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重慶市酉陽縣泔溪鎮(zhèn)中心小學校,重慶 409807)
眾所周知,小學的學校教育,按照學生的學年分為三個階段。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相較于知識文化培養(yǎng),更注重能力與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聽”、“說”“讀”、“寫”四個板塊,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今后更加深入地學習語文奠定基礎,也為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深度做好鋪墊。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當中,“聽”與“說”針對的主要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雖然小學生已經(jīng)能夠非常流利地說話,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難以完整、清晰地敘述一件事,在表達上的邏輯有所欠缺,同時,在學生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因此而說錯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教師要圍繞“聽”與“說”對學生展開教學,幫助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所上升。例如,在進行《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即可圍繞“聽”與“說”展開教學。首先,根據(jù)教材中給出的《老鼠嫁女》的連環(huán)畫,向?qū)W生講述這個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突出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在故事講完后,以簡要的概括性語言,向?qū)W生傳授完整講述事件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對闡述完整事件的方法有了初步認識。在此之后,教師即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故事重新敘述,在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中途打斷,以免打擊學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學生發(fā)言結(jié)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言做出適當?shù)脑u價,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所講的故事,找到自身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主動注意起來,在今后的練習當中不斷加以修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便會提升。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當中,“讀”針對的主要是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當中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學生處在小學低段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識字、寫字。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即可從教材內(nèi)容入手,挑選容易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即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都知道,由于小學低段的學生對于自然、動物充滿了好奇,對童話故事有著不一般的興趣,因此,《小蝌蚪找媽媽》這類有著較強故事性,且主人公為小動物的童話故事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耐下性子,進入課文的世界,讓學生隨著課文視角,探尋小蝌蚪的成長歷程。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將《小蝌蚪找媽媽》進行適當?shù)母木?,將課文的第三人稱變?yōu)樾◎蝌降牡谝蝗朔Q,這樣一來,文章的代入感更強,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就更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著這種模式的教學的深入開展而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將第三人稱的原文與第一人稱的改編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不同視角下,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對事件進行敘述,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寫”針對的主要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下,一般來說,學生進入二年級就要開始接觸寫作。雖然經(jīng)過教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能夠相對清晰完整地講述一件事,也在生活當中積累了一定的漢字儲備,對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也有了粗淺的認識,但是對于寫作來說,這些仍然遠遠不夠。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應對今后難度更高的寫作任務。在進行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從簡單的字詞教學開始,讓學生在已有基礎上豐富詞匯量,以供寫作調(diào)度,在課文中積累好詞好句,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記憶,從而幫助學生在課文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切忌急功近利,采用過于激進的練習方式,比如,讓學生完成篇幅過長的寫作,過于急切地提升學生的寫作量。我們都知道,小學低段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經(jīng)歷都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長篇大論”,若教師采用過于激進的寫作練習方式,非常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形式化,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時,要緊緊圍繞 “聽”、“說”、“讀”、“寫”四大板塊,找到四個板塊所對應的學生能力要求,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在這三者之間找到關聯(lián)點,讓小學低段語文的能力培養(yǎng)教學形成完整的結(jié)構(gòu)框架,從而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到顯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