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從化區(qū)太平鎮(zhèn)屈洞小學,廣東 廣州 510990)
作為一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擁有較高綜合度的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們道德品質(zhì)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敘事法通過將學習自主權賦予給學生們使道德知識扎根于人心中,對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極為有利,但當前教學中道德說教灌輸逐漸取代了道德敘事,為了將該方法在德育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本文針對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教學應用方式進行探究。
道德敘事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們更加享受學習過程且使其學習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道德在故事敘述中改變了以往生硬冰冷的形象,而將角色扮演或體驗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學生通過扮演生活中各類角色及對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場景,可對敘事法中的道德有更好的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形象借助道德敘事法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使其深受感染的同時激發(fā)其探索興趣,幫助學生快速的融入至故事情節(jié)中并對其中蘊含的情感認真領悟。小學教師為了使敘述的故事能夠深深打動和感染學生應當先將自身融入至該故事情節(jié)中[1],以置身事外的情感講述故事會導致內(nèi)容變得乏味。對于當前小學德育教材中添加的插圖等資源可充分利用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真實可信的故事,這樣才可使學生好奇所敘述的故事并積極尋找故事中自己所需學習的榜樣。例如學習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別傷著自己》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們將文章認真閱讀再積極發(fā)言自身觀點,說一下自身聽到、看過或遇到的危險事件,通過有效結合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體驗,使其對防范意外傷害的自救知識和基本方法更好地了解并提升其安全意識。
將學生們的道德認知水平和判斷選擇能力進一步加強并使道德知識深植于學生心中是道德敘述法的目的,通常小學教師將講故事作為信息傳播的一種方式而簡單化處理[2],學生通過故事對自身的反思和自省卻被忽略,“通過這個故事學到了什么道理”是教師們經(jīng)常提問的問題,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對死記硬背規(guī)章治度更加注重,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大了學生對故事中道德內(nèi)容的理解難度。因此教師在敘述故事時應當注意幫助學生融入至故事情節(jié)中而并非強行要求其將故事中的正確答案尋找出來,通過潤物細無聲的講述方式才能在學生心中深知故事中的道德行為與形象。例如講解“來自社會的愛”一課時,教師可先向?qū)W生講述故事:“深冬市區(qū)的路上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凍得瑟瑟發(fā)抖,看到該情況的路人們熱心詢問老人的住處,但由于年紀太大老人無法記起自己的詳細住址,此時熱心的人們找到警察幫助老人回到自己的家?!蓖ㄟ^這個故事,學生分成小組或與教師共同討論路人們對老人獻出的愛心,從而深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同時無形中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們樂于助人的道德品質(zhì)。
人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價值取向會受到社會的變化影響,而學校的道德教育又會間接或直接的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雖然我國的故事資源極為豐富,但當前鋪天蓋地的廣告及娛樂節(jié)目逐漸取代了不少優(yōu)秀且寓意深刻的傳統(tǒng)故事,即使是經(jīng)典的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也被某些媒體賦予了新的說法[3]。學校作為中國優(yōu)秀故事資源傳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一定要對德育課堂中教師所講故事內(nèi)容的價值導向高度重視與認真選擇,為學生們精心挑選擁有豐富文化內(nèi)容的故事才可將更加包容的視角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通過故事博古通今更好的吸收文化精華。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中為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詞加深對其道德培養(yǎng)和滲透,如通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學生們講解尊老愛幼的道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先賢們對誠實守信的重視和將其作為立身之本的內(nèi)涵等,同時可在多媒體教室讓學生們觀看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講座視頻,通過對儒道爭鋒、儒墨爭雄和儒法爭用的觀看使學生們對古代先賢們的偉大思想智慧認真品味,從而在心靈上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敘述道德故事時播放影視可將正能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凈化其心靈的同時獲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良好教學效果。在“祖國媽媽,我愛您”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還可利用當前最新的時事政治如十月一日閱兵儀式在班級中與學生們共同探討,使小學生們對國家的自豪感與熱愛增加,從而升華德育教材的主旨。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期間通過對道德敘事法的充分運用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道德學習氛圍,使學生們在教師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中對其中蘊含的道德意義認真體會和理解,將道理以故事的形式在學生們心中種植道德行為和形象,有效提升了小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修養(yǎng)并幫助他們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