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怡
兩家人都看見路邊的一個乞丐,一家父母對孩子說要努力讀書,否則會像乞丐一樣;另一家父母對孩子說要努力讀書,去幫助像乞丐那樣的人。雖然兩家的教育方法不同,但在強調(diào)讀書上卻是一致的。讀書不僅可以改變自己,還可以改變別人。
愛因斯坦有言:“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好好讀書或許是走向成功的一條重要的途徑,但在成功的基礎之上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可謂錦上添花。書香的特質(zhì)會在人的身上顯現(xiàn),使得人的氣質(zhì)得以提升,心靈得以凈化。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不只是自己走向成功,更要心里裝著別人,把恩惠給予他人,溫暖他人。
還記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嗎?在學生時代,修身課上,校長曾向?qū)W生提問:“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不但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學成歸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中,一生克己為公,默默奉獻,為改變落后的中國而殫精竭慮。他在青年時代寫下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边@便是一個有價值人生的生動體現(xiàn)。
還記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竼??他曾經(jīng)如饑似渴地苦學醫(yī)學知識,想努力成為懸壺濟世的醫(yī)生。然而,當他看了一部關(guān)于日俄戰(zhàn)爭的紀錄片,影片中中國人為俄國人做偵探而被日本人逮捕要被處決,麻木不仁的中國人卻像“鴨子”一樣伸著腦袋來看熱鬧時,魯迅受到了刺激,他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他棄醫(y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他寫出了無數(shù)篇驚世駭俗的作品,讓人們在黑夜里看見了黎明的曙光。他的讀書,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為了中華民族的蘇醒與崛起,這便是一個有價值人生的生動體現(xiàn)。
讀書不只能改變自己,還可以改變別人,甚至改變整個民族。我們可以為自己讀書,為自己的人生讀書,但我們在改變自己人生的同時,也應該想到他人,改變他人的人生。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你有關(guān),世界會因你而更加精彩。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學生】
老師點評
本文從所提供的材料切入,一開始便提出觀點“讀書不僅可以改變自己,還可以改變別人”。接著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進行分析,闡明讀書可以“走向成功”,但這還遠遠不夠,讀書更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是對所提觀點的拓展與闡發(fā)。然后在主體部分,例舉周恩來和魯迅的事例,具體論述真正的讀書不僅為自己,更是為別人的道理,論證具體而充實。最后解決問題,得出結(jié)論,強化觀點。全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