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雄
(海南省澄邁縣畜牧良種繁殖場,海南 澄邁 571900)
當前部分地區(qū)在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應用中存在問題,例如:精液質量不高、輸精操作不當等等,嚴重降低了人工授精效果。因此積極做好改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1 公豬體質問題
種公豬的體質,直接決定著精液質量,如果種公豬患有睪丸炎、就會影響精液質量,甚至會導致死精,最終導致不育。因此對于種公豬,應選擇體質結實、骨骼粗壯、背腰平直,腿臀豐滿,生殖器官發(fā)育正常,無隱性疾病的種公豬,保證精液質量。
1.1.2 公豬使用年限問題
種公豬的使用年限是有限的,一般情況下,種公豬的使用年限為2~3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性欲逐漸減弱,配種能力也隨之下降。對于飼養(yǎng)管理較好的種公豬,其使用年限可適當延長至4~5年。而一些養(yǎng)殖戶為了方便及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往往在種公豬使用上延長年限,在配種頻率上過于頻繁,導致配種效率下降。
1.2.1 飼養(yǎng)條件簡陋
在飼養(yǎng)管理當中,養(yǎng)殖環(huán)境差,圈舍簡陋,光照通風不良,溫濕度不適宜,糞污清理不及時,都會導致細菌病毒大量滋生,再加上部分養(yǎng)殖人員缺乏責任心及耐心,飼喂不及時,打罵公豬,脾氣暴躁,極易導致公豬出現性抑制現象,精液質量下降。
1.2.2 營養(yǎng)不夠均衡
在種公豬養(yǎng)殖中,營養(yǎng)是否均衡是影響精液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飼料單一,營養(yǎng)不均衡,尤其是在鈣、鋅以及蛋白質補充不足的情況下,會極大的降低精液質量,影響配種效果。
1.3.1 保存方法不當
公豬精液的保存,一般分為常溫保存、低溫保存、冷凍保存。常溫保存的溫度控制在15~25℃之間,低溫保存溫度為0~5℃,冷凍保存較少應用。一般情況下,使用最多的是常溫保存,使用的設備有保溫箱、廣口保溫瓶。因此,保存溫度把握不當,高于25℃,尤其是夏天,溫度過高,就會使精子活力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母豬受孕卒。
1.3.2 運輸方式不當
當前部分養(yǎng)殖戶大多采用保溫箱加冰袋的方式來儲存和運輸精液。生豬精液對于外部溫度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溫度過低,精子往往會出現冷休克的現象,其活力及質量會明顯下降。一旦溫度過高,精子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如養(yǎng)殖戶將精液瓶隨意放置于口袋中。
1.4.1 配種時間把握不準
一般情況下,母豬發(fā)情周期為21d左右,發(fā)情持續(xù)期約為5d。當發(fā)現母豬食欲下降,尿頻,外陰部紅腫等現象,即可進行配種。最佳配種時間為:在母豬發(fā)情后12~36h,過早過晚配種,都會影響母豬受孕卒。
1.4.2 輸精操作不規(guī)范不熟練
在輸精配種前,要做好輸精管的消毒潤滑和母豬外陰清洗消毒工作,配種時要觀察輸精管是否插入陰道,插入要斜向上30o~45o旋轉,切記不能硬插,插入30cm即可。同時注意觀察精液是否出現倒流現象,如果輸精操作不當,將會影響人工授精效果。
當前有部分養(yǎng)殖場戶對豬人工授精技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要積極做好對該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得更多的養(yǎng)殖場戶意識到人工授精技術的優(yōu)勢所在,并積極學習人工授精技術。
基層畜牧管理部門要認真履行自身的職責,監(jiān)督管理種豬站,確保種豬優(yōu)質量足,完善豬群檔案,定期做好疾病檢測工作,強化對精液儲運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確保精液供應量和質量達標。
在生豬人工授精的過程當中,要適應新形勢需要,逐步重視對現代輸精工具的應用,完善的設施設備。因此基層畜牧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生豬人工授精技術的經費投入力度,針對授精站點,要配置完善的貯藏設備、保溫設備及檢測設備等等,定期檢查使用情況,及時更換不合格的設施設備,以便于更好的保障供精站冷鏈正常運轉。
在人工授精技術應用中,要確保操作的規(guī)范性,采精時,除了做好對設施設備的消毒工作,確保采精作業(yè)無菌化進行。完成采精后,要做好質量檢測工作,將精液儲存于17℃恒溫箱當中,每間隔12小時翻動1次。在配種之前,需要再次檢測精液,確保精液活力合,配種時,要使用一次性輸精管和稀釋液,合理控制好輸精速度,每次輸精量應控制在80ml左右,母豬在發(fā)情期內最好應輸精2-3次,確保受胎率和產仔數。
綜上所述,人工授精技術作為生豬品種改良的一項重要舉措,針對當前生豬人工授精技術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通過做好上述幾個方面的工作,提升生豬人工授精成功率,提高母豬繁殖力,促進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