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
(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 , 遼寧 沈陽 110024 )
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的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骨骼疼痛以及容易發(fā)生骨折為臨床主要特征[1]。老年人群是骨質疏松高發(fā)人群,其骨折率明顯高于青壯年,骨質疏松骨折給患者帶來巨大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需要采取積極護理干預措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服務意識提升,使得機械性按照醫(yī)囑開展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需求,需開展更為全面護理模式。根據以上情況,本次重點分析綜合性護理干預在骨質疏松骨折的臨床護理中作用價值,具體研究內容及結果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符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中相關規(guī)定;年齡≥60歲;同意本次護理干預措施。排除標準:精神障礙無法開展正常交流;合并重大疾病患者;不同意本次護理措施患者。將以上符合標準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63-87歲,平均(72.6±4.5)歲;觀察組3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齡61-87歲,平均(70.0±5.9)歲,比較分析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開展組間數據比較,本次護理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等,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患者出現(xiàn)骨折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部分患者需采取手術治療,因此容易產生焦慮及抗拒等情況,需加強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交流中使用鼓勵性語言以及暗示性語言協(xié)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說明骨質疏松骨折發(fā)生一般原因,臨床治療措施以及后續(xù)康復情況等,提高患者對于疾病及治療認識度,適當例舉經積極治療后獲得滿意效果的病友資料,進一步提高治療信心。(2)飲食對策。根據患者飲食愛好、家庭狀況制定針對性飲食護理干預。飲食以高蛋白、高鈣為主,對于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需控制基礎疾病,保證營養(yǎng)同時注意保持二便通暢。每天注意補鈣量,并同時補充適量維生素D,每天最佳單位為400單位。(3)運動計劃。適當運動聯(lián)合照射陽光可改善骨骼鈣含量,盡量下床活動,對于不可下床患者需在床上做被動運動,并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扣背,預防壓瘡及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發(fā)生。(4)出院護理。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發(fā)布康復基本知識,并定時在留言區(qū)回訪患者提出相關問題,及時協(xié)助患者解答日常情況。叮囑患者后續(xù)協(xié)助患者完成康復訓練,訓練內容可為慢走、太極等,運動量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制定。
3 觀察項目:(1)康復效果評價[1]。護理前及護理后1個月采取FMA評分量表評價患者運動情況,包括上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兩部分,得分越高說明運動能力越好。BI指數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考察指標為進食、洗澡、修飾、控制大小便以及穿衣等,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能力越好。(2)護理滿意度比較。以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于護理服務滿意情況,主要考察內容包括語言、主動性、護理技能等方面,總分為100分,≥90分為滿意,≥80分為一般滿意,<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5 結果
5.1 2組康復效果比較:護理前對照組FAM得分為(29.7±2.3)分,觀察組為(29.0±2.6)分,2組差異不顯著(t=0.065,P=0.092);護理后對照組為(45.6±3.1)分,觀察組為(68.9±3.4)分,組間數據差異顯著(t=12.39,P=0.000)。護理前對照組BI指數評分為(38.1±2.5)分,觀察組為(38.2±2.5)分,組間差異不顯著(t=0.062,P=0.095);護理后對照組為(51.6±3.9)分,觀察組為(80.1±4.3)分,組間差異顯著(t=16.58,P=0.000)。
5.2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39例患者中滿意18例,一般滿意14例,不滿意7例,總滿意率為82.1%(32/39);觀察組39例患者中滿意26例,一般滿意12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7.4%(38/39),2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x2=5.26,P=0.031)。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到來使得老年性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相關研究顯示[3],引發(fā)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出現(xiàn)骨折的因素較多,包括年齡、性別、飲食、跌倒、基礎疾病以及骨密度等。年齡增加為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最重要的一項因素,老年人群抵抗力差,伴隨較多疾病,因此發(fā)生骨折后恢復過程漫長。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女性雌激素會刺激成骨細胞以及推動降鈣素分泌,且絕經后女性雌激素存在分泌不足等情況,導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形成鈣水平失衡,從而提升骨折幾率[3]。低BMI患者機能脂肪含量梗死,受到外界撞擊時機能緩沖力差,導致骨折發(fā)生[4]。此外合并基礎疾病患者體質狀況差,比如糖尿病患者其機體本身防御能力較低,出現(xiàn)碰撞即可導致骨折,以上提示后續(xù)老年女性以及合并基礎疾病較多患者中需要注意其身體狀況,預防骨折事件發(fā)生。
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較差,骨折后需要愈合時間漫長,患者康復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焦慮、絕望等不良心理,影響康復進程,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本次觀察組患者使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綜合性護理干預為一種綜合多學科護理模式,其注重患者身心護理,旨在提高患者舒適性并加快康復進程?;颊咧委熤委熜杓訌娮o理干預,不良心理增加機體應激,導致體內激素不穩(wěn)定,骨生長受到限制,不利于康復。良好飲食干預可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增加機體防御能力,并增加鈣攝入量。適當運動可提高機體能力,加快康復進程;患者出院后給予持續(xù)性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并提高康復計劃執(zhí)行依從性。經以上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肢體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恢復狀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該種護理模式可加快患者康復進程,改善生活質量。此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4%,明顯高于對照組82.1%,說明綜合護理干預獲得患者高度認可,該效果對于融合護患關系,降低醫(yī)療糾紛事件發(fā)生率具有顯著性意義,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報道基本一致[5]。綜上所述,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中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可全面改善患者癥狀,獲得患者高度認可,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