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丞
有人愛堅守崗位的路燈,有人愛無私奉獻的春蠶,還有人愛不慕名利的花生……而我卻愛爺爺家那樸實無華的老灶頭。
說起老灶頭,那可是個大家伙,它寬約兩尺半,長約五尺。它有兩個鑲嵌在灶臺上的大鐵鍋;鍋蓋是由篾匠在割圓后的木板上箍上幾層竹片制成的,看似有點粗糙,卻很好用;鍋下是爐膛,是燃燒秸稈的地方,火在四周蔓延開來,升起的煙,便從煙囪里飄出,順帶飄出來的便是菜香了。聽爸媽說,他們小時候沒有液化氣灶,家家戶戶都用老灶頭。每天傍晚,鄉(xiāng)村里都是一派炊煙裊裊的景象。
這看似樸實無華的老灶頭,承載了爸媽美好的回憶,也記錄了我快樂的童年。
在上小學(xué)之前,是爺爺帶著我長大的。爺爺是個樸實的農(nóng)民,而我?guī)缀趺刻於嫉葼敔斚碌鼗貋恚缓罄p著爺爺給我炒雞蛋吃。爺爺不管多么疲憊,都會笑著用滿是老繭的粗糙的手,撫摸我一下之后,二話不說,默默地就開始在老灶頭前忙活開來。我圍著爺爺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聽著鍋中滋滋作響的雞蛋,覺得那是一種人間最美妙的聲音,還纏著爺爺把我抱起來,只見鍋中雞蛋呈現(xiàn)出一種讓人垂涎欲滴的金黃色。爺爺放下我后,我又轉(zhuǎn)身去看爐膛,那熊熊的烈火,雞蛋的美味,讓我欲罷不能。
冬天,北風(fēng)呼嘯,正是吃羊肉的好時節(jié)。爺爺處理好辛苦飼養(yǎng)一年的肥羊,把一家人都叫回家中。我拿起一張板凳守在老灶頭的爐膛前,看爐膛里那默默燃燒的火焰,感到無比的溫暖。爺爺在灶頭前又是準備佐料,又是翻炒羊肉,忙得不可開交。媽媽在灶頭旁幫忙,準備著碗筷。爸爸就在老灶旁用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那天的羊肉特別好吃,爸爸說,這是爺爺辛苦了一年用青草喂養(yǎng)肥羊的功勞。媽媽說,這是老灶頭和爺爺手藝的功勞。爺爺笑了,他什么都沒說。
進了城后,家家戶戶用上了煤氣、天然氣。老灶頭帶給我的美好回憶,卻永遠刻在我的心中,因為它就像爺爺那樣的農(nóng)民似的,樸實無華,默默付出。
(指導(dǎo)老師:王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