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琳
深秋一個周末的下午,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寫著老師布置的一項又一項作業(yè),心情有些煩悶。煩躁的我,最終撐起了傘,走出家去。
剛出門,一股寒氣襲來,我撐著傘的手不自覺地哆嗦起來。這時,才發(fā)現(xiàn)已是深秋,院里道路兩旁光禿禿的樹干蒼涼沉悶,焦黃的葉子散落在路上,早已失去昔日的風采。我嘆了一口氣:唉!深秋還奢望什么活力呢?
懷著失落的心情,我漫不經(jīng)心地走著,忽見路旁一棟樓的側面墻上布滿了許多小圓片,遠遠望去,像是老人皮膚上的斑點和青筋。
我好奇地走了過去,想仔細看看那些小圓片究竟是什么?啊,原來那是爬山虎的“腳”。我頓時想起這面墻曾經(jīng)的模樣:春天的新綠,夏天的蓬勃,初秋的紅火,此時竟是這般蕭索。這些圓片狀的小“腳”只有一平方厘米那么大,此刻爬山虎的葉子早已落光,只剩下了光禿禿的藤枝和這些已發(fā)黃的密密麻麻的“小腳”們。
我依稀記得,語文課本里葉圣陶先生曾這樣寫道:“在爬山虎剛長出葉子時,這些小腳努力向前靠近,然后吸附上去,而那些沒有扒住墻的小腳就會慢慢地枯萎。爬山虎向高處爬,這些腳就向上蔓延,別看這些腳很小,卻很有力,如果不使勁拉,還拉不下來?,F(xiàn)在,它們緊緊地吸附在墻上,忍受風雨,是在為春天的萌發(fā)積蓄力量。”
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嘆起貌不驚人的爬山虎的“小腳”們。它們不像葉子那樣遠遠能讓人瞧見,只是默默支撐起這一墻的美麗。它們用自己的頑強與堅忍,構成了整墻爬山虎的支架。
深秋的爬山虎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懂得,學習必須要以一種永不言棄、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它也讓我明白,人生需要堅忍,只有扎根深處,才能打牢生命的底色,風雨不懼,笑向未來。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指導教師:楊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