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發(fā)明了一項突破性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無需電力。該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化合物二胺加入鹽水中,所使用的二胺類型是二氧化碳反應型的,這意味著當該物質與二氧化碳接觸時,其行為可以得到控制。二胺與添加的二氧化碳結合后,就像海綿一樣吸收鹽分,然后再分離鹽分,整個過程需要1~10min。一旦二氧化碳被移除,鹽就會再次被釋放出來——這樣化學品就可以重復用于下一輪的海水淡化。在實驗室中,該方法原則上可以去除海水中99.6%的鹽分。目前,該技術仍在開發(fā)中,目的之一是降低其價格,并以最低的能耗優(yōu)化回收過程。(cnBeta.COM)
迄今“最安靜”的半導體量子比特問世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研制出了迄今“最安靜”——噪聲最小的半導體量子比特,為進一步研制大規(guī)模糾錯量子計算機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通過減少硅芯片內的雜質,并使其內的磷原子遠離產(chǎn)生大多數(shù)噪聲的表面和交界面,創(chuàng)造出了迄今噪聲水平最低的半導體量子比特。這項研究與最新的最低電荷噪聲研究結果相結合,硅原子量子比特有可能實現(xiàn)99.99%的保真度。據(jù)悉,研究團隊正在利用硅建造商用量子計算機,希望在2023年前可以研制出擁有1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集成處理器原型。(《科技日報》)
韓國研發(fā)太陽能光伏涂料 可涂在汽車外部以提供能量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光電混合動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通過在涂覆太陽能電池原料溶液之后,控制其固化速度,研發(fā)了一種大面積且高效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材料溶解的溶劑蒸發(fā)后會形成一層膜,該過程非常緩慢,會導致團聚等現(xiàn)象,從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研究人員采用一種小面積工藝——旋涂法,在成膜過程中快速旋轉基體以加速溶劑蒸發(fā),在不降低效率的情況下實現(xiàn)成膜?;谶@一信息,研究人員通過在大面積成膜過程中控制溶劑的蒸發(fā)速度,以形成最適合太陽能電池性能的薄膜,從而研發(fā)了高性能、大面積的有機光伏太陽能電池,比現(xiàn)有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高30%。(蓋世汽車網(wǎng))
美科學家研發(fā)可水下探索的魷魚機器人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研究團隊利用魷魚可以在噴氣推進的幫助下達到所有水生無脊椎動物中最快速度這一特點,制造了一種像魷魚一樣的機器人。該機器人主要由丙烯酸聚合物等軟材料制成,具有剛性、3D打印和激光切割部件。其將大量的水帶入體內,同時將彈性能量儲存在皮膚和柔軟的肋骨中,然后其通過壓縮身體釋放能量,并產(chǎn)生水來推動自己。魷魚機器人可以攜帶用于水下探測的傳感器,如照相機等,能夠在魚類和珊瑚保護中起到重要作用,以避免剛性機器人容易傷害魚類和珊瑚,以及軟機器人移動緩慢且難以操縱等弊端。(騰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