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倩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家做客。老舍看到齊白石臥室里掛的《放牛圖》后暗暗稱奇,畫名雖為“放?!保珗D中一沒有“牧童”,二沒有“黃?!?,畫作上只繪制了一個放著韁繩的長凳,凳子上方是相映成趣的一簇綠葉紅花。這幅沒有牛,也沒有牧童的畫,給人留下了足夠想象的空間:長凳上只放著一根韁繩,或是牧童太貪玩了,或是牛掙脫了韁繩,牧童找牛去了。
這就是齊白石的高超之處,用寫意的手法將牧童和牛呈現(xiàn)在畫作之外,又能讓人看出這是在放牛。此畫不愧為一幅神來之作。
齊白石見老舍一言不發(fā)地欣賞著《放牛圖》,心想著這老舍肯定是看懂這幅《放牛圖》了,他也就默默地等待著老舍的夸贊。沒想到,老舍不但沒有夸他,還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老舍說:“您畫的《放牛圖》,不見牧童和牛,卻留下了韁繩做尾巴,讓人看出了其中端倪。現(xiàn)在,我想請您作畫一幅《美人圖》,同樣,畫面上不能有美人出境。但這一次要加大點難度,畫面里不能有美女的發(fā)絲出現(xiàn)。沒了這個尾巴,看您如何教人看出這是一幅《美人圖》?”
老舍的“考題”著實有點難。細(xì)數(shù)歷朝歷代的美人,都只有名,而沒有留下真實的照片。幾乎所有的美人圖都是“閉月羞花”之類,都重在形的刻畫。當(dāng)下,老舍這么一逼,真讓齊白石為難:歷史上還真的不曾有不見美人而稱作《美人圖》的畫作。沒有成品可以借鑒,又要畫出符合條件的《美人圖》來,不難才怪呢?
齊白石心里沒底,只好連連推辭,說現(xiàn)在畫不了??衫仙釁s不依不饒:“《放牛圖》講究的是意境,用韁繩來寫意。不能用發(fā)絲來代替美人,您就不能想想其他的嗎?只要再想一想,畫一幅有美卻不見美的《美人圖》出來,于您而言,絕非難事。”
老舍的話都說這個份上了,齊白再推辭就不太好了。于是,畫案前,齊白石提筆凝思。忽地,飽蘸濃墨的畫筆如走蛇般在畫紙上左右擺動起來。老舍在一旁慢慢地就看呆了,只是一個勁兒地夸著:“好,好,好!”齊白石書上“美人圖”三個字的點睛之筆后,畫面真的“活”了起來。
這幅《美人圖》的整個畫面是一只插著紅櫻的花瓶,這個花瓶形似美女的纖腰,裊娜多姿,媚態(tài)百出,令人浮想聯(lián)翩。顏色艷麗的紅櫻楚楚動人,宛如美人妖艷的面龐?!懊摹迸c“艷”相疊加,仿佛就是美女的化身,一個活脫脫的絕世佳人。雖然沒有美人出鏡,但是花瓶和紅櫻不僅讓人聯(lián)想起美人妖嬈的身段,更能想到美人插花時素手纖纖的模樣。
這幅《美人圖》完全畫到了老舍的心坎里,他是一點毛病也挑不出來。
齊白石構(gòu)思奇妙,含蓄獨特,以小見大,以虛襯實的畫法令人叫絕。他以韁繩喻放牛,以花瓶喻美人,既是藝術(shù),又是文學(xué),更是人生。放牛圖無牛,美人圖無美人,這就是畫畫的至高境界,意境幽遠(yuǎn),意味深長。這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