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文
中國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常安放著一排排小動物造型的裝飾物,叫作“屋脊獸”,在今天看來十分新奇有趣。然而這些乖乖守護著屋頂?shù)男~F,卻不是普通的小動物,而是個個大有來歷的“神獸”。它們的作用更不僅僅是裝飾,而是以其美好的寓意,承載著人們對幸福安寧的祈盼。
在古代傳統(tǒng)中,不同建筑上安放的“神獸”數(shù)目不盡相同,這與建筑的等級密切相關(guān)。例如在故宮中,代表著至高無上皇權(quán)的太和殿,就用到了最多的十個屋脊獸;乾清宮的地位僅次于太和殿,用了九個;而曾作為皇后寢宮的坤寧宮是七個;其他等級更低一些的宮殿,就只能用五個或者更少了。
如果仔細數(shù)一數(shù),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太和殿的垂脊上,明明有十一個“小獸”,并不是我們說的十個,這又是怎么回事?原來,多出來的這一個,并不是“神獸團隊”的成員,而是排列在十個神獸前面,相當(dāng)于“隊長”一樣的人物,名字叫作“騎鳳仙人”。關(guān)于這位“仙人”的來歷,還有個有趣的傳說。
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的兒子齊湣(mǐn)王(“湣”同“閔”,也可稱齊閔王),在擔(dān)任諸侯王期間,狂妄自大,十分好戰(zhàn),最終導(dǎo)致君臣不和,自己內(nèi)外樹敵,招來了五國聯(lián)軍的討伐。他四處奔逃,卻被各國所驅(qū)逐,眼看走投無路之時,竟有一只鳳凰飛到了他的跟前。他騎上鳳凰渡過大河,終于脫離了危險,絕處逢生。讓“騎鳳仙人”位列眾多“神獸”之前,正是取它“逢兇化吉”的寓意。但是,這位“隊長”可不僅僅是一個“吉祥物”,它的存在是有著實際功用的。由于古代建筑的垂脊是傾斜的,如果遇到大風(fēng)、雨、雪等惡劣天氣,瓦片很有可能會滑落,“騎鳳仙人”實際上是起到了固定下方瓦片的作用。
排列在“騎鳳仙人”身后的十個“神獸”,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狎(xiá)魚、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它們都是誰?又有什么有趣的寓意呢?
龍:傳說中,龍的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能夠上天入海。我們最為熟知的一種龍的形象,大概就是神話故事中掌管著江河湖海的水族之王“龍王”。古代的木質(zhì)建筑很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龍有防火的寓意。龍也是尊貴與皇權(quán)的象征,古代有的皇帝也因此自稱“真龍?zhí)熳印薄?/p>
鳳:鳳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通稱鳳凰。我們常常說“龍鳳呈祥”,鳳與龍都是尊貴、祥瑞的象征。在古代,鳳也用來比喻有賢德的人。比如《史記》中就說“鳳凰不與燕雀成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是說鳳凰不和燕雀在一起,就如同有賢德的人不屑于和品德不端的人為伍一樣。
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形象勇猛而威嚴(yán)。古代建筑中,人們常在門前擺放石獅子來鎮(zhèn)守。佛教中,獅子還用來比喻佛法的至高無上,許多神佛的坐騎也是獅子的形象。
天馬:在古代神話中,天馬是吉祥的化身?!渡胶=?jīng)》中記載的天馬“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意思是看起來就像白色的狗,但頭是黑色,而且有翅膀,會飛。天馬有通天徹地、四方通達的寓意。
海馬:海馬也稱為落龍子,是忠勇、吉祥的象征。海馬與天馬的形象十分相似,只是沒有翅膀。如果說天馬能夠上天,那海馬則能入海,也因此承擔(dān)了滅火的任務(wù)。
狻猊:狻猊是與獅子同類而更為兇猛的一種猛獸,能吃掉虎、豹,統(tǒng)領(lǐng)百獸。據(jù)說它速度極快,能夠日行百里,而且喜好煙火,形象常被作為香爐上的裝飾,有護佑平安的寓意。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狻猊是龍的九子之一。
狎魚:狎魚是海中的神獸,身上布滿鱗甲,能夠噴出水柱,有興風(fēng)作雨的本領(lǐng),也是一位神獸中的“消防員”。
獬豸:獬豸是一種獨角獸。據(jù)說它力大無比,極富智慧,能夠辨別是非曲直,見到有人爭斗,就會用角去觸擊無理的一方,是勇猛、公正、正義的象征。
斗牛:傳說中的斗牛是一種虬龍,身上有鱗片,是水中神獸,能夠鎮(zhèn)火防災(zāi),因此也是屋脊獸中的“滅火團”成員。
行什:行什因排行第十而得名。它的形象十分特別,面孔像猴子,身后有翅膀,手里拿著一根降魔寶杵。說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它很像孫悟空呢?也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它形似雷公,因此是防雷的象征。太和殿上的行什,也是現(xiàn)有的古建筑屋脊獸中唯一能見到的一只行什。
小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趣味閱讀)202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