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依石就石的古村落
      ——探訪麗江寶山石頭城奇景

      2020-12-06 22:45:28楊世瑜
      壹讀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石頭城石山寶山

      ◆楊世瑜

      麗江寶山石頭城,因譽為“懸崖上的城堡”“巨石上的古村落”“懸崖上的天險之城”“危崖上的城堡”,而又因其遠離都市深藏于郁閉偏僻的金沙江深谷,更使人倍感神秘。因我是有地質(zhì)知識又喜好旅游的麗江人,就地質(zhì)奇觀為主題,于2005 年和2013 年兩次應老友盛情邀約陪同,探訪了寶山石頭城。

      一、隨巖依石的村落宅居

      麗江寶山石頭城位于長江第一灣(石鼓灣)、金沙江向北流、至三江口又向南流的(玉龍灣)深切割峽谷西岸。金沙江支流沖江河入江口處侵蝕殘山。沖江河源自玉龍灣南北向分水嶺百花山(海拔4376m)東麓,流域長數(shù)千米,其北近鄰東西向山脊太子關(guān)(海拔3504m);金沙江東岸阿子山(海拔3727m)。位于高山深谷間的寶山石頭城山體海拔約1800m,與金沙江江面高差約300m,呈險峻峽谷間的陡峭小孤山。

      展布于斷裂構(gòu)造切割破壞、由泥盆系地層為核部石炭-二疊——三疊系地層為翼部的復式背斜北翼。沿沖江河谷地展布第四系沉積/堆積物。寶山斜坡臺地(又稱革囊坡),有一套平緩的碳酸鹽為主體的角礫巖。隨著地殼脈動式抬升,沖江河下切,沖江河兩側(cè)形成多級階地、連續(xù)懸壁及崩塌體。石頭城殘山頂層為寶山斜坡臺地厚約40 余米的寶山礫巖。殘山頂層的主體巖石為呈層狀產(chǎn)出、巖溶發(fā)育的灰色致密塊狀類沉積角礫巖。在殘山南部分布有崩塌角礫巖,沿斷裂分布有碎裂巖化、碎斑巖化構(gòu)造巖及斷層角礫巖。

      麗江先民在寶山石頭城的石山上依巖就石譜寫了寶山石頭城古村落石文化,緊鄰的太子關(guān)懸壁上遺存有石器時代的古老巖畫,在該特定地域形成獨特的石文化。

      (一)石體·墩臺狀殘山

      石頭城殘山低于周山約2000m,高于金沙江面約300m,呈似桌狀山,上部為高約40m、四壁陡峭的碳酸鹽巖;頂斜坡平臺面積約0.5km2,殘山下部為截錐狀基巖。

      寶山石頭城所在的侵蝕殘山,主體呈墩臺狀、桌狀,四周懸崖峭壁。僅南西端呈低凹的山丫口與北東延伸的克靈山相連。殘山主體下部呈截錐狀,上部呈稍向東傾斜的桌狀置于截錐上,殘山上部主體地層巖石為裸露的寶山礫巖,總體為“錐-桌”二元結(jié)構(gòu)的墩臺狀殘山。除南西部窄小的頸縮狀山丫口外,殘山四周懸崖峭壁。殘山頂部南北略長、東西略短,大體呈200m-250m 左右的桌狀,面積約0.05km2。金沙江險峻峽谷西岸,險峻陡峭石山上,世居山民擊石為路,就石建房,鑿石作桌凳,建造有充滿石文化特色的城堡狀古村落“寶山石頭城”。除道路及路邊狹窄空地外,幾乎全部為房舍所覆蓋。

      (二) 聚落·依石就石的古村落

      1、歷史古老的古村落

      寶山石頭城建于宋末元初,是延續(xù)了近八百年山村特點經(jīng)濟生活體系的城堡式納西族古村落。

      寶山石頭城隸屬寶山鄉(xiāng)。元初即有建制,屬麗江府,古時曾立寶山州、剌寶鄉(xiāng)。宋理宗淳祜十二年(公元1252 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忽必烈率軍南征大理國。元憲宗三年(公元1253 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寶山附近的奉科鎮(zhèn)“古空門”渡口以革囊渡金沙江,納西族酋長阿琮阿良迎降。

      譽為石頭之城的寶山石頭城,現(xiàn)今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具有城堡特點、為懸崖峭壁圍限的“石頭城”;外城是向山丫口之南克靈山山麓不斷擴展的石頭城居民;內(nèi)城外城居民現(xiàn)皆為百余戶。據(jù)有限的資料,石頭城的建筑格局缺少類似麗江古城商貿(mào)、商鋪、驛站的基本點,缺少相應的手工業(yè)、商業(yè)、地域中物資交易集市的基本點,狹小的空間、閉塞的環(huán)境,也缺少作為地域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城鎮(zhèn)功能。寶山石頭城據(jù)山寨周邊自然環(huán)境,開辟了梯田,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構(gòu)建了山村特點的經(jīng)濟、生活體系。依據(jù)生態(tài)地質(zhì)環(huán)境,為維護村民生存,免于戰(zhàn)亂動蕩中受戰(zhàn)亂之苦難,先民們構(gòu)建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保護生存體系。

      寶山石頭城實質(zhì)上是高山峽谷間、封閉條件下依石而建,是與生態(tài)地質(zhì)環(huán)境和諧而存的古村落。

      2、依石就石的石家居

      寶山石頭城納西語稱為“拉伯魯盤塢”,“拉伯”即寶山,意為“寶山白石寨”,為始于元朝建在石山上的納西族傳統(tǒng)古村落。

      石頭城白色石頭村寨所居住的民居建筑群地基,幾乎是全裸石的巖溶石山。居民隨石建房、鑿石修路、砌石作墻、依石打造房舍家具。

      石頭城里遷就高低不平的裸石地基,民居院落隨巖就勢。有的將就屋內(nèi)的石芽、石臺,稍加修鑿,打造成石床、石桌,石凳、石灶、石水缸,鑿石而成舂米的石臼、石碓,喂豬的石槽。

      3、城堡狀古村落

      緊鄰金沙江峽谷的寶山石頭城三面懸崖絕壁,僅有南面頸縮狀山丫口的南門和東面的東門崎嶇小路可與外部相通。

      古村落所在的石山,周邊懸崖峭壁,石山頂呈斜坡狀,有起伏不平的臺地,聳立在地勢險要金沙江峽谷邊,呈天然的居高臨下之態(tài)勢,堪稱“天險要寨”。

      “天險要寨”石頭城,具易守難攻的戰(zhàn)略價值。在戰(zhàn)亂不斷的年代,居民在險峭崖壁的孤山平臺邊部壘砌了石墻,在南西部高地修建了烽火臺和炮樓,就巖溶管道設置地下暗道,使石城構(gòu)建成天險加設防布局的似城堡防御體系。

      由城墻、眾將臺、烽火臺、堡臺、城門等組成完整的石頭城防御體系,現(xiàn)殘存石砌城墻長494m,高3-5m,厚1.2-0.6m。石山頂?shù)谋づ_設瞭望窗、射擊孔。

      以前,土匪曾在石頭城周邊村落搶劫,卻始終不敢進入石頭城。

      (三)擇優(yōu)·隨巖依石的宅居

      依據(jù)石頭城生存空間的有限性,地基裸露巖石的巖溶復雜性,山民充分利用巖溶殘山坎坷不平的石山,造就了以石為主題的石文化。

      1、就巖鑿石的宅居

      房舍、道路均隨巖依石而建,乃至住房中的桌、凳、床、灶等皆為依勢鑿石成石具石器。山體有許多堅硬難平、巖溶坎坷的石芽石溝,建房中充分利用石芽石溝,將房舍墻壁的石腳就勢堆砌于石芽上,不僅解決了平裝的艱難,更為重要的是使建于斜坡上的房屋因石芽的防滑樁功能而使房屋穩(wěn)固。

      錯落有致的房屋,順應地勢,隨巖就勢,擇地建房,層層疊疊;房舍總體呈北西稍高、南東稍低、房舍間保持通暢的街巷格局,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

      建在地形坡度較大的院落,充分利用地勢。由下而上,由低到高,院落從下面的三層樓房,再上是兩層,再上是一層平房,連成三間的樓房。而上面的二層和一層組成庭院;最下的低層常作為馬圈、儲藏間地樓。

      庭院式結(jié)構(gòu),居家房舍多填低就高,皆盡量構(gòu)建成地域民族風格的“四合一天井,三坊一照壁”庭院式結(jié)構(gòu)民居。斜坡上的庭院,充分利用地勢,下方建一層一間,向上擴成兩層兩間,再上成三層三間,類似三角形與方形積木式組合階梯狀房舍。完整結(jié)構(gòu)的庭院由二至三層的正房、廂房和地樓組成,正房多為兩層木結(jié)構(gòu),地樓石基較高,多悶樓,樓下作畜圈,樓上作廚房或儲藏室。門樓、外廊、門窗、隔扇多有古樸的雕飾。

      2、依勢修鑿的路徑

      地形多變,巖石堅硬,房舍間的路徑狹窄不平,幾乎順勢就地鑿石而成路徑。鑿石而成的臺階、階梯式路徑到處可見。主巷道相對平直較寬,支巷支道崎嶇坎坷,多修鑿有石階臺,縱橫路徑呈網(wǎng)交織通暢。有的利用天成的巖溶管道作路徑、作排水管網(wǎng)。

      3、木結(jié)構(gòu)庭院建筑

      房屋為木結(jié)構(gòu),以結(jié)實圓木作立柱;用榫頭的木料構(gòu)成完整有機的房屋框架,用木料制作木地板、木門窗,形成密實的木結(jié)構(gòu)房屋庭院。這不僅使房舍庭院美觀結(jié)實,而且具有抗震防坍塌的良好功能。

      木結(jié)構(gòu)的房舍為石頭城提供了民族特色蔚然的民居建筑群。房舍庭院總是追求傳統(tǒng)的民族風格“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式格局的院落;多注重門樓門窗的木雕工藝裝飾;多喜好庭院養(yǎng)花植樹;在遍布石體石器物的石城中,庭院井然嵌布,花卉綠蔭蔚然充滿生機。

      (四)和諧·自然協(xié)調(diào)的村落生態(tài)

      1、擇地布局的村落結(jié)構(gòu)

      從石頭城整個山體而言,中東部山體主體為碳酸鹽類致密整體礫巖石體,而西南端為崩塌角礫巖,裂縫醒目,且侵蝕孤峰、懸塊、危巖眾多。殘山中東部山體主體、致密整體礫巖石體集中密布了密集的民居;殘山西南部險峻崩塌角礫巖雖是殘山地表最為平緩開闊的臺地地段,盡管石頭城土地極為金貴,但并不用其作村落房舍地基,而作平時閑置、作為炮樓、烽火臺,布局防御工事的用地。這充分顯示了居民因地制宜,擇優(yōu)而居,人地和諧的理念。

      石頭城的庭院、房舍、道路都是村民對大地利用的最優(yōu)化組合排布。村里的主要通道石路面,經(jīng)數(shù)百年人畜踩踏磨礪,許多路段光滑如鏡。角礫巖花紋圖案見證了滄桑歲月的艱辛;陡坡急彎路面上布滿了馬幫踩踏的軌跡,使原有的巖溶凹坑加上馬蹄鐵掌的踩磨,印下了深深的馬蹄印,記載著大地對人們無私的奉獻,以及人類生存的坎坷歷程。

      2、適應地基的場地選擇

      寶山石頭城殘山表層是一套主體為灰色致密塊狀類沉積角礫巖的寶山礫巖,次為殘山南部崩塌角礫巖,沿斷裂還有極局限的構(gòu)造角礫巖。該套地層巖石具巖石的特殊性,地域的局限性,金沙江岸活動性構(gòu)造和侵蝕作用,使寶山角礫巖形成后,伴隨斷裂疊加、抬升剝蝕,在該特定地域形成獨特的石山景觀。

      石頭城殘山,南側(cè)為直立延伸的斷崖,西側(cè)為陡峭的寬大斷裂破碎巖帶,隱含失穩(wěn)的圍城懸崖、斷裂裂隙切割石體、巖溶管道溶蝕石體整體性、地殼活動性隱患屢現(xiàn),石頭城殘山呈現(xiàn)出危險脆弱的生態(tài)地質(zhì)環(huán)境。

      麗江寶山石頭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耦合景象,充分展示了人類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依自然資源環(huán)境優(yōu)勢,充分利用地質(zhì)資源,營造出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這是石頭城先民依石就石巧妙利用自然,堅韌不拔的創(chuàng)業(yè)史的記載。

      基于寶山石頭城的現(xiàn)狀,我認為,寶山石頭城三面懸崖絕壁,開設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開拓周邊錯落有致的石級梯田農(nóng)耕條件,滿足生活生存的必需資源。盡量少改變或不改變石基地基,合理構(gòu)架民居、路徑格局和建造適合民族傳統(tǒng)的房舍。就勢利用平緩頂部塌蝕、或側(cè)面壁剝蝕的巖溶管道為路徑、養(yǎng)殖場地、排水排污通道。在石頭城有限的生存空間里,在巖溶復雜的地基裸露巖石上,山民充分利用坎坷不平的巖溶殘山,建造了最佳的路網(wǎng)、水網(wǎng)(供水排水)系統(tǒng),住宅與養(yǎng)殖體系,造就了以石為主題的石文化。

      3、圍村就勢的層帶梯田

      盡管寶山石頭城擇地于陡峭的殘山之上,但生存能力頑強、勤勞、智慧的居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在金沙江峽谷陡峭的岸壁上,環(huán)繞村落用石塊壘砌修建了狹窄帶狀的層層梯田,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由暗渠、水口組合,方便用水的灌溉網(wǎng)絡。

      寶山古村落梯田采用自流灌溉系統(tǒng),在每塊田的下面修了一個暗渠,當要灌田時,堵住暗渠水口,水便會流灌整塊田地,滿水后打開暗渠水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澆灌下層田塊。既可以隨時掌控水流大小,也不會產(chǎn)生奪水現(xiàn)象。

      納西族先民從游牧轉(zhuǎn)向農(nóng)耕,在寸土如金的金沙江峽谷,選擇在石山上建房,在有限的緩坡河岸壘造梯田,創(chuàng)建山地梯田獨特灌溉系統(tǒng),種植作物獲取生活必需糧草,開創(chuàng)適應周邊地質(zhì)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的最佳生存環(huán)境,這樣的創(chuàng)舉無疑體現(xiàn)了納西族先民利用他們的聰明、智慧,通過頑強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古樸理念,形成了寶山石頭城獨特的石山梯田農(nóng)耕文化。

      二、璀璨的古村落史

      (一)久遠的民族史跡

      唐代中期,石頭城隸屬的寶山是納西族先民聚居之地。元建寶山縣,明清歸麗江府。

      石頭城于民國初修筑古城墻、炮樓,構(gòu)建完整防衛(wèi)城堡;其后,修鑿便于通行的城內(nèi)石道石階、城西門外道路;架木槽,穿石壁,引水入城。

      寶山石頭城的先民不僅以頑強的毅力、聰明的才智、漫長的歷程,創(chuàng)造了人類尊重自然、依托自然、利用自然,與生態(tài)地質(zhì)環(huán)境和諧的、獨特的人地合一的地域地質(zhì)文化,同時也孕育和保存了寶山石頭城的濃郁、純樸的民族文化。

      寶山石頭城于1988 年被列為麗江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 年,寶山石頭城被列為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 年,寶山石頭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久遠的璀璨石文化

      寶山石頭城鄰近地域還保留了體現(xiàn)遠古時代人類繁衍的金沙江巖畫。寶山石頭城璀璨的地質(zhì)/石質(zhì)文化,將與金沙江巖畫及其他文化作為地域文化遺產(chǎn)而使后人得到智慧的啟迪,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濃郁的民族風情

      寶山石頭城保留著最原始的納西族傳統(tǒng)的東巴文化習俗,歷史上納西族東巴教在寶山一帶很興盛,據(jù)統(tǒng)計,東巴祭司就有40 多個。

      寶山一帶流傳納西民歌《阿熱熱》《阿哩麗》《喂瑪達》《老佰谷氣》;舞蹈《戛磋》《蘆笙舞》。

      祭天、祭祖是納西族古老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寶山石頭城有李姓、木姓及兩個和姓四個祭天群。正月初二兩個和姓祭天,正月十五李姓、木姓祭天。祭祀三代祖先的祭祖節(jié),分別有農(nóng)歷六月“塔布”祭祖、七月半“波敬”祭祖。

      三、地標性的古村落石文化

      (一)寶山石頭城是從古人類至近代麗江民族文化演繹的縮寫

      石頭城古村落周邊有久遠的民族文化史記,寶山石頭城所依建的石山記錄了寶山一帶的地質(zhì)滄桑演變。由寶山山間洼地湖泊形成礫巖;抬升后,遭受剝蝕形成石體殘山,遭受巖溶形成巖溶石山,形成突兀于金沙江峽谷江岸的石山。

      寶山石頭城鄰近地域還保留了古人類彩繪銘刻于石崖上反映人類原始游牧生活生存的金沙江巖畫,以及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的石器文化遺存。1984 年,在麗江古城出土了明朝永歷年間的銅質(zhì)“寶山州印”;1998年,在寶山出土“山”字格銅劍一柄及刻有納西族象形文字的地契磚塊。

      (二)古村落石文化

      寶山先民從游牧民族定居為農(nóng)耕民族,在石山上安家定居,擇優(yōu)而居創(chuàng)建墩臺狀殘山上的古村落;把周邊坡地壘造梯田,建旱澇保收灌溉系統(tǒng)的層層梯田,構(gòu)建獨立的“城鄉(xiāng)”兼有的傳統(tǒng)村落體系。

      寶山村落形成了依石依坡,刻石就石的家居“石頭城”石文化。在有限的石山斜坡臺地上建造的寶山石頭城雖小,布局卻是十分緊湊。街巷縱橫成網(wǎng),街路通達,房舍地基依天然石基;房內(nèi)不乏石床、石桌、石凳、石灶、石缸;街巷路面亦為坎坷不平的石基。就勢砌石作墻圍城與建門護村;整個石頭城就是一座在石基上以石為材的石質(zhì)雕刻藝術(shù),集石文化的大成。

      四、石頭城石文化的探訪啟示

      到寶山石頭城探訪后,我不免經(jīng)常思索寶山石頭城石文化的情況,給了我以下啟示——

      麗江有許多自然奇觀,寶山石頭城是麗江山水奇觀之一;麗江有許多自然奇觀與人文奇觀兼優(yōu)的璀璨的旅游地,寶山石頭城是麗江自然與人文融合的遺產(chǎn)旅游地之一;麗江有許多地域特色突出、麗江獨有的地標性旅游地,寶山石頭城是麗江獨有的地標性旅游點之一;麗江有許多有待拯救發(fā)掘的特色旅游地,寶山石頭城以其生態(tài)地質(zhì)環(huán)境的脆弱性,需要精心保護;以其石文化的古老性、稀有性、與時代的欠適應性,需要相關(guān)部門重視石文化的瀕危性、持續(xù)保護的策略性;麗江還有許多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需要深層次塑造旅游品牌文化形成優(yōu)質(zhì)旅游地,正如寶山石頭城是需要基于石文化塑造地標性旅游品牌文化的精品旅游地。

      猜你喜歡
      石頭城石山寶山
      石頭城
      探秘非洲石頭城
      華人時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22
      石頭城的傳說
      嶺南音樂(2022年6期)2022-02-04 13:50:24
      程寶山書法作品選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20
      戀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探秘史前石頭城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3
      馬寶山小小說欣賞
      小說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9
      滦南县| 定结县| 同江市| 英超| 陕西省| 崇左市| 镶黄旗| 闸北区| 汉寿县| 富裕县| 辽宁省| 阜平县| 华池县| 北票市| 望奎县| 北川| 宾川县| 张掖市| 兴化市| 阆中市| 白银市| 兴业县| 广饶县| 仪征市| 黄冈市| 宜昌市| 香河县| 肇源县| 门源| 高雄县| 三原县| 十堰市| 兴安盟| 博乐市| 迭部县| 太康县| 三原县| 新化县| 罗甸县| 马山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