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瑋,李俞濤,孫 強
(遼寧省大連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36)
甜櫻桃是北方落葉果樹中成熟最早的樹種之一,果品淡季供應市場,素有“百果之先”“春果第一枝”之美譽。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甜櫻桃因其果實色澤艷麗、風味品質(zhì)優(yōu)良、營養(yǎng)豐富、綠色無公害、經(jīng)濟效益高等倍受栽培者和消費者歡迎。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遼寧省目前甜櫻桃栽培面積約為2.07 萬hm2,主要集中在大連市;鞍山市的千山區(qū)、綏中縣的萬家和前所等地有少量栽培。隨著甜櫻桃栽培面積的逐年擴大和栽培方式的改變,其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為害也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過去的防治措施已不能適應生產(chǎn)發(fā)展的需要。為使廣大果農(nóng)更加了解與掌握甜櫻桃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與防治方法,特作如下概述。
1.1.1 發(fā)病特點
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果實和枝條。葉片受害,開始時產(chǎn)生半透明油浸狀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紫褐色或黑褐色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直徑為1~5 mm,周圍有一淡黃色暈圈??諝獬睗駮r,在病斑的背面常溢出黃白色膠黏的菌膿,后期病斑干枯,在病健組織交界處發(fā)生一圈裂紋,僅有一小部分與葉片相連,脫落后形成穿孔。甜櫻桃露地栽培多于5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如果天氣干旱,病勢進展緩慢;進入雨季(8—9月)發(fā)病較為嚴重。
1.1.2 防治方法
(1)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秋季落葉后徹底清除枯枝、落葉,剪除病枝,集中后在園外燒毀,消滅越冬菌源。(3)發(fā)芽前噴1 次5~10°Be 石硫合劑; 花后半個月,每隔10 d 左右噴1 次6%春雷霉素水劑1 000 倍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可結合真菌性病害防治進行復配用藥;果實采收后的防治見褐斑性穿孔?。毦圆『?,果農(nóng)習慣使用農(nóng)用鏈霉素,但經(jīng)多年使用,該藥的藥效有所下降,尤其是高溫下效果較差。應注意輪換用藥。
1.2.1 發(fā)病特點
主要為害幼嫩葉片,亦為害新梢和果實。病菌侵染后,葉面初生針頭狀大小的紫色斑點,隨著葉片發(fā)育病斑逐漸擴大為圓形褐色斑,周緣產(chǎn)生離層而脫落,形成褐色穿孔,邊緣不整齊。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葉上或受害枝梢的病組織內(nèi)越冬,翌年春天甜櫻桃展葉后,隨著氣溫的回升和雨季的到來,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病部可多次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連續(xù)進行侵染。一般5—6月開始發(fā)病,7—8月發(fā)病最重。如果雨水較多、高溫高濕,很易造成病害流行。
1.2.2 防治方法
發(fā)芽前噴1 次5~10°Be 石硫合劑; 在落花后至采收前,葉面噴施60%唑醚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1 000 倍,或25%咪鮮胺乳油2 000 倍、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 000 倍液。上述藥劑交替使用,間隔10 d,連用3 次左右。要特別注意,三唑類(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丙環(huán)唑、苯醚甲環(huán)唑等)殺菌劑須在采果后使用。細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是常見的兩種病害,果農(nóng)較難識別,且發(fā)病期重疊,容易混淆。因此復配用藥效果好(見細菌性穿孔?。?。采果后,即6月末7月初,噴布1∶2∶200倍量式波爾多液1 次;間隔20~30 d,視病情再噴43%戊唑醇懸浮劑4 000 倍+6%春雷霉素水劑1 000 倍液1次;8月下至9月初再噴布1∶2∶200 倍量式波爾多液1次。
1.3.1 發(fā)病特點
主要發(fā)生在主干和主枝樹杈處,以及病害、蟲害、凍害造成的傷口部位。主干、主枝發(fā)病后,病部呈暗褐色、腫脹,在表皮組織處分泌出半透明膠狀物質(zhì),并于樹體黏在一起,枝干皮層及木質(zhì)部逐漸變褐、干枯,導致樹勢衰弱,嚴重時枝干枯死。該病為生理病害,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濕度過大、氮肥施用過量及剪鋸口、病蟲傷口、凍害、日灼等均易引起發(fā)病。流膠病在整個生長期均可發(fā)生,6—8月為高發(fā)期,雨季發(fā)病最重。不同砧木、不同品種甜櫻桃對流膠病的發(fā)生有明顯差異性,‘紅艷’抗流膠病能力最強,‘美早’‘紅燈’‘巨紅’‘雷尼’‘晚紅珠’次之,‘佳紅’‘紅蜜’較差;砧木馬哈利抗流膠病能力最強,本溪山櫻、‘吉塞拉6號’、大青葉次之,萊陽矮櫻最差。
1.3.2 防治方法
(1)選擇地勢高、土壤通氣性好、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栽植櫻桃樹,低洼地應臺田栽培。(2)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強化樹體保護,如涂白、綁草把、噴防凍劑等,避免凍傷和日灼;對修剪、機械損傷造成的傷口及時涂抹保護劑。(3)選用抗病的品種及砧木。品種如‘紅艷’‘美早’‘紅燈’‘巨紅’‘雷尼’‘晚紅珠’‘砂蜜豆’等比較抗流膠病,砧木如馬哈利抗性最強,本溪山櫻、‘吉塞拉6號’次之。(4)發(fā)芽前用10°Be 石硫合劑噴施樹干;及時刮除發(fā)病部位膠塊,病斑處涂腐必清10 倍液,或1%硫酸銅溶液、石硫合劑原液,并用塑料薄膜綁縛,每隔10 d 左右涂抹1 次,連續(xù)二三次。
1.4.1 發(fā)病特點
根癌病的病原是根癌農(nóng)桿菌,在病組織中越冬,通過各種傷口(斷根,地下害蟲,根部病害)侵入寄主體內(nèi),在根部形成瘤體,也長在根頸部;特殊條件下也長在地上部。長在根頸部或主根周圍的瘤體較大,將削弱樹勢。如果負載量過大,且肥水不足,會引起葉色變黃,提早落葉,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嚴重時整株死亡。如果瘤體長在側根及須根上,且較小,在肥水供應充足、樹勢較強時,樹的地上部不表現(xiàn)癥狀,也不會影響開花坐果和樹體壽命。中性和微堿性土壤較酸性土壤發(fā)病輕,菜園土、重茬地發(fā)病重。發(fā)病還與砧木有關,馬哈利砧木抗病性強,中國櫻桃和本溪山櫻次之,‘考特’最易發(fā)病。
1.4.2 防治方法
防治應以預防為主。育苗圃應選擇沒有病害、不積水、未育過苗的沙壤土地塊。苗木出圃要嚴格檢疫,如果發(fā)現(xiàn)帶瘤的苗木應集中燒毀,并對土壤及未帶瘤苗木用K84(根癌靈)消毒。建園要選用馬哈利、本溪山櫻、‘吉塞拉6號’等作砧木的苗木。苗木栽植前用K 84(根癌靈)20~30 倍蘸根處理。每年增施有機肥,及時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1.5.1 發(fā)病特點
為害櫻桃的病毒有多種,不同病毒侵染癥狀表現(xiàn)各異,生產(chǎn)上經(jīng)常是多種病毒復合侵染。櫻桃病毒病的植株常表現(xiàn)為坐果少、果實小,葉片出現(xiàn)斑駁、失綠、卷葉、扭曲、破碎、壞死、穿孔,樹體流膠,樹勢衰退,叢簇,骨干枝或整株死亡等。病毒病的傳播途徑較為廣泛,通過帶毒的繁殖材料、種子和花粉、蟲害(葉蟬、綠盲蝽等)及剪鋸口傳播,一旦被病毒侵染,樹體終身帶毒。有些病毒感染植株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癥狀,主要是不同品種、砧木對病毒的抗性有差異,以及氣候因子的影響等。
1.5.2 防治方法
目前,國內(nèi)外針對病毒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培育無病毒母本樹、栽培無病毒苗木、制定檢疫法規(guī)、杜絕病毒侵入和擴散是防止果樹病毒病發(fā)生的主要途徑。一是隔離病源和中間寄主,一旦發(fā)現(xiàn)和經(jīng)檢測確認的病樹,要實行嚴格隔離;數(shù)量少時則予以鏟除。觀賞性櫻花是小果病毒的中間寄主,在甜櫻桃栽培區(qū)不宜種植。二是絕對避免用帶毒的砧木和接穗繁育苗木,防止嫁接傳播病毒。繁育甜櫻桃苗木時,應建立隔離的無病毒根砧圃、采穗圃和繁殖圃,以保證繁育的材料不帶病毒;尤其是建園,一定要選用無病毒苗木和接穗。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樹體抗性,對土壤、工具進行消毒。
2.1.1 發(fā)生特點
以雌成蟲和若蟲群集固定在櫻桃的枝條和樹干上吸食汁液為害,葉片和果實上發(fā)生很少。枝條和樹干被害后,樹勢衰弱;蟲口密度大時造成枝干枯死。遼寧大連地區(qū)桑白蚧1年發(fā)生2 代,以第2 代受精雌蟲于枝干被害部位越冬,5月下旬—6月上旬出現(xiàn)第1 代若蟲,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2.1.2 防治方法
冬季用硬毛刷刷除越冬成蟲,或用95%機油乳劑50~70倍液涂干; 發(fā)芽前噴10°Be以上的石硫合劑;5月上中旬(硬核期)全樹噴布24%螺蟲乙酯懸浮劑3 000倍液(效果最佳),或在5月末至6月初(第1 代孵化盛期)介殼下卵粒變成粉紅色后,枝干(尤其是枝干背部)及枝杈處噴施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6 000 倍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 倍液,均有效(此時出卵若蟲尚未分泌蠟粉,抗藥能力差)。但需注意,噴布時要均勻、細致、周到。
2.2.1 發(fā)生特點
以幼蟲在樹干、大枝內(nèi)蛀食為害,糞便塞滿蟲道。有的從蟲道孔內(nèi)排出大量糞便,堆積于樹干基部;有的糞便從皮縫擠出。被蛀食的樹干、大枝蛀孔處易發(fā)生流膠,樹體衰弱;為害嚴重時死枝或死樹,甚至全園毀滅。紅頸天牛二三年發(fā)生1 代,主要以各齡幼蟲在枝干內(nèi)越冬。遼寧地區(qū)7—8月為成蟲發(fā)生盛期。
2.2.2 防治方法
(1)秋末至初冬或早春(溫度太低有結冰現(xiàn)象,影響樹干的粘著力)在樹干和主枝上噴涂松爾膜(四川國光農(nóng)資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可有效防止天牛、介殼蟲等害蟲在樹干上產(chǎn)卵或附著,同時可以保護傷口,還有防凍害、防日灼的作用。(2)熏殺幼蟲。生長季經(jīng)常檢查樹干,發(fā)現(xiàn)有新鮮、細小蟲糞排出,應及時挖出初孵幼蟲,并對傷口涂抹石硫合劑原液;當蟲洞較深時,用鐵絲掏出蟲糞,塞入蘸50%辛硫磷的棉球或磷化鋁藥片1 g,然后用泥將蟲孔密封,以殺死蛀入木質(zhì)部的幼蟲。(3)捕殺成蟲。在7—8月成蟲羽出盛期或大雨前進行人工捕捉;采收后,在枝干上噴布透翠鉆蛀性害蟲套裝(樹皮穿透劑+毒死蜱·噻嗪酮乳油)30 倍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每隔10 d 1 次,共二三次。
2.3.1 發(fā)生特點
金龜子類害蟲種類比較多,危害程度也不同。成蟲主要為害花、果、葉片。成蟲食性雜,食量大,并具有群食習性。如銅綠麗金龜子、小青花金龜子主要為害葉片,白星花金龜子主要為害果實,蘋毛金龜子主要為害花朵和葉片,黑絨金龜子主要為害苗圃幼苗和新栽小樹。幼蟲(蠐螬)啃食櫻桃根系及根頸表皮,影響樹勢、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嚴重時導致植株死亡。經(jīng)多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遼寧省櫻桃園構成危害的主要是灰胸突鰓金龜子和毛黃脊鰓金龜子的幼蟲(蠐螬)。幼蟲(蠐螬)活動與土壤溫度有關,當?shù)乇頊囟壬仙? ℃時即開始活動為害,適溫20 ℃左右,當?shù)販剡_到25 ℃以上時,向深土處移動,待深秋地表溫度下降時再次上移到土壤上層為害。6—11月均是幼蟲為害期。
2.3.2 防治方法
成蟲防治 成蟲發(fā)生期(4—9月),可利用物理防治,懸掛黑光燈或普通的殺蟲燈進行誘捕;也可利用其假死習性,組織人力于清晨或傍晚振落捕捉,集中消滅;在樹上噴藥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劑1 500~2 000倍,或西維因可濕性粉劑600 倍、20%殺滅菊酯3 000倍液;果實成熟時,在樹上懸掛糖醋誘盆,利用糖醋液(糖∶醋∶殺蟲劑∶果酒∶水=1.5∶1∶1∶10)誘殺。
幼蟲(蠐螬)防治 在幼蟲的低齡期(5—9月),選擇48%毒死蜱乳油500 倍或50%辛硫磷乳油300 倍液灌根,也可澆灌昆蟲病原線蟲、白僵菌進行生物防治。
2.4.1 發(fā)生特點
主要危害櫻桃果實。成蟲將卵產(chǎn)在櫻桃果皮,卵孵化后,幼蟲先在果實表層危害,然后向果肉蛀食,隨著幼蟲的蛀食危害,果肉逐漸軟化,稍用力擠壓果實,即可冒出汁液,使果面濕黏。當氣溫穩(wěn)定在20 ℃左右,地溫15 ℃左右時,成蟲數(shù)量增大。在遼寧果蠅一般在5月中下旬開始羽出,6月下旬危害嚴重,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果實成熟度的增加危害加重。
2.4.2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通過平衡施肥、科學修剪等措施,改善樹體營養(yǎng)和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體抗蟲能力。果實成熟時及時采收,并清除果園中的落果、爛果,集中帶出園外深埋。(2)注重品種選擇。對面積不大的櫻桃園盡量選擇中、早熟品種,如‘明珠’‘狀元紅’‘美早’‘佳紅’等。(3)防治以消滅成蟲為主。在果實成熟前7~10 d,利用糖醋液(糖∶醋∶殺蟲劑∶果酒∶水=1.5∶1∶1∶10)誘殺,建議每666.7 m2懸掛40 個左右,懸掛高度為1.5 m 左右;或懸掛粘蟲板,每666.7 m2懸掛50 個左右,規(guī)格為20 cm×25 cm,距地面1.5~2.0 m。藥劑防治一般在5月下旬以后,每隔10 d 地面噴灑0.6%苦參堿水劑1 000 倍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倍液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