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化名):
最近溫差有點大,感冒后老是咳個不停。家里有止咳中成藥,川貝批杷膏和急支糖漿,但服用后也沒止住咳嗽,這是怎么回事?
中成藥治療感冒后咳嗽,的確有獨特療效,但也不能隨意亂用。感冒引起的咳嗽,屬外感咳嗽。中醫(yī)將常見外感咳嗽分為三類: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及風燥咳嗽。若辨別不清就吃藥,不僅無效,甚至還會使咳嗽遷延不斷。
首先,風寒咳嗽有三大特點:夜間咳嗽不斷且嚴重,痰清稀而白,還會流清鼻涕。夜咳與否,是區(qū)分寒、熱咳嗽的典型特征。此外,咽癢的癥狀明顯。寒邪入侵引起咳嗽后,若不多加注意,還會引起發(fā)燒、惡寒、頭痛,四肢也會酸痛。這時,治療的要點是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需用溫化寒痰止咳類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小青龍合劑/顆粒。
其次,大眾所熟知的川貝枇杷糖漿、急支糖漿和復(fù)方鮮竹瀝液等,只適合在風熱咳嗽時服用。風熱咳嗽常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痰黏稠或黃痰、咳痰不爽,咳聲嘶啞響亮,鼻涕黃濁,常伴有口干、發(fā)熱、頭痛等癥狀。但夜間咳嗽較寒咳少且輕。代表藥物還有克感利咽顆粒。
最后,風燥咳嗽最大的特點是干和癢。咽喉癢,是風證的典型癥狀。嚴重者,喉嚨像有螞蟻在爬,開口說話就會咳。同時,患者無痰或痰少而黏膩,不易咳出。而且風燥咳嗽還細分為溫燥和涼燥,用藥也有區(qū)別。溫燥咳嗽,表現(xiàn)為少汗、微惡風寒、口渴心煩,一般出現(xiàn)在夏末秋初,代表藥物有秋梨潤肺膏;涼燥咳嗽,無汗、惡寒重、口不甚渴,多發(fā)生在秋末冬初,代表藥物有杏蘇止咳糖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