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qū)良鄉(xiāng)幼兒園 馬 可
家校合作是我園家園共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家長與幼兒園共同承擔幼兒成長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等方面。但是在家校合作的開展過程中發(fā)現,家長的文化水平、工作背景是多元化、多層次的。我園之前所面臨的家園共育問題有:部分家長認為園內教育怎么教是教師的事,與家長無關,消極配合園內課程;家長與教師在教育上存在分歧;很多家長只重視幼兒能表現出來的知識技能的獲得,忽視內在習慣和思維的培養(yǎng);園內教師與家長間溝通的能力和有效性存在差異。針對這樣的現實問題,結合我園家園共育“家長五參與”的總思路,我們在家校合作的途徑和方法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每學期新生入園時,我園領導都會針對幼兒入園后家長面臨的困惑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召開新生家長會,把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經驗傳播給家長,做好“入園第一課”,在總體思路上讓家長對科學的育兒理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而理解學前教育的知識不是通過課堂教學獲得的,而是在做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生活中學獲得的,潛移默化地在幼兒的頭腦中把具體形象思維轉變成抽象的思維。幫助家長理解,不要只關注幼兒外在的知識獲得和能力表現,而是要多加重視習慣的形成和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在幼兒入園后,園里也通過班級月家長會、家長園地、公眾號、專家講座等形式,為家長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家長通過參與學習,在理解、認可了幼兒園的教育形式后,更加支持園所的工作,緊跟幼兒園的教育步伐,多角度地配合和支持園里的工作開展,家園共同牽手合理地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各方面發(fā)展。為此,幼兒園教師在日常的評獎評優(yōu)活動中,不僅可以給幼兒頒發(fā)獎品及獎狀,還可以給家長設置適宜的獎項以及榮譽,譬如“最具活動參與感家長”“最團結家庭”等,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幼兒日常的教育活動當中來,讓家長意識到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任務,是需要讓家長與幼兒教師共同參與的任務。只有共同參與,家長才能夠對自己子女的成長速度以及生理與心理的發(fā)育狀態(tài)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促使幼兒更加陽光、健康地成長。
在家長理解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后,園所方面也要充分做好家長資源的調查,請有意愿、有代表性的家長帶頭分享教育方法,用自己的行業(yè)知識、特長技能支持園所的幼兒教育。比如在故宮工作的家長為班里做的一系列關于古代文化的教學,支持感興趣的幼兒探索古代發(fā)飾、服飾和傳統紋樣;還有在航天研究院工作的家長,結合我國的衛(wèi)星發(fā)射,以風趣、形象易懂的語言,為班里的幼兒講解關于火箭發(fā)射的知識,激發(fā)了孩子很大的探索興趣;在部隊工作的軍人家長,為園里的小朋友帶來體能訓練的課程,孩子們在勇氣和毅力上都得到了鍛煉,也近距離接觸了令人敬畏的軍人叔叔。通過這樣的家長分享教育,整個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其他家長也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職業(yè)和特長也可以為園里的孩子服務,在之后的家校合作中也積極報名,加入幼兒園的教育分享行列,從而使整個園所的教育環(huán)境得到一個良性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在傳統的幼兒園活動過程中,幼兒活動的主題都顯得格外“童真”,也顯得格外“低齡化”。這種“童真”的、“低齡化”的幼兒園主題活動自然也能夠邀請相關家長來參與,但家長的參與多半是陪伴幼兒,其本身是無法對該類活動產生興趣以及樂趣的。但這樣一來,有關活動的舉辦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為此,幼兒園在進行活動主題敲定時,要讓活動主題不要太過“低齡化”,可以將活動主題變得更加老少皆宜。這樣一來,即便是家長參與到相關的活動當中去,也不會因活動本身的主題難以令成年人產生興趣與熱情而使得活動質量受到影響。從這個方面來看,以家長本身的職業(yè)為切入點,進行相關知識的科普以及活動的展開是很有新意的,也更能觸發(fā)家長的活動參與熱情。
在家長參與方面,我園提出了“家長五參與”的管理模式,即參與管理、參與服務、參與教育、參與學習、參與交流。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家長從被動了解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和活動,變?yōu)榱酥鲃訁⑴c各項計劃的制定,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不光積極地出謀劃策,而且親自參與教學,當服務志愿者,竭力為幼兒園教學和幼兒服務。例如:有的家長為幼兒園聯系了科學教育方面的專家,為我園教師做科學教學培訓,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和思路,為我園的科學教育提供了支持;還有在小學工作的家長,結合一年級學生入校之初出現的不適應現象,總結了很多的策略,為我園的幼小銜接工作提出寶貴建議,并親自參與上小學主題活動的教學。這些家長都在“家長五參與”的管理模式下,主動參與園所的教學和服務工作。由于家長思考的立場與站位與幼兒園教師有所不同,故而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待幼兒園的日常管理,經常能夠發(fā)現不一樣的問題。倘若幼兒園的相關教師不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那么家長就無法通過相應的交流與溝通及時了解幼兒園的日常管理機制與管理措施,也就無法從家長的站位上對幼兒園的日常管理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站在幼兒園的站位上來看待其日常管理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如同家長一般察覺出明顯的不足與問題,并且督促進行更新與改進的。所以,家校共育模式不僅能夠讓幼兒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好的體驗,更能夠健康溫馨地成長,還能夠讓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建設更上一層樓。因此,家長對幼兒園活動與教育的參與,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在推進家校合作工作開展的同時,我園從管理上不斷推進教師的園本教研和培訓,轉變教師的觀念,讓教師間互相交流和分享關于家校合作的開展經驗。例如:每學期的班長總結工作會,教師會各抒己見,把對家長工作落實的經驗和問題進行回顧,大家共同梳理經驗。有經驗的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師徒關系,在工作實踐中以師帶徒的形式負責到人。在共建“童心樂園,幸福家園”的過程中,教師用科學、積極的溝通方法和家長形成和諧的交流習慣,與家長通過“一切為了孩子”這個愛的紐帶緊緊聯系在一起,家長愿意與學校交流,參與交流的積極性更高,家校在互助合作中實現共贏。家校合作是基于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合力育人,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而且這兩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各顯特色的。所以只有處理和解決好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才會更好地促進這項工作的推進。當然,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發(fā)展,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可以完全通過線上交流的模式來進行。家長也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視頻的觀看,來對幼兒的日常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極大地方便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參與。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經過對國內城市幼兒園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調查得知,我國大部分家長由于工作常常沒有時間去陪伴教育孩子,工作時孩子基本都是交予學校管理,就算孩子犯錯或者出現陪伴的需求,大部分家長也不會花更多的耐心去教導孩子,而且家長針對“陪伴”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有一些家長給孩子提供過于奢華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孩子的觀念出現偏差,甚至不愿意與家境平平的孩子交朋友。此外,家長普遍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孩子在這一心理的影響下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在面對一些事情、活動以及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得極為小心,甚至膽怯。上述這些問題雖然說一部分是出于生活,但是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家長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學校在強化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重視度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較為直接的方式。
例如:設置一場公開性質的校園活動,可以將演唱、故事表演、運動賽跑、劇情客串等作為活動的主體,組織孩子參加并邀請家長到校觀看小學生的表演。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可結合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孩子的表現,與家長進行溝通,一方面,讓家長親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另一方面,讓家長明確表現不足的原因與本質影響因素。要想提升引導效率,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地創(chuàng)設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機會,給家長提供真實的、有說服力的證據,這樣才能夠使家長正視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家長會是家校合作模式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學??梢詫⒋谁h(huán)節(jié)優(yōu)化升級,提倡家長到校參與課堂教學旁聽。這種方式能促進家長對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家長正視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供一個可視化的平臺。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贏得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者的認可。
總之,雖然家庭環(huán)境千差萬別,每位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長和教師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愿望是相同的,其終極目的都是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園的“家長五參與”就是為了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引導,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關愛,感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