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2020年初,就像被巫師施了魔咒一般,“黑天鵝”接二連三飛來:澳洲大火熊熊燃燒,成千上萬動物死亡;東非蝗災遮天蔽日,迅速在周邊國家蔓延;而新冠肺炎疫情,截至4月下旬,全球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48萬多人被確診……如果有時光列車,我想每一個人都愿意摁下重啟的按鈕,穿越到更早以前,重置2020的算法,阻止這些悲劇的發(fā)生。
但是——世間事都經不起一個“但是”,時光列車只存在于科幻小說與童話故事里,現實堅硬而粗糲?;氐竭^去,已無可能,面對眼前的災難,我們唯有澡雪精神,共同應對。
盡管這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反全球化的潮流,歐盟內部也展現了不團結的一面,但作為勇于承擔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在這場國際戰(zhàn)疫中充當著模范生的角色。
此次疫情最早從中國暴發(fā),中國政府采取了史無前例的措施遏制疫情,及時向世衛(wèi)組織通報了疫情。延遲、減緩了疫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散傳播。而當疫情風暴眼轉向海外,中國又積極為各國提供援助,包括分享抗疫經驗,派出醫(yī)療隊伍,捐獻醫(yī)護物資,協(xié)同開展科學研究,等等。所作所為,皆詮釋著“兄弟爬山、共同努力”的國際戰(zhàn)疫精神。
大時代總得有大擔當,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積極援助國外疫情,因為中國人民從來就古道熱腸,救人于危難早已烙進我們民族的骨血之中。而我們更早早就認識到,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與世界禍福相倚,榮損與共,援助別國,其實也是在保衛(wèi)自己。
如君所見,病毒沒有價值觀,“我傳染你,與我無關”,這是擺在任何一場瘟疫面前的殘酷事實。所以回溯歷史我們發(fā)現,上世紀初發(fā)源于歐洲的大流感,最后在北美造成巨大傷害;肇始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副作用至今在全世界若隱若現。在這場疫情面前,沒有誰可以登上獨善其身的諾亞方舟,只有留下來一起抵抗,才能筑牢防御病毒的“護城河”。
疫情發(fā)生早期,國際社會給了中國很大幫助,而當疫情在海外暴發(fā),中國反向援助,這也是國際合作的題中之義?!吧酱ó愑颍L月同天”從來不是單向的,投桃報李是現代世界的運行法則。
可是,就在中國積極援助各國的同時,一些國家及個別政要卻極力抹黑中國,將疫情問題政治化。比如特朗普將新冠病毒扭曲為“中國病毒”,美國華裔和其他亞裔遭到種族主義者的辱罵、毆打,中國駐海外機構遭到各種沖擊……與中國為國際戰(zhàn)疫所做的貢獻相比,這些行為顯得諷刺而可笑。為此,《紐約時報》在社論中旗幟鮮明地指出:一個充滿巨大恐懼和危險的時代需要團結、人道、犧牲和希望,而不是歇斯底里或仇恨。這應當是全世界政治、社會、宗教和企業(yè)領導人競相尋找應對這一致命病毒的方法時共同的理念。
誠如其所言,在一些國家對中國展現出不友好之時,中國恪守了“團結、人道、犧牲和希望”的準則,相關援助動作絲毫沒有受到干擾。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什么是大國擔當?這便是了。一個負責任且懷抱世界主義的大國,不會因為外界的污名與惡意貼標簽,就搖動心性,只會不懼風雨,歷久而彌堅。在世界秩序必然重塑的后疫情時代,這樣的國家品格,也注定是托起國際秩序的根基。
全球化時代,各國交互日密,來往頻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脫離這樣的世界體系。這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常識。幾十年來,中國之所以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體系,也正是基于這最基本的道理。瘟疫,某種程度上是一場全球化考題,誰熱心為他國提供援助,誰就將從中獲益,誰也將被歷史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