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 安
講清朝奏折的歷史,要從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的故事講起。曹寅和康熙是一起長大的發(fā)小。曹寅的母親孫氏還是康熙的保姆(古代宮廷中管撫養(yǎng)子女的女妾),康熙小時候得過天花,生病期間得到孫氏的悉心照料。若不是隔著主子、家奴這層身份,康熙和曹寅也許會是最好的兄弟。
包衣奴才的命運如何全看主子??滴醵?,勤勤懇懇的曹璽在江寧織造任上病逝了。那年冬天,康熙東巡抵達江寧,派貼身侍衛(wèi)納蘭性德到曹家致祭,命曹寅協(xié)理江寧織造事務。沒過幾年,康熙便先后任命曹寅出任蘇州織造、江寧織造,后來把蘇州織造的空缺給了曹寅的內兄李煦。織造這個官職可是個肥缺,江寧織造尤甚,據說地位僅次于兩江總督。
那會兒臣子向皇帝上書有兩個途徑,一是“題本”,二是“奏本”。為了能和曹寅、李煦秘密通信,康熙準許二人用“折子”奏事,跳過題本、奏本的煩瑣程序,直接交付宮中內奏事處,由康熙本人親自拆閱。這折子,就是最早的奏折。
在秘密奏折中,曹寅和李煦經常向康熙匯報江南地區(qū)的雨水、米價、官吏情況。對于一般的消息,康熙會回“知道了”。康熙有時也會向二人打聽情況。復立廢太子胤礽時,康熙想要知道外界對此的反應,知會二人搜集評價在折子中上奏。在朱批中,康熙還再三囑咐二人注意保密。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感染風寒轉為瘧疾,李煦向康熙上奏病情,康熙回復說奏得好,連夜派人星夜趕去送藥,朱批中詳細介紹了藥物使用方法,末了附上四個嘆號:“萬囑!萬囑!萬囑!萬囑!”
康熙年間,奏折仍是非正式的文書,特許曹寅、李煦上折后,有部分官員也得到了上奏的資格,這其中就包括杭州織造孫文成??磳O文成的折子列表,感覺像一個人不停地在皇帝耳邊叫嚷:“皇上你好嗎?皇上你好嗎?”他平時就報報天氣和物價,每次上奏都會附張請安的折子,上折的頻率大概一個月一次,當然沒有像聒噪的夏蟬那么夸張。
孫文成在任時康熙逝世,而在這之后不久,他曾遞予康熙皇帝的秘密奏折將實現制度性改變。雍正即位后很快將奏折立為正式上奏文書,并極大擴充了奏折上奏許可范圍,加強了保密制度。雍正會發(fā)給官員們專門遞送奏折的折匣,匣上有鎖,官員和宮中各有鑰匙一只,無匣封的奏折不予接收。
雍正是個勤政的皇帝,每天批奏折平均要批復八千字,每年只有在自己生辰這天會休息一天。據考證,雍正現存奏折有朱批漢文奏折35000余件,滿文奏折7000余件,遠遠多于康熙幾千件的量級。此時的奏折已固定分為四類,奏事折、請安折、謝恩折、賀折。
奏事折中經常會提及當地雨水氣候收成情況和地方近聞,這是制度化要求。雨水氣候收成可幫助皇帝了解各地情況,提早準備調配救濟物資,地方近聞能幫助皇帝了解民情。請安折、謝恩折雖然看上去沒有提供有效信息,但實際上它們不僅拉近了皇帝與臣子的關系,還加強了前者對后者的控制。在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奏折和奏折上的文字所支撐的是一個龐大帝國的信息傳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