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京劇選本《戲考》的成書及其影響*

      2020-12-02 06:18:44李東東
      文化遺產(chǎn) 2020年6期
      關鍵詞:名伶健兒選本

      李東東

      在中國京劇選本發(fā)展史上,《戲考》的出現(xiàn)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稇蚩肌返闹匾饬x既體現(xiàn)在它收劇數(shù)量的豐富方面,更凸顯在它的文獻形態(tài)與編選出版體例,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于中國京劇選本乃至中國戲曲史的深刻影響方面?!稇蚩肌吩谕踱g根的主持下,先后經(jīng)歷上?!渡陥蟆佛^與上海中華圖書館完成全部的出版工作,此后又被上海大東書局、上海書店出版社、臺灣里仁書局等多家機構(gòu)再版,影響深遠。

      《戲考》共有40冊,每冊收劇十余種不等,總計收劇530種(包含少數(shù)昆曲劇本與其他地方戲劇本),“是民國時期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個京劇劇本合集”(1)吳新苗:《清代京劇史料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173頁。。其實,迄今為止,《戲考》仍是收錄劇目數(shù)量最多的京劇選本(不含臺灣、香港等地出版的京劇選本),它在1880年的《梨園集成》與1953年至1959年的《京劇叢刊》、1957年至1983年的《京劇匯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戲考》更是影響了整個民國(1912-1949)乃至更遠時段京劇選本版本文獻形態(tài)與發(fā)展走向的典型性選本。因此對于《戲考》的編選作者王鈍根、文獻形態(tài)與編輯出版過程、經(jīng)典意義與深刻影響進行探討,則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中國京劇選本早期的編選與出版工作以光緒六年(1880)安徽竹友齋刊刻的《梨園集成》最具代表性。(1)李東東:《李世忠與〈梨園集成〉編選考》,《戲曲研究》2019年第4輯,第201頁。然而,《梨園集成》以及清末的《繪圖京都三慶班京調(diào)腳本》系列選本,仍然秉承著中國古代坊刻出版與營銷的模式。而在其后,伴隨近代西方鉛印技術(shù)的傳入與迅速普及,中國京劇選本的編選與出版工作也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王鈍根與其主編的《戲考》則是其開始。

      《戲考》的編輯與出版不像《梨園集成》那樣是一個經(jīng)過前期積淀而后匯聚成集、統(tǒng)一刊刻印行的過程。相對而言,《戲考》的編選與出版最初頗有一些隨意性,而后才逐漸發(fā)展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并且最終得以40冊完整發(fā)行面世。然而,《戲考》從最初的編選到最終全套的成功面世并且產(chǎn)生廣泛影響,都與它的編輯作者王鈍根關聯(lián)最為密切。甚至可以說,因為有了王鈍根的主導與堅持,《戲考》才有機會得以產(chǎn)生。

      王鈍根(1888-1950),上海青浦人,原名晦,字耕培。其人最為顯著的貢獻便是編輯工作:他最初在家鄉(xiāng)主編《自治旬報》宣揚反清共和思想;隨后又于1911年受聘為《申報》編輯,開辟《申報·自由談》欄目而聲譽日??;后又陸續(xù)創(chuàng)辦《自由雜志》《游戲雜志》《禮拜六》《社會之花》《說部精英》《新上海》等刊物,并且取得良好反響;可見其作為現(xiàn)代編輯的成功之處。王鈍根的文化交游圈層基本包括兩個方向:其一,是以《禮拜六》雜志為中心的“鴛鴦蝴蝶派”作家群,諸如周瘦鵑、陳蝶仙等人;其二,是以南社為中心的同人成員圈層,其中比較出名且與戲曲有關或與《戲考》編輯出版工作密切相關的人員主要包括柳亞子、馮春航、吳梅、張冥飛、王大錯(王鼎)等。而在此外,“王鈍根文學底蘊深厚,詩、詞、賦無一不精,散文、小說、戲曲照樣出色,很耐讀。他的書法更是超群,他那綿里藏針的書藝人見人愛,別具一格。殊不知,王鈍根居然還是京劇發(fā)燒友,曾編有《戲考》,曾因之廣結(jié)戲緣?!?2)虎闈:《“文化社會之花”王鈍根》,《圖書館雜志》2008年第5期。由此可見,《戲考》的出版及其成功與它的編輯作者王鈍根淵源甚深。

      《戲考》的完整編選出版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其中先后經(jīng)歷過上海《申報》館、上海中華圖書館的介入,隨后又得到上海大東書局等的再版,而這系列轉(zhuǎn)變皆與負責編輯工作的王鈍根密切相關。

      上?!渡陥蟆佛^是《戲考》出版的第一個負責機構(gòu),但其只在1912年8月10日出版過《戲考》的第1冊及1913年出版過第2冊,其中原因可從編輯作者王鈍根的個人經(jīng)歷著手探討。1911年8月24日,王鈍根在《申報》上面開辟了《自由談》欄目,這被看作是中國報紙行業(yè)最早的“副刊”編選工作?!渡陥蟆ぷ杂烧劇菲谟螒蛭恼拢嘤幸环N滑稽諷世之風,因此其中一些文章開始涉及戲曲介紹與演出時評,并且由此開始了《申報·自由談》中《戲考》文章的專欄:

      在這個“自由談”上,1911年9月8日開始,吳下健兒連載了《戲考》。雖然也有休載,但是幾乎每天都登載,到1911年12月26日為止,計108回,介紹的劇目達107出。對劇目的梗概、精彩之處、演員的表演等也作了簡潔的記述。這個連載似乎受到了好評,由次年1912年3月5日再開,這次到6月15日為止,共88回,介紹劇目88出。再那往后連載間隔性地持續(xù)著。

      1912年7月1日,在《申報》“自由談”下邊刊登了《你愛看戲么》的廣告。這是受到好評的吳下健兒的《戲考》做的廣告。(3)[日]松浦恒雄:《〈戲考〉在民國初年的文化地位》,杜長勝主編《京劇與現(xiàn)代中國社會·第三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0年,第761頁。

      上述引文基本呈現(xiàn)出了上?!渡陥蟆佛^關于《戲考》評論文章撰述的過程,但是其中也有需要辨別的錯誤。為了明確其中原委,我們先將相關幾則重要廣告的原文引錄于下:

      《戲考》 吳下健兒 上海人多喜新劇而厭舊劇,以舊劇純用京話,不若新劇之全系土音,易于領悟也。實則新劇遠不如舊劇之有聲有色。鄙人溷跡申江,于今三十載,素嗜舊劇,今敢略述梗概,貢諸同志,聊為他山之助云爾。(4)上?!渡陥蟆?,1911年9月8日第二張第三版。

      空閑子鑒承詢《戲考》,因健兒君公事鞅掌,無暇編輯,容俟明春續(xù)登也。(5)上海《申報》1912年1月2日第三張第三版。

      《你愛看戲么》 你說愛的,你先買一本《戲考》去看看。 本報《自由談》登載《戲考》頗蒙閱者歡迎,計自去年七月至今已積三百余出,所有時下演唱之戲搜羅殆盡,茲為便利閱者起見,重行編輯匯印成書,內(nèi)容甚富。每出戲后極詳明之記事,有最流行之唱本,有擅長本劇之名伶肖像。當世顧曲家咸宜購備一帙,以為悅目賞心之助,洵可樂也。書已付印,不日出版,先行布告。版權(quán)所有,他家不得抄襲翻印。 申報館啟。(6)上海《申報》1912年6月29日第一版。

      通過上?!渡陥蟆佛^的三則相關廣告可知,《戲考》最初是1911年9月8日由吳下健兒撰筆開設的戲評文章專欄,所謂“戲考”二字也即考述戲劇(主要是以京劇為主的“舊劇”)劇情梗概,同時略加評論之意。這種《戲考》文章首篇始于1911年9月9日的《烏盆計》,也即《申報》首次登載《戲考》廣告的次日,中間止于1911年12月26日的《伐子都》。并于隨后1912年1月2日發(fā)表相關聲明,交代暫時???。而后1912年3月5日復始于《牛頭山》,再于1912年6月15日復止于《山海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批由吳下健兒撰筆的《戲考》文章,內(nèi)容只有關于劇情的考述簡介以及相關戲評,并不包括劇本。因此,在這批文章的發(fā)表與廣泛接受的基礎之上,上?!渡陥蟆佛^才開始有意著手整理單冊《戲考》的出版工作。這種出版廣告信息最早應是見于1912年6月29日《申報》第一版的頭條廣告《你愛看戲么》,并非如松浦恒雄所言的1912年7月1日的第九版《自由談》欄目廣告。其中廣告時間以及廣告版面安排上的明顯差異,尤為反映出上?!渡陥蟆佛^對于單冊《戲考》出版工作重視程度的區(qū)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申報·自由談》欄目所載《戲考》文章雖由吳下健兒負責撰筆,但在單冊《戲考》的出版廣告之中仍是署名“申報館啟”,而不用吳下健兒的個人名義,這就可以看出單冊《戲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歸于上海《申報》館名下。《戲考》第1冊的出版原定于1912年8月5日,但在8月1日的廣告當中提出“茲以加入名伶楊小樓等小影,雕刻需時,不得已緩至八月十日發(fā)行”。此后8月2日至8月10日的《申報》均在不斷重復此條廣告,來為《戲考》的即將出版宣傳預熱,最終上海《申報》館于1912年8月10日出版了《戲考》第1冊。(7)李東東、丁淑梅:《〈戲考〉本民初京劇旦本紅樓戲七種研究》,《紅樓夢學刊》2014年第4期。

      嚴格意義上講,符合中國京劇選本概念范疇的《戲考》開始出版,其實就是1912年8月10日上海《申報》館的第1冊。因為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原來《戲考》欄目的考述與評論部分,而且擁有了選本最為核心的內(nèi)容——劇選文本,當然也還包括廣告之中不斷強調(diào)的名伶小影(照片)??际鑫恼隆∵x文本、名伶小影,它們是構(gòu)成《戲考》作為現(xiàn)代京劇選本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每劇之前的考述文章,是《戲考》之“考”的點睛之筆,也是《戲考》得以迥異于此前京劇選本而又能夠引領風尚的關鍵所在?!稇蚩肌返?冊的最初版權(quán)雖然歸屬上?!渡陥蟆佛^,但在具體編輯出版工作的安排上卻有明確的分工:“吳下健兒撰述 鈍根編輯 頌斌校勘”??梢钥闯?,吳下健兒對于劇前考述文章仍有署名權(quán)利,負責??惫ぷ鞯捻灡笠彩恰渡陥蟆ぷ杂烧劇窓谀康闹饕P人之一,而在實際上負責《戲考》第1冊編輯工作的則是當時《申報·自由談》欄目的主編——王鈍根。

      其實,以王鈍根為中心的編選團隊在《申報》館的《戲考》出版工作一共只有兩冊,其中第2冊的出版可在1913年5月前后的《申報》相關廣告之中尋見。隨后,1913年6月3日,上海《申報》第十二版廣告之《每冊一百出之〈戲考新編〉》指出:“顧曲家健兒曾為《申報》館編輯《戲考》兩冊,一月之間銷行萬二千部,是可見社會上顧曲程度之進步?!比欢赡苷怯捎凇渡陥蟆佛^版本《戲考》的銷量太好,才導致了后面原來編選團隊的解散:“由于《戲考》的銷路遠遠超過了吳下健兒的預想,由此感覺良好的吳下健兒從申報館獨立,重新在時中書局出版了《戲考新編》?!?8)[日]松浦恒雄:《〈戲考〉在民國初年的文化地位》,杜長勝主編《京劇與現(xiàn)代中國社會·第三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第762頁。原有團隊的解散也直接導致了上?!渡陥蟆佛^《戲考》出版工作的暫時中止,但是此后上海中華圖書館很快接替了《戲考》的重新出版工作:“對《戲考》出版的停頓最感遺憾的是王鈍根吧。他是《申報》‘自由談’的主編兼《戲考》的編輯者,也是一個甚至連劇評都能自己寫的戲劇通??赡苁撬岚赴选稇蚩肌返倪B載整理成書的。我想中華圖書館的《戲考》的繼續(xù)出版是不是也是由于他的提案?!?9)[日]松浦恒雄:《〈戲考〉在民國初年的文化地位》,杜長勝主編《京劇與現(xiàn)代中國社會·第三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第763頁。這種推測確實符合《戲考》編輯出版工作變化的隱情。

      上海中華圖書館接替出版《戲考》的具體原委曲折已經(jīng)難以尋覓,但是就在1913年,王鈍根開始受聘于上海中華圖書館并且創(chuàng)辦《游戲雜志》,同時擔任主編。而在同年10月,中華圖書館開始《戲考》第3冊的初版工作。而在實際上,“頭一冊經(jīng)過重新排字稍微整理而由中華圖書館出版,本館也一直到1925才把其他39冊編排出版完?!?10)[美]陸大偉:《梅蘭芳在〈戲考〉中的影子》,《文化遺產(chǎn)》2013年第4期。由此可見,伴隨編輯王鈍根的工作變動,《戲考》的出版工作也由《申報》館轉(zhuǎn)移到了中華圖書館。與此同時,上海中華圖書館既對此前《申報》館出版過的兩冊《戲考》進行重新編輯出版,又由此開始繼續(xù)編選出版《戲考》,并且最終完成《戲考》40冊的編選與出版工作。

      上海中華圖書館重新排版的《戲考》40冊,在具體編輯工作署名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原來負責“撰述”考述文章的吳下健兒被“大錯述考”所取代,大錯也即王大錯,實為南社成員王鼎的筆名,這樣吳下健兒基本就被排除“出局”了(上海中華圖書館版本的《戲考》僅有第32冊署名“吳下健兒撰述”);負責“校訂”工作的主要有燧初和振支二人;新增“正曲”項目則由德福(張德福)、志強(趙志強)和志豪(許志豪)三人負責;然而一直負責“編輯”或者“編次”工作的則仍是《戲考》編輯出版團隊的核心人物王鈍根。因此,從京劇選本《戲考》的實際編選過程與編輯出版來看,著名編輯王鈍根才是核心負責并且完整貫穿的關鍵性人物。因為他開設并主編《申報·自由談》的工作,才有《戲考》欄目得以誕生的可能;也是因為他與中華圖書館的合作關系,才能使得《戲考》最終能夠經(jīng)由中華圖書館接替而完整出版。而在其后,大東書局又獲得了《戲考》的再版版權(quán),對其40冊進行了再版,同樣暢銷市場。

      作為編輯,王鈍根幾經(jīng)周轉(zhuǎn)仍然堅持完成《戲考》的出版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他個人對于京劇的深切喜愛,另一方面則應是他敏銳捕捉到了當時京劇市場的熾熱,進而由此編選出版京劇選本,以滿足京劇市場的需求。

      我們知道,《戲考》的編輯出版最初是建立在《申報·自由談》中《戲考》欄目的前期積淀上的。這個欄目使得《戲考》擁有一批忠實、固定而又數(shù)量可觀的讀者群體,因此當其中間出現(xiàn)斷刊之時才有讀者來信詢問以及報刊回復啟事等的出現(xiàn),而這批讀者群體也就自然地成為京劇選本《戲考》的潛在消費群體。然而,當《自由談》中的《戲考》文章發(fā)表到三百余篇時,也就進入了它的編選瓶頸狀態(tài)。因為畢竟當時舞臺流行的京劇劇目總量有限,三百余篇考述文章已非易事,因此才有接下來的轉(zhuǎn)型。從報紙欄目到單冊圖書,這是《戲考》真正成為京劇選本的關鍵一步。而對這一步的邁入,王鈍根等人首先做的就是廣告宣傳工作,而廣告也是近代以來圖書市場出版發(fā)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這種廣告宣傳在《戲考》第1冊的正式出版之前即已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對《戲考》即將出版的預告、對名伶小影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宣傳、對《戲考》正式出版時間的反復廣告。這三個階段的策劃完全是在現(xiàn)代廣告行業(yè)方式指導下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之作,而當三個階段的廣告造勢已經(jīng)完成并且基本達到預期市場效果,那么千呼萬喚的《戲考》第1冊也就在廣大讀者的期待視野中應時而生。

      《戲考》作為民國時期京劇選本市場的新秀與典型代表,最為鮮明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商業(yè)廣告模式、編輯出版方式、劇壇時評與名伶小影等幾個方面。

      1912年6月29日《申報》第一版,關于《戲考》即將發(fā)行的第一則廣告《你愛看戲么》就已開始明言:“你愛看戲么?你說愛的,你就先買一本《戲考》看看!”這是一種經(jīng)典設問的廣告模式,讀者只有在“愛”與“不愛”兩者之間選擇;一旦說“愛”,就要依靠“買一本《戲考》看看”來證明,否則便有“不愛”或者“假愛”之嫌。這種廣告套問模式只有一個目的——兜售圖書商品《戲考》;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舉措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戲考》迅速成為當時的暢銷書籍而不斷再版?!稇蚩肌返纳虡I(yè)思想不僅體現(xiàn)在它的大幅度廣告宣傳上面,更加體現(xiàn)在它出售廣告版面方面:1918年3月再版的《戲考》第17冊上已經(jīng)開始刊登十種廣告,而在此后,1919年3月十一版的第22冊上更是直接刊登《推廣營業(yè)不可不登廣告!??!》的招租啟事,同時詳列具體版面價格,此后這一廣告同時還有英文版本《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TISEMENT ?。?!》。(1)李東東:《中國京劇選本的副文本廣告》,《戲曲藝術(shù)》2019年第4期。由此可見,《戲考》的商業(yè)范疇不僅對于國人,而且具有外商市場;從中亦可見出《戲考》流行范圍之廣以及其所具有的巨大市場價值。凡此,都是此前的京劇選本所缺少的,而此后的京劇選本又很難真正達到這個高度,從而證明了《戲考》因其現(xiàn)代商業(yè)廣告模式帶來的劃時代意義。

      與此同時,《戲考》為了滿足當時的市場需求,還從它的編輯出版方式上面著手革新??梢哉f,王鈍根編輯出版《戲考》之時,并沒有把它單純作為一種戲曲選本看待,而是將其當作一種現(xiàn)代雜志進行出版。盡管這本雜志并沒有完整按照固定周期運作,但它已然具備當時雜志的所有文獻形態(tài)。作為雜志形態(tài)的《戲考》,最看重的是什么呢?我們以為是銷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市場份額,這也是編輯作者王鈍根追求的重要商業(yè)價值:“當時編輯這套集子的人,事先沒有固定的想法而反而跟著京劇界那十幾年的變化而走,為的好像不過是要賺錢而已”(2)[美]陸大偉:《梅蘭芳在〈戲考〉中的影子》。。如何保證具有市場份額,那就需要不斷根據(jù)市場流行隨時做出調(diào)整:也就是說京劇舞臺上流行演什么,《戲考》就跟著編選什么,兩者保持高度一致,由此便可保證《戲考》的熱度與銷量。所以一般認為,《戲考》“單出收錄標準也以能在舞臺上演出者為準。”(3)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上海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6年,第744頁。而在事實上,跟著京劇舞臺的流行劇目進行編選,這也確實是《戲考》之所以能夠成為時代暢銷書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我們說《戲考》注重商業(yè)意識并不是排除此前京劇選本的營利目的。恰恰相反,中國京劇選本從《梨園集成》開始就已強調(diào)商業(yè)利益,但是它們卻因時代限制沒有按照《戲考》的商業(yè)廣告策劃方式和現(xiàn)代編選意識進行。

      《戲考》能夠成為當時京劇圖書市場的暢銷作品,還更多地得益于其劇前考述文字的劇評思想和名伶照片的刊載運用。王鈍根在《戲考·序三》中言:“或問于鈍根曰,子何不作實事求是之書,而必為是《戲考》以導人玩物喪志也?鈍根對曰……世界上實事求是之書,未始非《戲考》,而《戲考》未始不可作實事求是之書觀也。且試問世界之所謂實事者,其快心適意,孰有能如戲劇者乎!”可以看出,作者王鈍根的編輯思想是要借助戲劇的游戲精神表達自己對于實事的態(tài)度,因此其中考述部分便是承載關于實事評介的重要領域:“《戲考》,就名字來說,把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戲劇提高到值得研究、值得考證的地位了。”(4)[美]陸大偉:《〈戲考〉中的現(xiàn)代意識》,《戲曲研究》2007年第3輯,第14-15頁。這是一種對于文學觀念的嘗試變革,也是在梁啟超“小說界革命”之后對于小說戲曲濟世救俗功能的努力實踐?!稇蚩肌吠ㄟ^劇前考述文字表達以王鈍根、王大錯等為代表的編輯作者和“述考”作者對于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社會變革的看法,其中反對迷信、反對殖民、女權(quán)意識、凈化舞臺等思想,皆具進步意義而且影響深遠。此外,《戲考》對于名伶照片的刊載運用方面也是值得關注的。從《戲考》準備編輯發(fā)行開始,便有各種關于名伶小影廣告的推廣與征求,這既反映了《戲考》的廣告意識,也體現(xiàn)了它的版權(quán)思想。尤其關于照片版權(quán)的使用,此后上海大東書局重版《戲考》即有缺少卷首照片的情況。與此同時,名伶照片的刊載更加鮮明立體且又直觀真實地記錄了當時京劇舞臺流行發(fā)展的趨勢及其基本樣貌。

      王鈍根編選出版《戲考》,除了滿足當時市場的需求之外,其在客觀上對于中國京劇選本乃至中國戲曲史還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呢?我們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是其文獻形態(tài)方面?!稇蚩肌纷鳛榫﹦∵x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名伶小影、劇前考述、劇本。作為戲曲選本,劇本或唱詞是每種選本的必備內(nèi)容,而《戲考》在文獻形態(tài)方面的獨特之處則重點體現(xiàn)在它的名伶小影與劇前述考兩個方面:

      其一,名伶小影方面。《戲考》借助當時照相技術(shù)的成熟,率先在每冊之前加入當紅名伶的小影(包括戲裝與便裝兩種類型)。這不僅為其市場銷售大大提升廣告效應,而且在客觀上集中保存了時代名伶的卓絕風采。如以梅蘭芳為例,《戲考》40冊先后刊登《黛玉葬花》(第14冊、第27冊)、《嫦娥奔月》(第14冊)、《汾河灣》(第20冊)、《天女散花》(第23冊、第24冊)、《木蘭從軍》(第24冊、第25冊)等經(jīng)典劇照或便裝照片多幅,客觀“反映梅蘭芳1910年代、1920年代前半的重要京劇舞臺藝術(shù)歷史上的實驗性的突破”(1)[美]陸大偉:《梅蘭芳在〈戲考〉中的影子》。。

      其二,劇前述考方面?!稇蚩肌放c此前以及此后京劇選本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加入了劇前述考內(nèi)容?!稇蚩肌返氖隹純?nèi)容,不僅是對每種劇目進行內(nèi)容提要與思想評介,更為重要的是以當時的名伶演出為基礎,對于選錄劇目進行舞臺表演與導演的審美批評。而這一重要內(nèi)容,也是《戲考》之“考”的精髓所在。如以《戲考》第8冊所收《汾河灣》(一名《仁貴打雁》)為例,該種劇前考述完全圍繞劇情梗概展開。而在此后,《戲考》第20冊收有《西皮汾河灣》(一名《丁山打雁》),此種劇前考述指出第8冊所收為梆子腔腳本,此冊所收為西皮,是譚鑫培與王瑤卿合演之真本,也即京劇腳本。對于同一劇目,梆子與京劇二者間的差異,《西皮汾河灣》則有一段詳細論述:“至其劇情,西皮與綁(梆)子本屬相同,毋庸贅述。惟唱白之間,相去逕庭,閱者正可兩兩參閱也。按,仁貴妻名柳迎春,綁(梆)子本作柳金花;仁貴未說破時稱柳為薛大嫂,綁(梆)子本稱為柳奶奶。皮簧戲中,凡至兩人盤問時,每用‘沾親’‘非親’‘帶故’‘非故’及‘遠看’‘近覷’等字眼,至綁(梆)子本,則用‘有親’‘無親’‘有故’‘無故’及‘遠看’‘近瞧’等字眼,即此‘瞧’字‘覷’字之不同,已可知為系何腳本。且又可見皮簧中之下一字眼,實較綁(梆)子為細膩得當也!”這段述考文字認為京劇與梆子對于同一劇目的核心劇情演繹基本相同,而其具體差異在于劇目文本的細節(jié)處理方面。作者舉以“瞧”與“覷”等科介設置的區(qū)別,認為京劇腳本比之梆子腳本更加細膩得當。誠然如此,“瞧”與“覷”所代表的科介動作意義不同,化為演員身段動作呈現(xiàn)出的舞臺美感也有實質(zhì)區(qū)別。因此而言,述考作者通過實際對比腳本間的細微差異,而對兩種劇目文本的高下作出評判,并且由此闡述其對京劇與梆子二者審美差異的認知。這種比較研究過程及其結(jié)論,綜合代表了《戲考》對于京劇與其他亂彈劇種的美學批評態(tài)度。

      其次,從京劇劇本文獻輯錄與保存的角度來看,《戲考》對于京劇劇目的整理與保護可謂功不可沒。以1916年時任教育部教育司司長的高步瀛組織調(diào)查的北京劇壇《演唱戲目次數(shù)調(diào)查表》為例,(2)高步瀛:《演唱戲目次數(shù)調(diào)查表》,1916年石印本。該表記錄了1916年3月至12月北京劇壇共計演出不同戲目481個(包括京劇與其他各地方戲劇種)。而王鈍根等人搜集并整理了530種以京劇為主的劇目,這一工作不僅最大限度地窮盡了當時京劇劇壇的演出劇目,而且還保存了一些已經(jīng)失傳的優(yōu)秀劇本,這對京劇劇本的傳承與傳播意義重大。因此而言,《戲考》不僅是中國戲曲史上首次對于京劇劇目文獻的全面整理,而且更從京劇劇本文獻的輯佚方面對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京劇進行了“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京劇劇本的保護。

      最后,《戲考》作為京劇選本的重要意義,還包括它可以作為普通戲迷聽戲的輔助工具。清末以來,大中華、百代、高亭等公司開始頻繁為當紅名伶灌制唱片,《戲考》作為京劇選本,所收劇目之廣,成為普通戲迷對照聽戲的重要輔助工具。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中即有如此描述:“這天晚上,七巧躺著抽煙,長白盤踞在煙鋪跟前的一張沙發(fā)椅上嗑瓜子,無線電里正唱著一出冷戲,他捧著戲考,一個字一個字跟著哼,哼上了勁,甩過一條腿去騎在椅背上,來回搖著打拍子。”(3)張愛玲:《傳奇》,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32頁。所謂“冷戲”也就是不常演出的劇目,而《戲考》收劇之廣,幾乎窮盡了當時京劇劇壇所有的流行劇目乃至失傳劇目,“冷戲”自然也在其中。而“冷戲”由于不常演出,因此對于普通聽眾而言則是十分陌生的,所以想要聽懂這出“冷戲”,就需要借助《戲考》所收的劇目文本進行對照閱讀,而此也是《戲考》能夠成為時代暢銷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明確了《戲考》作為京劇選本個案的重要意義之后,我們還需了解它對中國京劇選本,乃至中國戲曲史的深刻影響。從中國京劇選本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王鈍根主持編輯出版的《戲考》無疑是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代表之一。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戲考》的誕生不僅標志著中國京劇選本的出版開始步入鼎盛階段,而且就其影響來看,也標志著中國京劇史上首個經(jīng)典選本得以誕生?!稇蚩肌纷鳛榻?jīng)典選本得以確立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其經(jīng)典選本的編選方式受到廣泛追捧與模仿;二是其不斷得到再版或重版,影響深遠。

      先是它經(jīng)典選本的編選方式受到廣泛追捧與模仿。從《戲考》開始,中國京劇選本的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幾個比較明確的轉(zhuǎn)折特征:其一,分冊發(fā)行的編輯形態(tài);其二,劇前考述與評介內(nèi)容的加入;其三,“求全”意識的彰顯;其四,每冊卷首加入時代名伶照片。凡此種種,皆被《戲考》之后的京劇選本不斷追捧與模仿。更具典型意義的特征在于,后起選本不斷借助《戲考》之名進行自我標榜:《大戲考》《京戲考》《戲考大全》《大眾京戲考》《全出京戲考》《新京戲考》《京劇小戲考》《京劇新戲考》《新編大戲考》《京劇大戲考》《新編京劇小戲考》……林林總總以“戲考”二字命名的京劇選本不僅盛行于當時,而且一直延續(xù)至今。毫無疑問,各類名以“戲考”的后續(xù)選本深受《戲考》影響,并且希望借助“戲考”之名增強自己的傳播力度、擴大自己的傳播范圍,由此可見《戲考》的典范意義與深遠影響。而在此時,“戲考”更多具有的是典范選本的品牌意義,因為各類選本雖然借助“戲考”之名,卻無“戲考”之實;許多選本有“戲”無“考”,缺少《戲考》樹立起的劇前考述環(huán)節(jié)。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因其典范意義影響深遠,《戲考》甚至成為其他選本所要公開挑戰(zhàn)和超越的對象。1938年前后安東成文信書局出版的《京戲匯考》6集在其扉頁發(fā)刊廣告詞中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京戲匯考》是學戲的導師/觀劇的良友;學戲時:將此書為腳本,得無師自通之益;觀劇時:將此書為指南,有一見便明之樂。不同普通(《戲考》)等書。全出劇本:有說白—有場面;包括整出的戲?。挥谐洹袆幼?;首尾完全不稍缺。是老伶工秘笈中腳本!非跑龍?zhí)卓陬^上傳述!最新完善惟此《京戲匯考》。

      可以看出,這則發(fā)刊廣告文案在對《京戲匯考》進行宣傳介紹之時,卻將“普通《戲考》等書”作為比較對象進行自我美化與拔高。由此可見,《戲考》及其影響下的系列模仿選本不僅傳播深遠,而且成為同類選本的眾矢之的。較有意思的是,《京戲匯考》雖然自稱不同于《戲考》之類選本,但其實際編選體例方面同樣受到《戲考》的影響。

      再是經(jīng)典選本不斷得到再版或重版方面。《戲考》得以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另一重要特征便是廣受市場歡迎,從而不斷得到再版或重版?!稇蚩肌纷鳛橹袊﹦∵x本發(fā)展史上的經(jīng)典代表,從其面世開始,就在不斷得到再版。它的發(fā)行策略是一邊編輯出版新的選冊,一邊又根據(jù)市場需求,來對此前已經(jīng)出版過的選冊不斷進行再版。所以也就可以看到部分選冊有七、八版,甚至一度達到十幾版的繁榮現(xiàn)象。

      其實,《戲考》的經(jīng)典效應并不僅止于此,1949年以后臺灣里仁書局和上海書店出版社先后對于《戲考》進行影印再版。前者(臺灣里仁書局1980年版)仍以《戲考》(《顧曲指南》)為名,分作11冊精裝;后者(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版)更名為《戲考大全》,分作5冊精裝。需要辨明的是:“里仁書局本和上海書店本同以大東書局重印本為底本,可是后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第35冊不過是湊數(shù)的假貨(里仁書局本反而找到中華圖書館本的原本代替)。前者的不全之處在沒有找到中華圖書館每冊有的‘名伶小影’(后者只有大東書局本的演員劇照和便裝照,體例,內(nèi)容,與數(shù)量跟原本不一樣)?!?4)[美]陸大偉:《梅蘭芳在〈戲考〉中的影子》。由此可以看出《戲考》的暢銷力度與經(jīng)典意義經(jīng)過鼎盛時期的反復再版,加之此后的不斷影印重版得到不斷確立。

      總而言之,“《戲考》一方面把出版通俗戲曲劇本看作掙錢的辦法,一方面說出版通俗戲曲劇本有普及教育的作用?!?5)[美]陸大偉:《〈戲考〉中的現(xiàn)代意識》,《戲曲研究》2007年第3輯,第14頁。然而,不管是在哪一方面,皆是深刻體現(xiàn)出具有現(xiàn)代編輯思想意識的王鈍根對于以《戲考》為代表的京劇選本轉(zhuǎn)型發(fā)展并且取得成功的突出貢獻。值得關注的是,《戲考》不僅將中國京劇選本的發(fā)展方向由傳統(tǒng)帶到了現(xiàn)代,而且它還不斷重版與再版,顯示其所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度以及商業(yè)市場價值。

      猜你喜歡
      名伶健兒選本
      拼搏吧,運動健兒
      小主人報(2022年17期)2022-10-17 05:11:20
      選本編纂與“朦朧詩派”的建構(gòu)
      中國京劇選本之“選”與比較研究(1880—1949)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中國古代戲曲選本概念辨疑與類型區(qū)分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葆嬰為亞運健兒保駕護航
      勇闖雞年迷宮
      名伶之年 多樣女人味
      海外同胞與中國健兒心心相連
      華人時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4
      高調(diào)回潮傾世名伶·美到窒息
      時尚北京(2013年8期)2013-04-29 07:48:49
      石頭靜臥
      散文詩(2005年10期)2005-04-29 00:44:03
      和林格尔县| 黎平县| 日喀则市| 彝良县| 青铜峡市| 三台县| 治多县| 逊克县| 莱芜市| 化隆| 长沙县| 长宁区| 河南省| 永吉县| 京山县| 通许县| 天长市| 和平县| 连山| 盈江县| 宜丰县| 绥滨县| 墨江| 惠水县| 加查县| 怀来县| 邓州市| 比如县| 仙游县| 莆田市| 濉溪县| 昌江| 威信县| 永德县| 无极县| 三穗县| 浦北县| 高雄县| 布拖县| 邯郸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