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龍
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學科的授課過程中,朗讀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而朗讀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階段,需要盡快完全掌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學習好朗讀這一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此外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與感悟能力。為了能夠更快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教師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完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引導,使學生更快掌握相關技巧,使學生提升自身能力,進一步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將朗讀法有效地運用起來,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深入理解,進一步去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想要運用好朗讀法,那么授課的教師就需要有較高的閱讀水平,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讀”階段。例如課本中《黃河的主人》這篇文章,作者在導言中提到了相關的朗讀技巧,要求學生在朗誦時運用這種方法,將豐富的情感通過朗讀的過程表達出來,體現(xiàn)朗讀特色與氣勢。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此篇文章的閱讀時,要保證聲音的穩(wěn)重,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為學生做出合理的點評,以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
“讀”是朗讀的基礎,朗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諸多問題,教師需要做到的是引導學生改正,先點評學生優(yōu)秀的部分,再點出不足之處,而不應該直接說出學生的錯誤之處。多鼓勵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地練習之中找到合適自身的方式,提升自身朗讀能力。因此,教師自身應當具備過硬的閱讀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不斷完善自身能力,提升教學素養(yǎng),探索更具科學性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朗讀能力。
將朗讀法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之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面對一些難讀的文段,當面臨這一情況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朗讀,將一些在朗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以及可以利用的技巧傳輸給學生,這樣可以令學生明白如何朗讀才是正確的,以及怎樣朗讀才能完全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變化。例如,在課文《落花生》中,如果采取的是全班同學統(tǒng)一朗讀的方法,不能將情感的起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個人朗讀,搭配個人語言語調(diào)的變化,將情感的變化更細致地表達出來。
教師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再加上有示范性閱讀,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引導,也可以更快速提升自身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最適合使用示范讀的情形是學生個人朗讀效果不佳時。當學生朗讀后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采取較為輕松的方式點出問題所在,之后再進行示范,通過輕松詼諧的語氣帶動學生,使學生更有興趣也更有動力進行課文朗讀。學生通過對比老師朗讀過程,可以知曉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可以快速提升自身能力,也是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
想要在朗讀的過程中擁有與文章內(nèi)容相匹配的豐富情感,就需要學生真正融入文章中去。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相匹配的語言情景,通過多種途徑,例如:圖片、視頻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更真切地想象出文章中所提及的情景變化,這樣課本中枯燥的文字也將活躍起來,變成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品。此外,教師還可以豐富自身的語言,以這種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文章的情景中去,真正做到用心去朗讀文章。在學習《掌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體會主人公的經(jīng)歷,理解性格變化的原因。在閱讀完成后,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情感變化,教師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鼓勵以及評價,使學生可以了解自身不足,提升自身能力。通過建立語言情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有情感帶入到文章的內(nèi)容中,不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也能夠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立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朗讀法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式,也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教師將這一方式有效地利用起來,可以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其在有效的閱讀過程中,了解人物的經(jīng)歷與性格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把握文章主線,更加有利于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開展。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使自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正確指導與科學評價,更快地促進學生提升自身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