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鵬,王洪飛,陳春霞,鄭菲艷,董瑞霞,游晴如,黃庭旭,涂詩航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紫兩優(yōu)737系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紫糯不育系紫392S與紫糯恢復系福恢737配組育成的雜交紫糯稻品種,2020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200067)[1]。經福建?。?]、云南省[3]多地試種示范,表現產量高、適應性廣、稻米適口性好等優(yōu)點,且稻米種皮紫黑色,富含花青素。在新時期,中國農業(yè)產業(yè)轉型升級、食物“營養(yǎng)強化”、藥食同源食品行業(yè)發(fā)展和稻米市場細分的大背景下,培育和推廣更多的特種稻已成為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重要產業(yè)模式。介紹了紫兩優(yōu)737在仙游縣作中稻示范表現和高產栽培技術。
紫兩優(yōu)737作中稻種植的示范片地點位于仙游縣鐘山鎮(zhèn)南興村,示范面積1.33 hm2,三面環(huán)山,平均海拔600多m,現經莆田市九仙谷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形成了稻田平整、機耕設施完好的連片示范種植區(qū)。由于海拔高,氣候條件特殊,水質優(yōu)良,水稻一年一熟,稻米顆粒飽滿、色澤油亮、松軟醇香、有機質含量高,是遠近聞名的優(yōu)質稻米產區(qū)。
2020年紫兩優(yōu)737在仙游縣南興村作中稻示范種植,整體表現群體整齊、劍葉挺直、株高適中、抗倒伏能力強、結實率高等優(yōu)點。2020年9月30日,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組織同行專家對紫兩優(yōu)737核心示范片進行產量現場測產驗收,經田間考察,選擇有代表性的3塊田,實割面積分別為547.74 m2、376.52 m2、614.50 m2,經脫粒、揚凈曬干、稱重,三塊田加權平均,干谷平均產量9 184.35 kg/hm2,比紫兩優(yōu)737參加福建省晚稻區(qū)試2 a平均產量(7 505.40 kg/hm2)增產1 678.95 kg/hm2,其產量、抗倒伏能力明顯優(yōu)于當地連年種植的黑糯品種。同時,紫兩優(yōu)737在寧化縣[1]作晚稻種植、福州[2]作早稻、云南[3]高原種植均表現產量高,各地試驗示范表明,紫兩優(yōu)737具有較強的豐產、穩(wěn)產性以及廣適應性等優(yōu)點。
2.2.1 生育期 紫兩優(yōu)737屬于晚秈遲熟兩系雜交水稻,屬基本營養(yǎng)型。在仙游縣中高海拔地區(qū)作中稻種植,5月11日播種,秧齡25~30 d,8月15日始穗,9月28日成熟,全生育期141 d左右。
2.2.2 主要農藝性狀 紫兩優(yōu)737在仙游縣作中稻種植,田間表現莖稈中粗,分蘗力好,劍葉內卷挺直,葉色翠綠,成穗率高,抗倒伏能力強,產量高,后期落色好。調查示范片群體,紫兩優(yōu)737平均株高103.3 cm,每667m2有效穗19.3萬,成穗率72.3%,穗長23.6 cm,每穗總粒數184.7粒,每穗實粒數146.3粒,結實率79.21%,千粒重25.6 g。
2.2.3 抗逆性 福建省晚稻2 a區(qū)試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表明,紫兩優(yōu)737感(S)稻瘟病。2020年在螟蟲、稻飛虱偏重發(fā)生的情況下,紫兩優(yōu)737在仙游縣示范種植,均未發(fā)現稻瘟病危害,同時二化螟、卷葉螟危害明顯輕于當地其它種植品種,在陰雨寡照氣候下,其抗倒伏能力明顯優(yōu)于當地種植的黑糯品種;在寒露風提前來臨,紫兩優(yōu)737表現耐寒性強,熟期落色好。
2.2.4 稻米品質表現 經福建省區(qū)試取樣檢測,紫兩優(yōu)737糙米率79.3%,整精米率65.1%,堿消值7.0級,膠稠度97 mm,直鏈淀粉含量2.1%,糙米紫黑色[4]。示范片海拔600多m,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有利于生產優(yōu)質稻米。紫兩優(yōu)737表現顆粒飽滿、色澤油亮,稻米糯性好、口感佳。
紫兩優(yōu)737在福建省仙游縣作中稻栽培,一般大田用種量為15.0~22.5 kg/hm2,秧田播種量應控制在112.5 kg/hm2以內,在中高海拔地區(qū)種植從4月中旬至5月初均適宜播種。播種前曬種1~2 d,同時用0.4%濃度的多菌靈藥液浸泡消毒2 h,清水洗凈,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率和出苗整齊度。該品種穎殼較厚,出芽速度慢,應加長浸種、催芽時間,一般浸種24 h、催芽40 h,催芽破胸溫度保持在32℃左右為宜,確保秧田出苗整齊。
培育健壯多蘗秧苗是確保高產的前提。4月中旬播種宜采用拱架農膜保溫,防治夜間溫度偏低影響秧苗,天氣晴朗防止溫度過高燒苗;5月播種宜采用拱架防蟲網覆蓋秧苗,有利于防治蟲害發(fā)生。秧田整地做秧畦時施復合肥225 kg/hm2作基肥(N-P2O5-K2O=15-15-15);秧田采用濕潤育秧法,初期畦溝中覆淺水不沒過秧畦面,保持畦面濕潤,待秧苗長至1葉1心后根據情況進行灌溉,注意防治福壽螺危害,同時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50~175 g/hm2(對水700 kg),促苗分蘗;2葉1心和移栽前3~5 d各施尿素50 kg/hm2、三元復合肥30 kg/hm2,并每公頃噴施45%咪鮮胺水乳劑、50%吡蚜酮150 g 和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300 g對水700 kg,均勻噴霧,防治稻瘟病、稻癭蚊、稻飛虱等病蟲害。
紫兩優(yōu)737在中高海拔種植,秧齡控制在25~30 d,移栽葉齡5~7葉,確保每穴2~3粒谷苗,插足基本苗150萬/hm2,根據當地常年風向安排株行方向,株行距按16.7 cm×30.0 cm,以有效增加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有利于植株生長健壯,提高結實率,提升稻米品質。
秧苗帶水移栽,采用淺水灌溉至秧苗返青,水深控制在4 cm左右,促進分蘗早發(fā)多發(fā),夠苗烤田至泥土發(fā)白覆水,提升抗倒伏能力,后期保持干濕交替,養(yǎng)根保葉,收割前5~7 d排水烤田,切忌提前斷水影響稻米品質。
增施磷鉀肥是提高紫黑米品質的一項重要措施。施肥原則參照王洪飛等[1]原則,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適施穗肥,達到促進早分蘗,增加有效穗和穗實粒數??刂剖┘兊?50 kg/hm2、三元復合肥450 kg/hm2,基肥與追肥按6∶4為宜。
紫兩優(yōu)737感稻瘟病,應著重加強稻瘟病、螟蟲及稻飛虱的防治。重點在秧苗期防治稻葉蟬、稻飛虱及苗瘟等,防止蟲帶毒傳染南方矮縮?。灰圃院?5 d內每公頃噴施吡蚜酮150~180 g和75%三環(huán)銼可濕性粉劑300~350 g對水700 kg噴霧,重點防治2次螟蟲、葉瘟和稻飛虱。水稻破口前及齊穗期用啶氧·丙環(huán)唑殺菌劑150~200 g/hm2和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對水700 kg各防治1次穗頸瘟及稻曲病。
稻谷八到九成熟時,適時采用收割機收割,自然曬干收庫保存,確保稻米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