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缺乏對該病認識 脂溢性角化病誤診原因主要是缺乏對該病認識,加之其臨床和病理組織學表現分為多種類型,疾病本身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易導致誤診。脂溢性角化病誤診為各類疾病的主要原因:①誤診為色素痣:多數脂溢性角化病皮損均有色素異常,病程越長,色素越深,易誤診為色素痣,可能是因皮損中腫瘤壞死因子、內皮素轉換酶mRNA和蛋白質表達水平高于正常,從而致內皮素-1增加,內皮素-1是角質形成細胞分泌的具有刺激黑素細胞增殖和產生黑色素能力的因子,可使脂溢性角化皮損顏色加深,導致脂溢性角化病與色素痣表現極為相似而誤診。②誤診為其他良性皮膚?。焊餍椭缧越腔≡谏卦黾硬幻黠@時,特別是棘細胞型和扁平型脂溢性角化病臨床表現與扁平疣或日光性角化病相似,在皮疹粗糙或疣狀增生時又與尋常疣易混淆。角化過度型脂溢性角化病伴有角囊腫和角栓明顯時易誤診為角化棘皮瘤。③誤診為皮膚惡性腫瘤: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皮損主要位于頭面部,在炎癥反應明顯時,易與部分惡性腫瘤相混淆。此時,皮損突然增大,常伴結痂和潰爛,臨床上易誤診為惡性黑素瘤、基底細胞上皮瘤及鱗癌等。
1.2未選擇特異性檢查項目 脂溢性角化病確診需病理檢查。對于單發(fā)病例,臨床醫(yī)師可能未選擇病理檢查手段,僅根據皮損改變作出診斷。脂溢性角化病老年人多發(fā),高齡患者由于病程漫長,臨床上不典型者居多,常忽略行病理檢查。另外,老年患者對活組織病理檢查依從性較差,也可能是未及時行病理檢查的原因之一。在臨床診斷時,當遇及疑似該病患者時應及時行活組織病理檢查。
脂溢性角化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但錯誤診斷可能會因過度診療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損害,故臨床醫(yī)師需要提高防范誤診意識。
2.1提高對該病認識 脂溢性角化病屬于一種良性皮膚腫瘤,臨床和病理組織學表現多種多樣,故應加強皮膚科醫(yī)師對皮膚病理組織學的學習,掌握其病理組織學改變。臨床應將脂溢性角化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學特征作為??漆t(yī)師特別是基層皮膚科醫(yī)師繼續(xù)教育的內容,因提高對該病認識是減少誤診的關鍵。
2.2重視詢問病史及??茩z查 脂溢性角化病好發(fā)于老年人和日光暴曬部位,病史一般較長。臨床醫(yī)師接診老年疣狀皮損患者時,應注意仔細詢問病史,皮疹形態(tài)的觀察至關重要,特別要注意病程中皮損是否有破潰、出血和結痂情況,因脂溢性角化病屬于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瘤,一般不會出現破潰、出血,如出現上述情況,需警惕與皮膚惡性腫瘤鑒別。
2.3認真鑒別診斷 脂溢性角化病易與色素痣、尋常疣和基底細胞癌等疾病相混淆,鑒別要點如下:①色素痣:色素痣是由痣細胞組成的良性新生物,基本皮損一般為直徑<6 mm的斑疹、丘疹,呈疣狀或乳頭瘤狀,根據痣細胞的分布部位,可將其分為皮內痣、交界痣、混合痣,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痣細胞,可與脂溢性角化病鑒別。②尋常疣:初起為針尖大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硬固,高出皮面,灰黃或污褐色。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明顯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和顆粒層上方可見空泡化細胞和透明角質顆粒,與脂溢性角化病較易鑒別。③基底細胞癌:好發(fā)于老年人日光暴曬部位,早期為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樣隆起邊緣的圓形斑片,表皮較薄。皮膚惡性腫瘤一般有A、B、C、D的特點,A即不對稱性,B即邊界不清,C即顏色不均勻,D即直徑>0.5 cm;而且惡性腫瘤皮損可能出現破潰、出血和結痂情況;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瘤細胞團塊排列成柵欄狀,基底樣細胞異形性明顯,可見明顯收縮間隙,與脂溢性角化病較易鑒別。
2.4及時行皮膚鏡檢查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皮膚鏡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查色素性皮膚病的方法,可用于色素性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特別是色素性脂溢性角化病的檢查,特異性較好;皮膚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診斷脂溢性角化病的金標準。臨床醫(yī)師接診日光暴曬部位出現扁平疣狀或乳頭瘤狀皮損老年患者時,應及早行上述特異性檢查,以獲得病理組織學診斷依據,提高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