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紅
(河南省南陽市南都醫(yī)院中醫(yī)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下肢靜脈曲張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本研究用通脈消瘀湯外洗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35~51歲,平均(43.24±5.36)歲;病程0.4~6年,平均(3.87±1.24)年。對照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36~52歲,平均(44.15±5.14)歲;病程0.5~6年,平均(3.95±1.3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參照《外科學(xué)》[2]。①有長期站立和使腹壓升高病史,或下肢靜脈曲張的家族史;②下肢靜脈明顯迂曲擴張,站立時更為明顯;③深靜脈通暢,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④超聲多普勒或靜脈造影示大隱靜脈迂曲擴張,瓣膜功能不全;⑤可伴有色素沉著,潰瘍,血栓性淺靜脈炎,出血,潰瘍等并發(fā)癥。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相關(guān)內(nèi)容;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年齡30~60歲;④可正常溝通交流。
排除標準:①有嚴重下肢潰瘍,深靜脈血栓,出血等合并癥;②有嚴重心,腦,腎疾??;③有精神類疾??;④妊娠期,哺乳期。
對照組用醫(yī)用彈力襪。醫(yī)用循序減壓彈力襪于晨起穿上,晚上睡覺前脫下,每天至少穿8h,靜脈曲張癥狀減輕后可適當減少穿著時間。
觀察組用通脈消瘀湯外洗。桑枝100g,桃根100g,炙黃芪60g,草烏40g,川烏40g,地龍30g,紅花30g,細辛30g,木通30g,大黃20g,甘草20g。加4000mL水,用溫火煎30min,用紗布將藥液過濾,過濾后藥液外洗患處,藥溫不高于40℃,日1劑,分2次外洗,每次20~30min。15天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
兩組均治療30天后判定療效。
臨床癥狀,包括下肢水腫、下肢沉重、靜脈團塊、淺靜脈曲張、皮膚色素沉著。
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痊愈:下肢水腫、沉重、脹痛等癥狀消失,皮膚恢復(fù)正常色澤,超聲檢查無靜脈迂曲、擴張。好轉(zhuǎn):下肢水腫、沉重、脹痛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超聲檢查靜脈迂曲、擴張有所改善。無效:下肢水腫、沉重、脹痛等癥狀無明顯改善,超聲檢查靜脈迂曲、擴張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 例(%)
下肢靜脈曲張屬中醫(yī)“筋瘤”范疇。主要表現(xiàn)為青筋壘壘、溫度稍高、筋脈色紫,如蚯蚓狀盤曲突起,形成團塊,在久坐少動、持久站立,體力勞動者多見。中醫(yī)認為,本病乃因先天稟賦不足,筋脈薄弱,加之久行久立,過度勞累,損傷筋脈,以致經(jīng)脈不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于下,瘀血阻滯脈絡(luò)擴張充盈,日久交錯盤曲而成。亦有因遠行、勞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濕,寒凝血脈,瘀滯筋脈絡(luò)道而為病[4]。治療應(yīng)以行氣活血、溫經(jīng)通絡(luò)、散寒祛瘀為主。通脈消瘀湯方中桑枝祛濕通絡(luò),桃根活血化瘀,炙黃芪益氣消腫、托瘡生肌,草烏、川烏祛風(fēng)除濕、溫經(jīng)散寒,地龍通經(jīng)活絡(luò),紅花活血通經(jīng),細辛解表散寒,木通活血通脈,大黃解毒消癰,甘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行血、活血通絡(luò)、溫經(jīng)散寒、除濕祛瘀之效。藥液外洗患處,通過皮膚進入血液,可軟化血管,改善局部營養(yǎng),恢復(fù)血液循環(huán),從而取得更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