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景云年間,潤州刺史韋詵很想整頓風紀,苦于人手不夠,就想擴充監(jiān)督人手。有一天,時逢假日,晴空萬里,韋詵便裝帶著隨從到外面走走。只見附近一家后院里有人正在菜園中埋藏著什么。隨從回答說:“這里是參軍裴寬居住的地方?!?/p>
韋詵又說:“那好,咱們?nèi)枂査麄冊诼袷裁礀|西?”韋詵帶著隨從一同前往裴寬住的院子。韋詵問裴寬:“你這是埋什么東西呢?”裴寬見是刺史大人,放下手中的工具連忙回答:“有人來找我辦事,送了幾斤鹿肉,那個仆人見我執(zhí)意不肯收下,便放在門口就走了。我不敢欺瞞世人,又無處退禮,干脆把它埋掉算了,再去托人捎話感激對方,我也就沒有違逆內(nèi)心的道德。”
韋詵的隨從嘟囔了一句:“不就是幾斤鹿肉嗎?受之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裴寬認真地說:“今日接受幾斤鹿肉,明日就可接受幾十斤鹿肉,再往后胃口變大很可能就會接受‘金鹿。那就不是接受禮品的問題,而是接受賄賂的大是大非。只要接受了人家的鹿肉,再想拒絕不給人家辦事,就由不得自己了。正所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埋鹿肉只是擺明自己不收受任何禮品的態(tài)度。”言下之意,你送多少鹿肉,我就埋掉多少鹿肉。當送禮人看到自己的鹿肉被埋掉,以后就沒有人再會給他送禮,因為人們知道:這家伙油鹽不進。
韋詵聽后贊嘆不已,高興地對隨從說:“我要找的人已經(jīng)找到了?!焙芸炫釋挶惚惶釘y擔任案查判官一職。他上任后果然不負“韋”望,拿下好幾個貪官污吏。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