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汀州小學 羅金秀
言語思維活動具有全向性,即從思維的性質看,它既包含了感性思維,又包含了理性思維。因此,語文老師的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具象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言語思維培養(yǎng)的標準。
賞析句子這一活動是從“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角度出發(fā)的。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優(yōu)美的句子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學生在賞析文章句子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漢字的魅力,還能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然后加以運用。
例如,在教學《觀潮》時,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文章中有許多精彩的語句都值得同學們進行推敲和賞析,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比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睘榱俗屚瑢W們更好地賞析這段話,老師首先讓同學們想象這句話所描述的場面。為了幫助同學們把抽象的思維具體化,老師可以在PPT上展示有關浪潮的照片,讓同學們觀察浪潮的形狀,然后聯(lián)系、對比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這段話描寫的是浪潮的形狀,最開始是“一條白線”,接著“橫貫江面”,然后是“兩丈多高的水墻”,最后是“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浪潮一步一步向人群涌進的樣子。
像這樣,語言的創(chuàng)作和感受是要通過想象的。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想象,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能夠促進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的結合。這兩個思維都是培養(yǎng)學生言語思維的重要組成內容。
梳理文章的脈絡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課堂活動,這個課堂活動能夠很好地促進同學們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分析文章的層次,概括文章段落的大意,能夠讓同學們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活躍。
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為了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脈絡,老師可以先讓同學們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對內容進行整合和分析,內容大致相同或有聯(lián)系的段落合并為一個大的層次,然后概括出文章的層次和層次大意。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這篇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是家里和學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了作者的觀察興質,引出下文;第二層次(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第三層次(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的樣子以及向上爬的動作和過程。其中,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部分分析到整體概括的變化。
因此,學生在分析事物的時候,可以遵循由零到整、由部分到整體的思想,這樣學生的語文思維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通過具體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思考,能夠促使學生的語言思維活化,使其更加清晰、豐富。
讀寫實踐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核心要素。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例如,在《麻雀》時,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獵狗想要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和龐然大物獵狗進行搏斗,最終保護了小麻雀的安全。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呼吁廣大讀者愛護弱小者,并且要培養(yǎng)蔑視、不畏強權的精神,學生從中也看到了母愛的偉大?!袄下槿赣米约旱纳碥|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睆睦下槿傅膸讉€動作“拯救”“發(fā)抖”“嘶啞”“搏斗”中,同學們深深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美麗。為此,同學們可以寫下幾句詩歌去贊揚母愛的偉大:“對于我來說,母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母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母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p>
讀文章能夠使得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文字的美麗,這是“欣賞美”的表現(xiàn)。而寫文章是在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作一幅美麗的畫面,渲染一種美好的意境。因此,讀寫實踐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言語思維。
品味文章是讓同學們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文化,理解文化之后,老師宣揚每個同學積極地做一個傳播者,將這種文化傳播下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言語思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先生的名句。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的領導人之一。這一節(jié)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偉大理想,這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事業(yè)觀。老師不妨邀請幾位同學分享一下學習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爸芏鱽碓谀晟贂r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而我們現(xiàn)在處于和平的年代,衣食無憂,我們更應該努力為國家和祖國的事業(yè)而奮斗?!薄拔蚁肫鹆诉@樣幾句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品味文章是在挖掘文章的特色,有些文章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和文化意義,這篇文章就是如此。
因此,老師需要注重分析出文本所要傳播的文化,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在確保思維正確性的同時,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站在一個制高點。
總之,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思維,在思維培養(yǎng)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