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溪實驗小學 劉麗美
思維導圖也稱為心智導圖,通過借助與課本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圖片來與教學知識相結合,有效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維框架,將知識形象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保持學生的思維活躍,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知識的思考與探究。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性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將知識進行串聯(lián),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鏈條。新課標背景下,社會與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視,不僅對課本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新與調整,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的教育方式、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給教師們指出國家需要的人才標準。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順應國家教學理念進行教學任務,將思維導圖教學引入語文教學當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先學會做人,再學其他”,對于語文的教學而言,知識教學固然重要,思想意識的教學也十分有必要,語文素養(yǎng)不僅僅需要知識的支撐,還需要高尚的品行來維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對正確與錯誤有深刻的認識。小學階段是學生建立正確觀念與意識的時期,教師需要重點把握,將思維導圖教學引入教學過程當中,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文章中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品行的引導,在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規(guī)劃為一個整體圖,借助關聯(lián)圖畫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鏈條式教學來幫助學生建設正確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周恩來總理的高尚品行,教導學生做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有品行的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與意識,體會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語文課本中內含著許多優(yōu)秀的高尚思想與品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將其細化,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思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簡化文字的枯燥性,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性。
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迅速,為教育事業(yè)提供了很多教學工具與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多媒體就是其中之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對事物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作文教學可以借助學生的特點展開,通過多媒體與思維導圖的結合為學生展開作文教學,讓學生學習寫作的步驟和思路,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文風。
比如,教師可以在進行作文講解時,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展開教學,將文字變?yōu)閳D畫,分步驟來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每一個圖進行思考,訴說自己通過這個圖想到的內容,之后將所有的圖集中在一起,又會有什么新的想法。以這種誘導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漸將寫作的思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訓練中明白寫作的方式。思維導圖的介入能夠簡化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難度,給學生一種清楚明白的思路指引,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寫作的思維,同時能夠在思維導圖中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放飛學生的想象,賦予課堂趣味性,使之適用于小學語文素養(yǎng)教育理念。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育中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文學知識水平,在大量的書籍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進行知識文化學習的初始階段,有效的課外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量,在日常生活中插入閱讀元素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行文章的理解,逐漸走入文學世界當中,提升對文學的興趣。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有效梳理文章的脈絡,確定中心思想,把握文章情感,因此,教師需要借助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
比如,教師可以先以課文中的文章為例,將思維導圖引入課文教學當中,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文章進行的分析。在進行《朝花夕拾》的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圖形、箭頭等組合來為學生進行人物關系和內容情節(jié)的梳理,以一種直觀的圖形的形式來將課本內容展開,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白課文的內容,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閱讀工作。思維導圖與語文閱讀的結合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一種新穎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鍛煉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邏輯思維,逐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以一種清晰的圖線方式來代替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文章脈絡,提升閱讀質量。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思維導圖教學與語文的結合能夠降低語文課堂的枯燥性,以一種更直觀的方式來進行思維與習慣的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把握語文學習內容,更好地發(fā)展自身能力。在進行課文教學、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時,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文章的情感和真諦,學會做題思路。上述方式都能取得較好的成果,教師們可以借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