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曙光小學 杜 倩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語文新課標從情感態(tài)度方面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就必須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他們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筆者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據(jù)新課標編纂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很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如各種人物傳記、山水風光以及敘事性的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文章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從情感態(tài)度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熏陶,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德育滲透教育,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深深的父愛和母愛,然后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從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中感受到父愛和母愛不同的表達方式,并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贊揚和批評等不同的評價,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想、道德的升華,促進他們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還必須巧設教學情境。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具象思維為主,通過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能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發(fā)散思維,理解作者寫作文章的意圖,并進一步體驗作品的意境,進而實現(xiàn)與作者的情感共鳴。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促使學生深刻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提高德育滲透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大自然的聲音》的內容時,作者就以清新活潑的筆調向讀者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以及動物的聲音,在字、詞、句中表達出了作者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xiàn)出這些大自然的聲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從而與作者達到情感共鳴。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還能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德育滲透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對學生開展德育滲透教育,不僅需要在課堂內進行,還應該在課外綜合實踐中進行。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語文課程教學中還必須開展課外綜合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可以設計具有一定娛樂趣味的、多種多樣形式不同的課外實踐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將課堂學習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并借助綜合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同時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升華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進而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完成《風箏》一課的基本教學以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風箏,然后組織放風箏比賽。通過這樣的活動,增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德育滲透教育的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還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分階段地進行針對性的滲透教育,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對于中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應向他們滲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yōu)槿颂幨赖哪芰?;對于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則應對他們進行價值體系培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他們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從而更健康地成長。
綜上所述,德育滲透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課程改革最重要的任務,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德育滲透教育,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巧設教學情境進行德育滲透,借助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滲透,并循序漸進地進行德育滲透。這僅是筆者的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對相關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開展德育滲透教育,促進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