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新橋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 363000)
現今在對小學生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已經是比較重要的教育內容。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自然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務。重視對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師,在小學語文中加入生命教育的內容也是教師的責任所在,所以教師在對小學生教學時,應該把握教學的時機,正確的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一項比較具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在開展相關教育之前,教師應該對生命教育的相關概念等等內容有深刻的認識,能夠對生命教育的概念以及內涵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教師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生命教育規(guī)劃為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內容,甚至還有教師將生命教育進行錯誤的理解。這些教師對生命教育理解不深刻的現象就會導致教師的教學出現偏差,學生很難受到正確的生命教育。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能夠得到更高的教學效率,在進行生命教育時,教師更多的是將道理直接講解給學生。教師都是在講臺上直接講解內容,學生對于教師教學的內容并不能理解,只能機械性的聽教師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并沒有太多的互動,學生也沒有機會對教師教學的內容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也不理想。應用這樣的方式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教師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于生命也很難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及理解。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成長環(huán)境都不同,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生命教育的內容,教師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F階段,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在進行生命教育時并不能將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教師一般都是采用同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在內心深處對生命教育內容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描寫優(yōu)美的文章,這些文章中也蘊含著很多豐富的道理,我們應該針對這些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分析探究,找到適合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課文,在課文講解時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例如,在《媽媽睡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媽媽撐著雨傘背著孩子回家的圖片,之后教師可以讓孩子回憶一下,自己的媽媽每天都會做哪些事情?之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輕柔的閱讀文章,感受媽媽的辛苦,以及文中“我”對媽媽的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文中對“媽媽”是怎樣描寫的。利用這篇文章,教師讓學生知道媽媽的辛苦,引導學生表達對媽媽的愛,讓學生學會幫助媽媽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在行動中表現對媽媽的愛。
寫作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學生想法的方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利用寫作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還可以利用寫作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寫作讓學生感受體會自然界中的生命,讓學生感受生命的魅力。例如,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讀過原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的作業(yè)。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進行文章的續(xù)寫,描寫一些接下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還會遇到什么事情,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會利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哪些事情等等。教師利用這樣讓學生續(xù)寫的方式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命,感受豐富的自然界。
語文實踐的教學內容對小學生來說非常特殊,學生學習的位置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根據實踐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實踐場所。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竹節(jié)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相應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嘗試去做竹節(jié)人,讓學生知道不僅活的物品有生命,在一些其他物品被賦予意義后也一樣具有生命,讓學生不要小看生活的一草一木,一草一木都是生命的象征。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生命教育的內容,讓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豐富生命教育的內涵,加深學生對生命教育內容的理解,豐富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促進小學生對生命教育內容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