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纘先民初新疆詩文的文化記憶與家國情懷*

      2020-12-08 13:41:32鄒淑琴
      關(guān)鍵詞:新疆

      鄒淑琴

      (新疆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鄧纘先(1868—1933年),字芑洲,自號毳廬居士,廣東省紫金縣人。民國3年(1914)從廣東來到新疆,曾先后擔任新疆烏蘇、葉城、疏附、墨玉等五個縣的知事,民國21年(1932)任巴楚縣縣長,次年在暴亂中殉職。自1920年—1928年期間,鄧纘先修纂了《烏蘇縣志》《葉城縣志》兩部縣志,著有行記《葉迪紀程》和詩集《毳廬詩草》《毳廬續(xù)吟》《毳廬詩草三編》等,共六部著述。鄧纘先的著作是我們研究民國初期新疆的珍貴文獻,是新疆特殊時期較為詳細的歷史、文化記憶。

      德國學(xué)者揚·阿斯曼(Jan Assmann)認為:“文化記憶(Das kulturelle Ged?chtnis)是關(guān)于一個社會的全部知識的總概念,在特定的互動框架之內(nèi),這些知識駕馭著人們的行為和體驗,并需要人們一代一代反復(fù)了解和熟練掌握它們。”[1]13“文化記憶是每個社會和每個時代所特有的重新使用的全部文字材料、圖片和禮儀儀式……的總合?!且环N集體使用的,主要(但不僅僅)涉及過去的知識,一個群體的認同性和獨特性的意識就依靠這種知識?!盵1]14-15揚·阿斯曼的文化記憶理論強調(diào)了歷史、群體和認同性及其關(guān)系問題。“在記憶文化中,文學(xué)的基本功能是記憶的建構(gòu)和圖像增加”[2],文學(xué)文本作為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是特定時空背景的文化記憶,對地域形象建構(gòu)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鄧纘先的詩文在一定程度上再現(xiàn)了20世紀20年代的新疆形象。

      1920年10月至12月,鄧纘先從新疆葉城縣回到迪化(烏魯木齊),途經(jīng)莎車縣、巴楚縣、阿克蘇縣、拜城縣、庫車縣、輪臺縣、焉耆縣、吐魯番、托克遜縣、達坂城等地,全程4 260里,耗時53天?!度~迪紀程》即為途中所記日記,于1921年整理出版。文中所述皆為其真實見聞,“如山脈、水道、物產(chǎn)、民風(fēng)、城市盛衰之跡,宮治沿革之由,靡弗援古證今,舉要陳述”[3]。可以說,《葉迪紀程》是研究民國初期新疆的河流山川、自然地理風(fēng)貌,民俗、人口、道路交通、物產(chǎn)資源、地方規(guī)劃、邊界等方面內(nèi)容的第一手資料。

      《葉迪紀程》對南北疆風(fēng)貌的記錄十分詳盡。葉城、莎車、巴楚以及阿克蘇等南疆各縣城的縣道多為細沙泥路,河流寬廣,橋梁、湖、渠、“泉眼”(地下水天然噴涌出地面)眾多,樹木(楊柳桑榆)繁盛,商鋪林立,城中學(xué)塾隨處可見。農(nóng)作物方面,盛產(chǎn)稻、麥、苞谷、高粱、棉花、胡麻等農(nóng)作物,桑蠶業(yè)較盛,以石榴、杏子、核桃、葡萄、梨、蘋果、桑葚等水果著稱。沿途多次經(jīng)過“巴雜”,即巴扎,舊時通稱“八柵”或“八咱兒”,維吾爾語諧音,是集市、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意思。定期趕巴扎是新疆地區(qū)的風(fēng)俗之一,“南疆市廛,每周八日,百貨盈集,男婦往來,喧闐擁擠,日夕方散”。(《葉迪紀程·莎》)

      無論南北疆,與縣城的繁盛相比,城外往往是一望無際的荒涼的鹽堿灘或戈壁原野,植物種類主要有紅柳、沙棘、沙棗樹、胡楊等。由于干旱多沙漠、人煙稀少,“堿鹵鋪地”“沙塵揚起”,“疾風(fēng)暴起,沙礫飛揚?!蓖锌诉d地區(qū)更是常發(fā)颶風(fēng),猛烈異常:“烈風(fēng)大作,聲振林木,天地合籟,波濤自驚,墻屋搖搖欲傾,沙礫繚亂,黯慘窈冥,咫尺莫辨。”(《葉迪紀程·吐托》)人跡罕至的曠野“蘆荻盈望,葉蒼黃而花濃白?!韭涑嗟兀鸥砷稑?,如魑魅離立,伸拳突鬢,形怪百出”。(《葉迪紀程·巴》)一幅原始的自然地理樣貌。天山之景則十分壯觀:“瞻仰天山,蔥蘢渺冥。山以天名,天連山橫,山影共天光一色,天風(fēng)與山雪同清?!鄙介g產(chǎn)野生植物品種如甘草、桔梗、葳靈、夏枯草、雪蓮等。(《葉迪紀程·焉吐交界》)。民國初年,新疆尚有大片區(qū)域人跡罕至,因而保留著未經(jīng)雕琢的自然美景,如達坂城一帶:“上有千仞之祟巒,下有百尺之回溪?;òl(fā)奇巖而簇簇,草滋靈境而萋萋?!保ā度~迪紀程·大坂賦》)新疆冬季河水結(jié)冰,鄧纘先一行在行至焉耆縣時渡船而過,“斯時船飛冰上,雪走沙間,人恍游金碧之樓,馬卻立蔚藍之浦?!本跋笃娈愔畼O。

      《葉迪紀程》中記載了很多維吾爾語、蒙古語音譯的地名,如阿哈墩、沙吉里克、塔哈奇、托乎拉里克、阿哈布拉、托木洛克、蘇巴什、德拉瓦思色勒克、毗沙、洛浦等。有些地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改不再使用了,如“由葉城至坡斯坎,一百一十里”。(《葉迪紀程·葉》)此處的坡斯坎即今澤普縣,還如阿瓦臺即今巴楚縣的阿瓦提鎮(zhèn),等。還有些地名表示出該地特有的地理現(xiàn)象,如“托克遜”,譯言“九個泉”等。

      用水方面,“南疆墾殖,全賴山中雪水”。(《葉迪紀程·巴》)山雪融水引流蓄池即成澇壩,“莎車回城,居民飲料,皆以澇壩蓄水,大小七十余處,最大者曰滿洲澇壩”。(《葉迪紀程·莎》)“大澇壩之稱,以其地居戈壁,初無居民,……漸有居民,飲水開渠,墾辟耕地,久之逐成村落。”(《葉迪紀程·庫》)因此,民國初期,澇壩可謂是南疆的一種獨特的社會形態(tài),圍繞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自然、人文內(nèi)容。北疆則不同,《葉迪紀程·托》中寫到坎兒井,是利用地下水的一種特殊方式,“俗又呼卡兒。其制激水上行,然繼以地洞,每洞相距約數(shù)丈,泉水貫通,賡續(xù)不絕”??矁壕峭卖敺⑼锌诉d等地的居民飲用水及灌溉的主要方式。

      《葉迪紀程》也部分還原了民國初期新疆的民風(fēng)民俗?!暗劁仛謿?,以大盤盛肉食,無桌幾,無盌箸,不飲酒。伸右手撮食,謂之啖抓飯。常終歲不沐浴,與漢俗懸殊。”(《葉迪紀程·吐托》)記述了當時新疆少數(shù)民族普遍的日常生活習(xí)俗。“南疆多桑子,色白味甘美。入夏葚熟,纏民將釜甑出售,視桑葚繁密處,鋪一氈,仰臥以候其墜,啖飽即偃臥,葚盡始去,嘗數(shù)月不舉火。瓜果熟時,亦如之。至冬乃典衣購爨具,俟其饑而后力作,有三日糧不出戶矣?!保ā度~迪紀程·柯》)這是對當時南疆維吾爾族農(nóng)民隨性生活性格的形象記錄。正如林則徐在《回疆竹枝詞》所詠:“桑葚才肥杏又黃,甜瓜沙棗亦糇糧。村村絕少炊煙起,冷餅盈懷喚作馕。”[4]

      戈壁灘上的動物常有預(yù)見性功能,被當?shù)厝速x予了一定的神巫色彩,如被當?shù)厝朔Q為“石龍”的蜥蜴,“大者類鼉,風(fēng)將起,群集跳舞,吐黑氣,亦足以驗風(fēng)之至”。(《葉迪紀程·吐迪交界》)十分古怪離奇。行至巴楚縣域外經(jīng)過麻扎(墓地),當?shù)亍巴寥恕苯榻B說:“麻扎穴中有鼠,大如兔,色黃,見者有喜色?!笨梢?,動物往往被當時人們看作帶有神秘預(yù)言性的事物,體現(xiàn)出一定的符號性功能,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界不可知力的某種信仰,亦可見民初新疆仍有原始自然崇拜的遺存。

      《葉迪紀程》的紀實性書寫特征,真實再現(xiàn)了民國初年新疆的自然、人文景觀,其所呈現(xiàn)的新疆形象帶有很濃厚的原始氣息和神秘性?!笆聦嵣?,對于過去的真實無論是口頭的流傳、文字的記錄還是物像的留存都不可能盡善,對于歷史真實的探求是一個無限接近卻永遠無法抵達的旅程?!盵5]《葉迪紀程》中的民初新疆記憶,是以宏觀與微觀相結(jié)合的視角,對特定時期地域文化的歷史還原。除此之外,鄧纘先一行在從葉城至迪化的途中還經(jīng)過了很多荒棄的村舍民居,有時甚至遇到整個村莊人跡全無,僅余斷壁殘垣。根據(jù)隨行的當?shù)亍巴寥恕彼?,多半是因為?zhàn)亂導(dǎo)致百姓被殺害或逃走,也有因自然災(zāi)害等原因?qū)е滤麄儝仐壖覉@另謀生路。這就使此書與同時期其他新疆游記中對新疆形象風(fēng)景化的書寫不同,荒涼背景下透露出的是戰(zhàn)亂紛紜的歷史記憶。

      記憶并沒有把我們帶進“過去”,而是把“過去”帶到現(xiàn)在。①See Frederic Bartlett,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o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7,p.227.鄧纘先的詩文把20 世紀20 年代的新疆“帶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通過其詩文,我們看到的是百年前的新疆原始古樸而又空曠蕭條的形象。與《葉迪紀程》的日記體紀游寫法不同,鄧纘先的《毳廬詩草》和《毳廬詩草三編》《毳廬詩草續(xù)編》則更具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抒情色彩濃厚。毳,指的是鳥獸的細毛,“毳廬”即毳幕之廬,指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鄧纘先在新疆常常居住在帳篷里,他曾感嘆新疆的天氣:“大漠風(fēng)沙慘,蕭條天地間。毳廬渺一粟,寒日照重關(guān)?!保ā峨]詩草·毳廬》)這三部詩集均為三卷,每部均收錄鄧纘先不同時期的詩作六百余首?!峨]詩草》刊于民國十三年(1924),收錄了鄧纘先歷時10 年(1915—1924)的詩作,多為五言、七言舊體詩和律詩、絕句?!峨]續(xù)吟》接續(xù)《毳廬詩草》,刊于民國十七年(1928),收錄了鄧纘先民國十三年(1924)至十七年(1928)五年間的詩作?!峨]詩草三編》刊于民國十九年(1930),收錄了鄧纘先1928年和1929年兩年間的詩作。這三部詩集共收錄了近兩千首詩作,其中大部分都是描寫民國初年的邊塞風(fēng)景和行旅見聞,表達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一出嘉峪關(guān),千里何蕭索。浮云從西來,黯黯日色薄。四顧渺無垠,草木皆黃落。狂飆振危巒,驚沙走絕漠。冰橫野橋斷,霧昏石崖削。塞鴻?quán)σ宦?,天地莽寥廓。感此傷客心,霜根寄秋壑。每當羈旅憂,轉(zhuǎn)念室家樂?!保ā峨]詩草·出關(guān)》)

      此詩寫出了鄧纘先初到新疆時的印象。戈壁大漠,草木凋零,陡崖深壑,孤鴻哀鳴,蒼茫千里。《毳廬詩草》中更有多首詩作描寫了新疆各地風(fēng)沙之大,颶風(fēng)持續(xù)時間之久,令人觸目驚心:

      “十三間房地,古之黑風(fēng)川。冥冥鬼嘯雨,漠漠塵蔽天。山險不可越,狂飆走沙石。孤行入迷途,往往無蹤跡。”(《十三間房》)“六七月間云物變,西北高寒多颶風(fēng)。濤翻百谷聲未終,雷走千輪響復(fù)止?!姥嘛L(fēng)勢動地來,庭柯拔斷門自開。瓦墜墻傾巨石擊,滄海將枯山岳頹。馬行水底夜駭浪,船飛天上春砰雷?!?jīng)過三日勢稍息,驚容乍定股猶栗?!保ā讹L(fēng)戈壁》)

      戈壁狂風(fēng)中群魔亂舞,各種怪獸們乘火打劫:

      “西巖蜴蜥大如椽,鉤爪星眸霹靂舌。緣風(fēng)騰躍塵霧中,藉勢憑威怪百出。攫摶豚畜飽貪饞,欲壑填來恣搜括。更有一物名鼩犬,似龍種出渠搜國。修牙交戟常飛騰,驅(qū)食虎狼禍尤烈。風(fēng)退群物皆潛蹤,十室九空嗟浩劫?!保ā讹L(fēng)戈壁》)

      此詩中所寫的風(fēng)中怪獸并非以象征手法暗示人類盜匪,而是記錄了當時的新疆仍野獸橫行,各種災(zāi)禍摧殘百姓,民生多艱的社會現(xiàn)實。

      民初新疆天寒,冬日漫長、春夏稍縱即逝,“三春不見天山云,五月猶看天山雪”。(《明月出天山》)“煙寒五月尚披裘”(《芨芨草驛》)“八月風(fēng)寒草色枯”。(《寒磧歌》)。天氣經(jīng)常陰晴不定:“赤云夾日光郁隆,晴霄隱隱暈如虹?!保ā讹L(fēng)戈壁》)不過,冬季冰凍的山溪卻別有一番景致:“大壑時聞冰裂聲,訇砰谷應(yīng)雷霆驚。罅間深黑不見底,下有流水音鏦琤?!薄捌渲写掎蛿?shù)丈石,徑尺冰柱相撐承。冰柱短長不一狀,雪瀑隨風(fēng)凝異樣。珠宮貝闕影玲瓏,瑤草琪花形惝恍?!保ā侗_坂》)地域遼闊、干旱冷冽的自然環(huán)境必然也會孕育出絕美之景,如《毳廬續(xù)吟》中對十月份的葉城縣雪山飛瀑的描寫:“黑云橫天風(fēng)怒號,昆侖北麓雪山高,四面玲瓏雷吼哮,萬里浩渺飛銀濤?!椴▏娏饔颀埜?,冰柱千丈橫山腰?!保ā度~縣山中觀雪山飛瀑》)

      雖然氣候惡劣,但新疆自古就以出產(chǎn)美玉著稱,尤其是和田玉,歷來都是帝王貴胄們的鐘愛之物。民國初年,南疆的和田玉仍數(shù)量可觀,品類也很豐富,搜玉者更是不畏艱險:

      “葉爾羌南三百里,密爾岱山產(chǎn)美玉。大者萬鎰①“鎰”是古代重量單位,大約相當于20兩。小數(shù)千,蔥白蠟黃均可取。純玉瑩然九仞峰,人跡不到牦牛通。攀援牛尾陟危巘,錘鑿石落翻虬龍。自隸版圖贐浮玉,千斤萬斤運轆轆?!保ā惰庇瘛罚?/p>

      南北疆的民性民情也有很大差異。民初南疆的少數(shù)民族性情疏散自由,維吾爾族“俗尚豪奢嫻歌舞,繁聲促節(jié)相嬉娛。五六月中林深處,東鄰西舍隨招呼。磊落堆盤青瓞瓝②瓞瓝,即小瓜。《爾雅》郭璞注:“俗呼瓝瓜為瓞。”,輝煌藉地紅氍毹③毛織的布或地毯,舊時演戲多用來鋪在地上,故此氍毹或紅氍毹常借指舞臺。?!卮鹞匆焉田j起,胡琴羌笛聲調(diào)粗。兒童歌拍紛雜遝,擊甕扣缶呼嗚嗚”。(《毳廬詩草·纏莊》)“村連稗稏牛羊健,俗勸耕畬鼓笛嘩?!保ā峨]續(xù)吟·烏蘇縣齋書事》)而民國初年北疆的一些游牧地區(qū)則仍舊沿襲了古代西域的游獵風(fēng)俗,民性豪爽,帶有原始純樸的氣息,這在《毳廬詩草三編》中做了諸多書寫:“西戎鷹犬俗,樂斗喜獵射?!薄巴达孅S羊血,貪求牡獾炙?!保ā峨]詩草三編·和長沙覺悟山人〈感時之作〉,次原韻》)衣食住行各方面也都體現(xiàn)出特有的游牧生活特色:“羌父著繡靴,蕃童裹幞帕。”(《和長沙覺悟山人〈感時之作〉,次原韻》)“貂裘昨夜今夜,氈帳千家萬家?!保ā峨x亭餞》)“土床長年伏火(指火炕),板屋有窗納涼。白日林鸮呼鬼,黃昏石徑尋羊?!薄岸辜芄吓锘h落,?牛宛馬人家?!保ā哆吶罚把蛉汗率?,不見牧羊人?!保ā栋撞荨罚┥a(chǎn)生活習(xí)俗方面,北疆也呈現(xiàn)出與南疆殊異的景象,這在《毳廬續(xù)吟》中有多處描寫:“塞外編氓不播谷,飲酪衣皮事畜牧?!保ā峨]續(xù)吟·養(yǎng)蠶詞》)飲茶有時需“鑿冰煎茶”:“澗底鑿冰傾美液,林間煮茗入香瓶?!保ā峨]詩草·鑿冰煎茶》)可以說,當時的新疆充滿了廣漠、蠻荒、原始的氣息。當時,就連當?shù)厝藶楹⒆尤∶牧?xí)慣也與內(nèi)陸地區(qū)不同,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能夠人丁興旺,孩子健康成長,而并不在乎名字所蘊含的榮辱觀念。如“嬰孩望蕃育,多以狗兒名”。(《戎俗》)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牧文化的特點。

      另外,新疆少數(shù)民族織造的氈毯的圖案內(nèi)容也極具地域風(fēng)格:“花樣都非富貴圖,毗沙織匠制氍毹?!保ā峨]詩草三編·近日,洛浦織匠所織氈毬,花紋漸歸平淡》)而且,裝飾氈帳的位置和方法也很獨特:“氍毹鋪地毳懸門,穹室霜嚴火不溫。”(《毗沙道中》)另外,《毳廬續(xù)吟·消寒四物》中的“土炕”“氈幕”“地壚”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新疆風(fēng)土物產(chǎn),反映了民初新疆特有的民居生活習(xí)俗。

      《毳廬詩草三編·纏俗》一詩從整體的、宏觀視角描寫了民初新疆維吾爾族的日常生活習(xí)慣:

      “天涯纏俗尚狉榛,瓜芋村籬自結(jié)鄰。射鹿胡兒腰拔箭,騎驢羌婦額垂巾。葡萄款客村棚敞,篳篥祈年俚調(diào)新。最是邊氓忘寵辱,為嫌簪紱絆閑身?!?/p>

      此詩既寫了維吾爾農(nóng)家庭院豐富的瓜果物產(chǎn),人們熱情好客的性格,又寫了男女不同的日常穿戴和出行習(xí)慣,描繪了一幅悠然自得、歡快熱鬧的農(nóng)家生活圖景。

      新疆地域遼闊,自古就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等眾多民族居住、生活。正如鄧纘先《毳廬詩草·數(shù)詩》所言:“九種人龐雜,習(xí)俗半淳澆?!辈煌拿褡?、人種雜居交融,不同的風(fēng)俗、信仰、語言等內(nèi)容相互交流影響、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疆獨特的多元并存的文化風(fēng)格。民國六年(1917)二月至七年(1918)十二月,鄧纘先出任烏蘇縣代理知事,他在親自踏勘烏蘇全境的基礎(chǔ)上修纂了《烏蘇縣志》。烏蘇地處北疆腹地,地形復(fù)雜,“其民漢、回、纏、哈四種雜居,而蒙古舊土爾扈特,黃教喇嘛,復(fù)羼佴其間……故其族類雜糅,趨向多歧”[6]。新疆少數(shù)民族眾多,文明程度高低不一,語言、習(xí)俗各不相同。如《葉迪紀程》中寫到了“布魯特”民族①布魯特,即今柯爾克孜族。布魯特是清代對柯爾克孜族的稱謂,民國二十四年(1935)定名為柯爾克孜。,作者對布魯特人獨特的習(xí)俗做了較為詳細的記錄:“布魯特人,俗稱黑黑子,面貌黧黝,喜穿棗色衣服,紫帽頂尖,與纏民同教不同種。少胡髯,以牧畜為業(yè),嗜游獵。其婦人容顏頗偉美,以花巾裹頭,巍竦其髻,背垂花布,頸旁綴以珊瑚玉飾,亦慣騎獵?!保ㄒ姟度~迪紀程》附錄巡邊日記)《毳廬詩草》中也書寫了當時這個生活方式仍較原始的民族:“畜牧資生業(yè),窮溪寂澗濱?!调倭壶檵D,卉裳蘇武賓。穴居鼷作伴,巖處鹿相親?!保ā恫剪斕亍罚┛梢?,在新疆,無論南北疆地區(qū),都呈現(xiàn)出多民族雜居,多種文化融合的情形。面對這種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社會格局,鄧纘先深感“種族相安懷社稷,河山經(jīng)劫感楸梧”。(《毳廬詩草·雜感》)在他到任烏蘇縣知事幾個月時,當時的新疆省長楊增新就明確指示鄧纘先要重視水利、屯墾,處理好各族關(guān)系。②參見楊增新《補過齋文牘》丁集下,水利編下《指令烏蘇縣知事鄧纘先呈報調(diào)查水利及籌辦墾務(wù)文》,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24-1126頁。為此,鄧纘先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農(nóng)耕桑麻,“撫綏民族屯田策,安集邊陲教稼功”。(《毳廬續(xù)吟·疆域紀事》)“耕耘不綴商賈安,十年何曾見兵革?!保ā峨]詩草·喜聞官軍收復(fù)阿爾泰山》)從1918年至1933年,鄧纜先先后擔任葉城、疏附、墨玉、巴楚四縣縣長,守邊戍土,保一方社會安定、民族團結(jié),讓各族百姓安居樂業(yè)是其為官的理想:“不羨于闐千竿玉,不愛敦煌三寸珠。愿得蠶筐繭如甕,川原畜養(yǎng)羊如駒。吏胥不擾衣食足,老死不見戈與殳。我亦脫巾高樹下,欣然為寫豳風(fēng)圖?!保ā峨]詩草·纏莊》)鄧纘先為官廉潔愛民,入鄉(xiāng)隨俗、安撫扶助各民族融合交流共謀發(fā)展,因此,每當他被調(diào)離時,當?shù)匕傩斩級貪{十里相送,淚灑道旁。

      鄧纘先不遠萬里來到新疆任職,心憂邊疆的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和祖國統(tǒng)一,“惆悵膏腴千里蹙,誤人家國是庸臣”。(《毳廬續(xù)吟·疆域紀事》)面對外敵對我國西北邊疆的覬覦和侵占,他在《喜聞官軍收復(fù)阿爾泰山》①民國十年(1921),潰敗的白俄軍八千人從俄國竄入阿爾泰,阿山道尹周務(wù)學(xué)在承化(今阿勒泰市)城內(nèi)餉械兩缺時,以手槍自殺身亡。新疆省長楊增新與蘇俄合作,同意紅軍入境消滅白俄軍,使阿爾泰山得以收復(fù)。感于此,鄧纘先做《喜聞官軍收復(fù)阿爾泰山》一詩,收入《毳廬詩草》。一詩中以自豪而喜悅的心情書寫了清軍收復(fù)阿爾泰地區(qū)的情形:“逶迤降卒四千人,滌蕩煙氛萬馀里?!由绞諒?fù)慶完全,凱歌聲歡萬人喜”。在《毳廬詩草·挽周道尹阿山殉難》中,更是滿懷激憤地寫道:“犯塞妖氛急,捐軀熱血濃。半生多感慨,一死竟從容。浩氣霄沖鶴,英魂劍化龍。阿山收復(fù)后,立馬望殘峰?!痹凇峨]詩草三編?邊詞》中寫道:“邊境無端虜氣侵,坐看成敗是何心。疆陲日蹙悲蠶食,千古英雄感慨深。”這些詩作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抒發(fā)了作者戍邊報國的豪情壯志,流露出濃厚的愛國之情。此外,鄧纘先更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實干家,他曾親自實地考察踏勘葉城縣境,其1920 年所記《巡邊日記》(《葉迪紀程》附錄)中第一次明確說明了巴扎達拉卡的具體位置:“卡在葉城縣西南一千二百八十里,西距喀什道治一千九百二十里,北距省治五千四百六十里,與坎巨提交界,亦可通往印度國,防邊戍邊關(guān)系重要?!盵7]此志在1962年成為解決中印領(lǐng)土之爭的重要依據(jù)②《葉城縣志》附錄記載:“1962年,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有專家攜帶民國時期的《葉城縣志》來葉城,縣委書記薛義峰得知后,組織人員星夜抄錄,遂留下這一珍貴資料?!币姟度~城縣志》附錄,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可謂“以文載史、以史保土,為維護祖國的領(lǐng)土完整做出了貢獻”[8]。

      另外,三部《毳廬》詩集中,也表達了鄧纘先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鄧纘先在新疆任職期間留下了許多首詩作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南海西陲同此時,誰家今夜起相思?!保ā读_浮月》)“遷客幾回悲驛路,離人多是憶鄉(xiāng)園?!保ā栋⒖颂K道中》)“十年僑寓天山北,千里相思故鄉(xiāng)月”(《天山月》)等等。鄧纘先還多次書寫了對自己遠在廣東家鄉(xiāng)的父母、妻子、兄長的思念。其中,思念妻子的詩句篇目較多,如:“妾心比明月,夜夜照胡天。”(《閨思》)“旅夢依然鐵水湄,醒來風(fēng)雪遍天涯。艱難關(guān)塞思閭里,貧賤夫妻感別離?!保ā都膬?nèi)》)等?!妒驹诩覂蓛骸分袑懗隽艘粋€遠在邊疆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dǎo):“沙塵浪跡催吾老,村僻貧家望汝賢?!绷硗膺€有《夜宿沙磧聞笛,寄家兄》《中秋烏蘇玩月》《聞笳》《出關(guān)》《重經(jīng)哈拉玉爾滾驛》《阿克蘇道中》等詩作都表達了作者對遠在廣東的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對家鄉(xiāng)生活的回憶。對家鄉(xiāng)故園、親人故土的深厚情感的書寫,融入了作者的報國之志,以凝聚歷史時空之力,表達了民國初年遠赴新疆的報國志士濃厚的家國情懷。

      “鄧纘先編纂的《葉城縣志》的最大成就……是為后人保存了鮮活的歷史細節(jié)。歷史文物丟失了,只要細節(jié)敘述還在,就不難復(fù)原。記述歷史細節(jié),是鄧纘先為葉城縣人民做出的文化貢獻?!盵9]不僅《葉城縣志》《烏蘇縣志》,還包括《葉迪紀程》、三部《毳廬》中的詩文,對新疆的自然地理、人文風(fēng)俗、歷史等各個方面內(nèi)容都做了十分詳盡的書寫或記錄,較完整地再現(xiàn)了民國初年的新疆形象。這些詩文作為近現(xiàn)代新疆文化記憶的重要內(nèi)容,其藝術(shù)性與真實性都在當時的新疆詩文中堪稱一流。其詩文流露出的濃郁的故土之念、家國之情,更令人感佩至深。正如于右任在《毳廬先生詩草小跋》中所言:“西域一部,去中州萬里,山川遼廓,莽莽黃沙,中土人士所不輕至之地也。毳廬游宦斯邦……何況性情之人,舉不忘親,孝悌之心,溢于毫楮,有裨世道后學(xué)不淺?!盵10]

      猜你喜歡
      新疆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xué)簡介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懷念新疆
      懷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60年春華秋實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竹山县| 额济纳旗| 福安市| 通城县| 成安县| 临澧县| 乳源| 天津市| 武汉市| 修文县| 永修县| 隆回县| 翁源县| 论坛| 玉溪市| 旌德县| 温州市| 通辽市| 铅山县| 杭州市| 海宁市| 上杭县| 余庆县| 成武县| 灵台县| 汤阴县| 富阳市| 潢川县| 兴安盟| 麻城市| 吉林市| 长丰县| 旬邑县| 襄城县| 文昌市| 美姑县| 汾西县| 师宗县| 永泰县| 永定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