍傷亡。
憶想紅軍故事,我們熱血沸騰。但是,隨著山勢漸漸陡險,我們的腳步開始沉重,行走不自覺地慢了下來。在半山腰處,有一座勉強可以通行的獨木橋。陳清林已經(jīng)70多歲了,在過獨木橋時突然一腳踩空,幸好前方帶路的向?qū)Ъ皶r抓住了陳清林的手,跟在身后的徐弟旺及時抱住了他,前拉后推才讓他有驚無險地走了過去。但是,有了這次歷險,加上山勢越來越陡峭,我們決定讓陳清林和兩名女同志留守,義明舜、徐弟旺等陪同,以免發(fā)生意外,其他人員繼續(xù)前行。中午時分,歷時近4個小時,我們終于跌跌撞撞、手腳并用攀到了山頂。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當(dāng)年國民黨軍為阻擊紅軍進入廣西境內(nèi)挖下的長約150米的壕溝,這條壕溝早已被渣土、樹葉、竹枝等雜物填塞,但依稀可辨當(dāng)年戰(zhàn)斗的痕跡,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宣教部主任吳義國說,“好像聞到了硝煙的味道”。壕溝兩邊都是懸崖絕壁,谷深霧濃。同行的文物專家劉頌華經(jīng)過觀察分析后確認(rèn),這個壕溝是戰(zhàn)壕無疑。
在我們勘察三峰山隘口壕溝的同時,陳清林在徐弟旺、義明舜的陪同下,前往地勢相對平緩的牛角槽山,察看疑似紅軍烈士安葬的地點。在牛角槽山的密林中,他們找到了3處已被破壞的墓葬,其中一處比另兩處破壞得更為嚴(yán)重,疑為有人盜挖所致。義明舜說,牛角槽山下原來住有一戶人家,姓趙,是他們把3位紅軍烈士安葬在這里的。義明舜還說,這位紅軍可能是長沙人,因為有半截墓碑散落在墳前,上面刻有“長沙”二字。
當(dāng)天下午6時許,我們帶著考察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下山。一路上大家盡管很是勞累,但受到紅軍長征精神的鼓舞,仍然沉浸在勘察三峰山戰(zhàn)斗遺址的工作中,熱烈地討論怎樣才能找到更加確鑿的證據(jù),還原三峰山戰(zhàn)斗。討論中,我們了解到附近有個90歲的老人趙友富,身體硬朗,頭腦清醒,說話利索,是當(dāng)年群眾埋葬在三峰山戰(zhàn)斗中犧牲的紅軍烈士的親歷者、見證人,便前往探望,并與老人約定次日上山尋找烈士墓。
19日清晨6點多,趙友富老人在向?qū)阃孪刃胁叫?千米,和后來追上的我們勘察組成員一起來到了當(dāng)年紅軍攻打三峰山隘口不利,撤退時駐扎過的羅家村,尋找烈士墓。
羅家村位于三峰山下一個山坳里,全村當(dāng)時有20多戶瑤民。因害怕國民黨軍隊報復(fù),絕大部分瑤民當(dāng)時就搬離了此地。近幾年,地方黨委政府加大了易地扶貧搬遷力度,這里原來僅有的幾戶人家也都搬出了大山。上午10時許,經(jīng)勘察組全體成員和當(dāng)?shù)叵驅(qū)Х磸?fù)找尋,趙友富確認(rèn),在羅家村積寶屋場找到一處較大的紅軍墓。劉頌華認(rèn)為,這是一處年代比較久遠的墓穴。
坐在紅軍墓前,趙友富深情地回憶起當(dāng)年的情景,他說:“下午1點左右,紅軍向三峰山發(fā)起進攻,失敗后退回羅家村,散居在村民家中稍做歇息,并對傷員進行簡單包扎治療,村口有戰(zhàn)士站崗放哨。傍晚時分,紅軍再次進攻三峰山隘口,但又沒成功,再次退回村中,還請當(dāng)?shù)厝罕娞Щ夭簧偈軅募t軍,有的受傷紅軍沒來得及治療就犧牲了?!彼钢t軍墓說:“這里原來是苞谷地。那年,我6歲了,記得父親和另外幾個村民把一位紅軍葬到了這里。下葬時,(烈士)戴著紅軍的袖章,還有紅色的領(lǐng)章和紅五星帽徽。當(dāng)時,村民們按照風(fēng)俗在墳頭壘了一圈石塊……當(dāng)時屋場的坪里擺滿了尸體。村民們怕國民黨軍隊發(fā)現(xiàn),連夜把犧牲的紅軍用樹枝和苞谷桿子卷著,草草安葬。第二天,紅軍早早離開了這里?!比缃?,80多年過去了,當(dāng)年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的骨骸很難找到了。
在程義家村,村民們介紹說,當(dāng)年有3位受重傷的紅軍被安置在該村義家祠堂,卻被民團趁夜偷偷殺害,后被當(dāng)?shù)卮迕癜苍嵩谝粋€廢棄的紅薯窖里。遺憾的是,因為這里修了水渠和公路,我們沒有找到紅薯窖。
“風(fēng)餐露宿革命志,精神激勵后來人?!?天時間,我們從長沙到永州江華、道縣,又前往廣西興安等地,沿途考察了三峰山戰(zhàn)斗遺址及與之相關(guān)的舊址,行程數(shù)百公里。在紅軍長征精神鼓舞下,我們忘我地開展考證工作,收錄了一些寶貴的資料,對于進一步挖掘和還原三峰山戰(zhàn)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