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窄嶺中學,河北 承德 068350)
友善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然而校園欺凌是有發(fā)生,引發(fā)社會關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在教育中起到導向作用,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在教學中向學生弘揚踐行友善價值觀。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友善價值觀沒有教材篇幅進行詳細專題說明,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突破原本的教學模式,找到合適的教學素材。要培育學生友善價值觀,教師要先從教材中相關內容入手,不僅要教會學生厘清關系,找準位置,更要教會他們與人為善、謙虛禮讓,學會與他人和睦共處;談到與國家、世界的關系時,要讓中學生加強責任意識,培養(yǎng)他們兼濟天下、包容豁達的優(yōu)秀品格。強調理論知識過于單調,需要教師總結補充友善價值觀方面的素材,對于友善價值觀的具體內涵、理論淵源等知識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做出必要的補充,運用有生活性的案例作為闡釋或者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xiàn)。
引導學生學會處理朋友、教師、家人間的關系,讓學生學會與朋友和睦相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待人友善。讓學生認識到許多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的背后是朋友關系處理不恰當所致,學生此時認識到方法掌握的迫切與必要。學生學到了師生交往的技巧,了解解決沖突與矛盾的辦法,做到真誠友善的對待老師,將老師作為自己的朋友。教師通過“體味親情”、“愛的碰撞”、“溝通傳遞愛、“和諧家庭我出力”等方式,教會學生孝敬父母,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構建幸福和諧家庭。從而更好地為友善價值觀培育服務。
涉及到有關法治方面的內容時,引導學生學習與憲法有關的知識,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加強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需要。在校園生活中出現(xiàn)許多未成年人違反法律,做出不道德的行為:校園欺凌事件;一些不友善的行為等,教師應通過具體案例,告訴學生違法的后果,學生將不會認為不友善觸犯法律。讓學生理解友善的真正內涵及意義。
初中生學習任務繁重,在學校的時間占著大多數(shù),與他們相處較多的是同學老師,而老師作為他們的長者、引路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是最積極、最活躍并起著主導性作用的因素,尤其是道法教師,由于課程性質以及道法教師自身的魅力特點,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培育初中生的友善價值觀,道法教師需要在與學生日常交流中,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做到身正為范,以身作則,用友善的道德品質來要求自己,從而影響學生。要想學生有懷有一顆友善的心,教師需要擁有一顆友善的心。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方面,嚴肅認真地處理好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友善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從內心愛護學生,切不可做出暴力粗魯?shù)男袨榕e動,以免學生有樣學樣。其次,課后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要放低姿態(tài),謙虛謹慎,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能及時地處理問題,逃避問題的解決方式也會引起不良示范。最后,樹立友善典型能夠起到帶動、渲染的作用,更多的學生能夠從周圍教師的典型示范中學習,做到心存善意,行善念,以此減少校園欺凌等事件的發(fā)生,能夠做到更好地與父母相處,做到和氣友善,形成一種周圍熟悉的老師是友善榜樣的良好氛圍。
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培育體系。一方面,要發(fā)揮道法課程的作用。道法課堂是培育學生友善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首先學習相關友善知識,明白友善有哪些內涵,明白成為友善的人有哪些途徑,了解友善的相關理論知識是第一步。其次,要從“情意”角度下手,讓學生明白做一個友善的人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的個人利益同時還能保障共同利益,讓他們轉變友善等于“吃虧”的舊觀念,學生從內心想要做一個友善的人,他們能自覺做出友善行為。再次,在學校開設的道法課上,學生學習了友善方面的相關知識,具備友善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儲備,從情意方面也有明顯轉變,但是,沒有法治約束的慎獨沒有保障性,因此需要加強相關法治建設,并且學生需要對這些法治內容爛熟于心,雙重保障促友善。
(一)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依據(jù)在校學生實際確定的課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內容,有較強的靈活性。學??梢愿鶕?jù)學生的實際需要設置友善價值觀校本課程。首先,將不同班級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學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處理與不熟悉的同學之間的關系,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又進-一步的教會學生友善待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其次,在校本課程中,可以結合本校友善案例,編制友善校本教材傳承本校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文明的校園人。
(二)實踐作業(yè)。首先,要注重實踐作業(yè)的友善教育意義,在課堂教學之余布置實踐作業(yè),不在于數(shù)量的多少,而在于學生通過此次作業(yè)能夠收獲友善。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精心設計,統(tǒng)籌兼顧,保障實踐作業(yè)有教育價值。其次,要對實踐作業(yè)中要加強組織、指導和反饋,使實踐作業(yè)有序有效的展開。再次,要將實踐作業(yè)成果進行展示展示,包括日記、圖片展、繪畫、板報、調查報告等。對于在實踐作業(yè)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以及在實踐后學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