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謝華安院士來到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位于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zhèn)的水稻育種基地調研。該基地是水稻所水稻分子育種研究室的育種基地之一,已進行了十多年的科研試驗,主要進行新品種的適應性篩選、品比和新材料的加代選育。基地四周都是香蕉林,具有天然的隔離屏障,在此進行不育系繁殖和少量制種,不僅能夠保證種子的純度和質量,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工隔離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謝院士來到試驗田,深入基地的田間地頭,了解2020年在試驗地種植的材料類型、規(guī)模和試驗目的,詳細詢問試驗地病蟲害、水源和勞動力等與試驗相關的條件情況;告訴科研人員要善于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吃苦耐勞,多向老一輩育種家學習經驗,多與種子企業(yè)、米業(yè)和生產農戶交流,多了解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多發(fā)現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并善于解決問題。謝院士一邊向基地的科研人員傳授經驗,一邊在田間選種并作田間記號,給基地的科研人員上了一堂生動的現場教學課。
水稻育種是一個需要作物遺傳、栽培、植保等多學科交叉協(xié)作的系統(tǒng)學科。一個新品種的選育需要經過多重的鑒定和篩選方可推向市場,適應性的篩選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水稻育種往往需要在不同地點、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進行篩選和品比,以選育出適應性強、抗性好、品質優(yōu)良的水稻新品種。近年來,在商業(yè)化育種的大背景下,行業(yè)競爭壓力日趨加劇,對育種而言,選育一個能夠真正應用于生產的水稻品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多重生態(tài)壓力的選擇成為了水稻育種中一個常用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為提高育成品種的應用周期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