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紅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我的新書《便攜式生活》,那應(yīng)該就是:一個沒錢并且不美貌的人在這世間如何快樂生活。這些年來,相對于掙更多的錢,我一直覺得更有價值的是花更少的錢。其實(shí)我不是那種勤儉節(jié)約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的人,相反,正是我愛花錢,我才更知道不愛花錢的好。
沒錯,花錢是快樂的,亂花錢就更快樂了。“沒有啥是買個包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能,那就買兩個?!边@話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爽?但如果我們拋開幽默感來思考下這句話,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個大問題。買包真的能解決問題嗎?不管這問題是很具體的事,還是你的內(nèi)心感覺,它都并沒有被解決。哪怕就是出門辦事看了別人臉色不開心這種小事,都不是買個包能解決的。買包,不過是用消費(fèi)的快樂覆蓋生活的實(shí)質(zhì)。
我很喜歡臺灣作家舒國治,他寫過不少恬淡的散文。他推薦的小吃,都很便宜,盛夏之際也不用空調(diào),想想看,那是臺灣的盛夏啊。他曾說,住所不用很大,能夠睡覺就可以,更多時間應(yīng)該用于四處漫游。他知道的不花錢的辦法太多,時間不夠用,舍不得花時間去掙錢。免去金錢這個“中間商”,他快樂得更加自由,想什么時候高興就什么時候高興,根本不用掙到錢才高興,也不會因?yàn)閽瓴坏藉X就不高興。這樣的人是有力量感的,用林黛玉的說法就是“無立足境,方是干凈”,他不求立足之境,就可以御風(fēng)而行。
我不是要勸大家都像他這樣生活,只是覺得他提供了一個在極端情境里尋歡作樂的范例,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他是御風(fēng)而行的“上”,而我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不被金錢所羈絆的“中”。得到了“中”有什么好處呢?好處多了去了,你自由了。再做什么事,就能從心所欲,掙錢就成了捎帶手的事,可以活得更加專注。
在這里說點(diǎn)我自己的人生小教訓(xùn)。因?yàn)槲易约簮刍ㄥX,會花很多時間去寫自己不愿意寫的文字。如果這錢掙到了,還算是小小的安慰,要是沒掙到,不知道有多沮喪。但如果你本來是不愛花錢的,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么你把自己哄高興了就是收獲,掙到錢是錦上添花,一下子就不用糾結(jié)了是不是?你不愛花錢,就沒有人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拿變窮嚇唬你,你的安全感也會更強(qiáng)。
我們花出去的錢,有很多都是一種炫耀性消費(fèi),為了獲得“過上高檔生活”的錯覺,對自己發(fā)出一個“我很不錯”的暗示。
有人說,這不是很好嗎?人生是需要自我暗示的。沒錯,但是,“不錯”的另一面是“錯”— 如果你在這個消費(fèi)層次上覺得“不錯”,到了下一個消費(fèi)層次可能就會覺得“錯”了。老子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個“不錯”會成為因,種下“錯”的果。
所以,我現(xiàn)在對“富有感”很警惕,對“強(qiáng)大感”也很警惕,我知道這種感覺一旦被喚醒,“貧窮感”與“弱小感”也會被喚醒。沒錢不可怕,但“貧窮感”會讓人生變得局促,我愿意更加謙虛地活著,謙虛之“虛”,就是人生的余地。
“人生總是負(fù)重累累,但我們還是有辦法讓它變得便攜一點(diǎn)?!薄侗銛y式生活》書封上的這行字是我寫的,看上去很有信心的樣子,也許,確實(shí)應(yīng)該更有信心一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