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
早在東周時,有關(guān)“天臺烏藥”的傳說,就已經(jīng)廣為流傳。東周靈王的太子喬向往神仙的生活,他常常吹笙,美妙的曲子引來仙界的白鸞赤鳳,集于皇庭之中,翩翩起舞。后來,太子喬受仙界恩賜靈藥——天臺烏藥,羽化而登仙。
傳說中的“天臺烏藥”與“烏藥”有什么區(qū)別呢?宋代《本草圖經(jīng)》中有“烏藥,生嶺南邕州、窖州及江南,今臺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臺者為勝”的記載。原來,生長于天臺(今浙江省天臺縣)的烏藥,因療效好、品質(zhì)佳,成為全國烏藥之冠。
在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中所記載的傳說故事中,烏藥開始有了治病的藥效。相傳在漢朝浙江剡縣,劉晨、阮肇為醫(yī)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歷盡艱辛到天臺山采藥,途中偶遇兩位天仙般的女子,隨同她們來到住處桃源洞。原來,這兩名女子是天上司藥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藥烏藥。不知不覺中,劉晨、阮肇與這兩位仙女互生愛慕。一日,兩仙女將烏藥送給劉、阮二人,告之這便是能治療心痛病的靈藥。劉、阮帶著天臺烏藥回到村中。將烏藥分贈眾鄉(xiāng)親治病,療效非凡。
烏藥作為藥用,始于宋代的《開寶本草》,書中說道,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jīng)。具有順氣、開郁、散寒、止痛等功效,能治氣逆,胸腹脹滿,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shù)等癥”。明代《本草綱目》中有“烏藥能上理脾胃之氣,下通少陰腎經(jīng)”的記載?!侗静萃ㄐ芬嘣唬骸袄砥咔橛艚Y(jié),氣血凝滯,霍亂吐瀉,痰食稽留?!?/p>
中醫(yī)認(rèn)為,烏藥主要有行氣寬脹、順逆止痛、溫散肝腎冷氣、疏達(dá)腹部逆氣的作用。是常用的溫性行氣藥,兼能溫腎縮小便。
烏藥善長于治下焦屬于寒性的氣痛,臨床上最常用為溫腎治疝的要藥。對由于腎間冷氣波及肝經(jīng)而致的少腹攻痛、疝氣疼痛、睪丸冷痛墜脹等癥,可以本品配合吳茱萸、木香、青皮、炒小茴香、炒橘核、荔枝核、肉桂、川楝子等同用。
對于因寒邪侵犯脾胃,中焦寒冷,行氣不暢而致消化不好,胸腹脹痛,綿綿不休,甚則嘔吐,胃部喜暖,進(jìn)稍涼的飲食則上述癥狀加重等癥,可用本品溫散脾寒、行氣寬脹、順逆止痛。常與香附、高良姜、陳皮、半夏、神曲、生姜、吳萸等同用。對婦女受寒而致的行經(jīng)腹痛,可配合當(dāng)歸、吳萸、香附、炒小茴香、川芎、白芨、肉桂、炮姜等同用。
因腎經(jīng)虛冷而致小便次數(shù)多者(尿色不甚黃、尿道無疼痛、遇寒加重),常用本品配桑螵蛸、益智仁、山藥、五味子、山茱萸、復(fù)盆子、煅龍骨、煅牡蠣、淫羊藿等同用。
編輯:遲昊? XuDaPing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