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引入
“謳歌生命,關(guān)注環(huán)境”,這是科普節(jié)目《人與自然》的節(jié)目宗旨。人與自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熱愛自然,敬畏自然,才能走好綠色、和諧的發(fā)展之路。
故事分享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攜家喂養(yǎng)。鹿稍①長,甚馴②,見人則呦呦鳴。其家戶外皆山,鹿出,至暮必歸。時值秋祭③,例④用鹿。官府督獵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⑤間無所獲,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與。獵者固⑥請。李氏遲疑曰:“待吾慮之。”是⑦夜鹿去,遂不歸。李氏深悔之。
(據(jù)《小豆棚》改寫)
【注釋】
①稍:漸漸。②甚馴:十分溫馴。③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
④例:照例,名詞作狀語。⑤旬日:十天。⑥固:堅持。⑦是:這。
思一思:同學(xué)們,原來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家;后來為什么一去不歸?
逸事典故
機 心
傳說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抱著甕去澆菜,“搰(hú)搰然(用力的樣子)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成玄英疏:“有機動之務(wù)者,必有機變之心?!焙笏煲浴皺C心”指巧詐之心,機巧功利之心。
海鷗相疑
《列子·黃帝》篇載,有人住在海邊,與鷗鳥相親相習(xí)。他的父親知道了,要他把鷗鳥捉回去。他再去海邊,海鷗便不飛近他了。海鷗本來是容易與人親近的,但是,卻因為人的心術(shù)不正破壞了與海鷗的關(guān)系。
悟一悟:同學(xué)們,你認為海鷗為什么會不相信人類?
拓展提升
材料一: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有超過70%的新發(fā)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guān)。
HIV病毒來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埃博拉病毒來源于果蝠,拉沙病毒來源于老鼠……
野味愛好者們殘害野生動物無疑是玩火自焚。
材料二:
在克羅地亞一個叫Slavonski Brod的小鎮(zhèn),那里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總能吸引一群鳥類在此棲息,特別是一種叫白鸛的候鳥。
1993年,一只飛翔的白鸛翅膀被子彈擊穿,從天而落,重重地摔在地上。這時,一名叫Stjepan Vokic的老人路過,沒有多想就把受傷的它拎回了家。在老人的悉心照顧下,它又活蹦亂跳了,只是翅膀殘廢,再也不能像其他候鳥一樣飛到南方。于是,Stjepan就在自家屋頂搭了一個窩,收留了它。天氣變冷,他還會將鳥兒挪到屋里取暖,并給它取名叫“瑪蓮娜”。
與此同時,他也有機會見證并記錄了一份堅守了十幾年,每年跨越南北半球一萬多公里相見的異地戀。
悟一悟:你認為人類應(yīng)該怎樣對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