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維堂
(吳堡縣紅棗生產服務中心 陜西榆林 719000)
在實現農業(yè)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中,核桃經濟林建設為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在核桃經濟林發(fā)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顯性問題,對種植成果、核桃豐收造成一定影響的同時,還影響了我國農業(yè)經濟建設的宏觀戰(zhàn)略。鑒于此,筆者針對我國核桃經濟林建設,提出了綜合管理技術措施,以此加強核桃經濟林發(fā)展。
試驗地共有123 戶,在核桃經濟林管理中,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綜合管理技術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了該試驗地沒有采用相應的栽培技術,造成土壤肥力嚴重下降。當樹木強度較弱時,樹勢衰弱,座果率低,生理落果多,且在產量低的情況下較不穩(wěn)定。若長時間沒有對果樹進行成型和修剪,核桃的結果部分外移的同時,結果面積小,光能、空間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病蟲害較為嚴重,在試驗地中,由于缺乏先進的綜合管理技術手段,葉、果、枝、干、稍部均有病蟲害發(fā)生,被害株率達到60%左右,嚴重地方達到了100%。核桃舉肢蛾的發(fā)生率較高,蟲果率達到35%,對該核桃經濟林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2.1 結合核桃樹對氣候條件的要求
核桃林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高,在選擇種植地地的過程中,溫度應保持在9 ℃~15 ℃以上,最低溫度應為-2 ℃~35 ℃,霜期應少于150 d,海拔高度應在600 m 以上,年降雨量應為800 ml。
1.2.2 結合核桃樹的土壤需求
核桃樹對土壤的適應性較高,但核桃樹是根系較深的果樹,抗旱性較弱。因此,在土壤選擇過程中,應選擇土壤厚,肥力高,有機質豐富,持水能力強的壤土。
1.2.3 結合核桃樹對水分的要求
在選擇種植地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地下水位。地下水不應過高或小于1 m。在花園建設過程中,應選擇坡度平緩,交通便利的種植區(qū)。此外,考慮到核桃是一種嗜光的果樹,對陽光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山地花園的建設中,選擇南向作為種植區(qū)。
品種的良好性直接決定了結果的品質、質量以及生產性狀,因此,在選擇核桃品種中,相關人員應結合種植的情況、地區(qū)氣候以及種植要求,對核桃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
在品種選擇中,選擇品種優(yōu)良的核桃樹品種,根據氣候條件和集體種植的當地條件進行品種選擇。選用品種適應性強,產量豐富,早熟,出仁率好,果肉厚,核殼薄,選擇強抗蟲性和高油價格比進行種植。
在核桃種植中,應結合其生長習慣,在早春、秋季帶葉定植,并根據氣象因素,最好在降雨期種植。對土地進行平整處理,挖1 m 方坑穴,將表面土壤與腐熟農家肥拌勻,進而灌水沉實。良種壯苗,地徑1.2 cm,側根完整,數量在15 條以上,其長度不低于20 cm,苗高約60 cm以上,嫁接口愈合程度良好,沒有機械損傷、病蟲危害。授粉樹應結合四周安排,在考慮親和力的基礎上,針對授粉品種的雄花開放與主栽品種的雌花開放時間一致的問題上重點把握。可根據每667m2種植30~50株的數量,合理密植。此外,對于早熟品種,可選擇密植,對于晚熟品種,可選擇稀植。充分利用生長調節(jié)劑進行處理,完成定植后,及時澆水,利用雜草、地膜對樹盤進行覆蓋,以此提高成活率[1]。
1.5.1 整形修剪季節(jié)
樹形以樹冠小、樹干稀疏層為佳。核桃樹在落葉后的休眠期易受傷害,秋季常用樹葉修剪。修剪的主要內容是去除密集的樹枝,治療分支,控制過度旺盛的枝條。為了開辟一條光路,減少養(yǎng)分消耗,培育穩(wěn)定而健壯的結果分支,達到立體結果的目的。夏季主要從骨干枝的中下部和內膛處抽生的年度發(fā)育枝,按計劃進行修剪和環(huán)化,控旺并促發(fā)短枝。
1.5.2 整形修剪方法
去除競爭枝,輕輕修剪,勤奮修剪,更換樹盤,巧妙施肥,擴大根系,平衡樹勢,打開光路。在實施整修枝條中,應結合枝條、枝組現有的形象進行適當修剪,確保營養(yǎng)供應充足,營養(yǎng)調節(jié)流動方向合理,最大限度發(fā)揮營養(yǎng)價值。通過整形和修剪,對枝組進行及時復壯更新,提高其抵抗力,并將枝條的結果潛力激發(fā)到最大范圍。在修整結束后,對樹盤進行修改,通過及時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保證枝條生長所需養(yǎng)分充足。當修剪初始果樹時,應選擇并保留不同等級的主枝,以促進強壯骨架,擴大樹冠,完成基本整形的前期工作后,逐步修剪枝條群,培養(yǎng)結果枝,確保質量和增加生產。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確定主次枝的生長情況,保證平衡、主從枝干的從屬性以及骨干枝桿頭延長,平衡上下層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不同層次間透光性、通風性。通過修剪調節(jié)生長,促進果實產量,合理控制中、重度短截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枝組的培育,及時調整,促進復壯更新。調整、控制樹體,及時有效地收回長而弱的樹枝[2]。
1.6.1 腐爛病
利用尖銳物體將樹干以及周圍樹盤扎爛,在處理中,應扎深至木質層,處理后樹木干上可見諸多小孔,將氧乙酸藥劑50~100 倍液,利用毛刷將樹干涂抹,間隔時間為15 d。
1.6.2 黑斑病以及核桃舉肢蛾
采收后,根據秋季修剪,將病蟲枝、病蟲葉以及病果集中處理,利用火燒或深埋,并結合秋施肥、灌凍水,噴灑純度50%~70%的甲基托布津5~10 g/m2。早春萌芽前10 d,核桃樹噴灑波美3~5 度石硫合劑1~2 次,消滅部分越冬病原菌,全面降低越冬病蟲基數,用25 度的辛硫磷微囊300 倍液,在展葉前后結合淺翻樹盤,地面用25 度的辛硫磷微囊300 倍液噴灑,殺死越冬幼蟲。在花期前噴灑50 度敵殺死和50%甲基托布津800 次,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保證產量的優(yōu)質性。
1.6.3 預防凍害
在預防凍害中,可利用埋土、培土以及涂白的方式實現防寒。涂白劑利用食用鹽0.5 kg、生石灰6 kg、水15 kg,添加適當粘著劑以及蟲滅菌劑制作而成。在土壤解凍前進行涂抹[3]。
1.7.1 示范試驗樹效果
對試驗地進行綜合管理技術手段,是提升核桃經濟林管理理念、管理技術的關鍵措施,通過相應的栽培技術,規(guī)避了肥力突然下降因素。通過整形修剪,改變了以往結果部分外移的現象,促使光能、空間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利用,改善了傳統(tǒng)樹勢衰弱,座果率低,生理落果較多等嚴重問題,保障了豐產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
通過綜合管理技術,以未管理的核桃樹進行對比,進行了綜合管理技術的核桃林較比未管理的核桃樹增產了25 %,飽滿芽分化率提高了76 %,生理落果減少了95 %,蟲果率降低了96 %。
1.7.2 示范試驗區(qū)效果
試驗地3 000 株核桃樹,通過綜合管理技術手段,總產量達到了4.16 萬千克,較比往前產量,增加了2.31 萬千克的同時,比歷史最高年提產了1.12 萬千克,核桃經濟林農民收入較比往年增收了31.1 元。該地區(qū)連續(xù)3年使用了核桃經濟林管理綜合技術,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保障了核桃經濟林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
1.7.3 綜合評價
通過有關數據證明,核桃經濟林綜合管理技術是提高核桃產量、質量,保障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該地現有結果核桃樹113.25 萬株,通過采用綜合管理技術進行管理,實現核桃產量翻一番,提升了地區(qū)農業(yè)經濟效益。
在應用綜合管理技術的過程中,應注重經濟林發(fā)展策略,結合發(fā)展情況,制定管理機制,加強自身發(fā)展性。依托科學技術,改善傳統(tǒng)核桃經濟林管理觀念,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計劃,在原有戰(zhàn)略計劃上實施重組與創(chuàng)新,制定科學、完善管理機制,促使核桃經濟林管理規(guī)范化、科學化。首先,相關人員可參考其他領域的先進管理手段,結合自身發(fā)展計劃,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其次,采取激勵機制,制定獎勵、懲罰考核機制,考核機制采取統(tǒng)一化、標準化,在原則基礎上進行,以此加強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意識,促進核桃經濟類發(fā)展穩(wěn)定化、規(guī)模化,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yè)經濟領域建設發(fā)展。
加強自身規(guī)模性發(fā)展問題,基于國家支持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發(fā)展模式,結合現階段先進管理理念,加強自身規(guī)劃性,系統(tǒng)擴大核桃經濟林規(guī)?;?。且在我國大力支持經濟林產業(yè)的背景下,使得核桃經濟林有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加之政府大力扶持計劃,全面提高了經濟林資本的投資。如在退耕還林計劃中,根據經濟林的發(fā)展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在制定相關策略后,組織、鼓勵社會對核桃經濟林投資,通過資源整合,擴大空間面積,對核桃經濟林發(fā)展起到了擴展作用[4-5]。
綜上所述,核桃經濟林作為農業(yè)經濟重點增收項目,相關人員應切合實際出發(fā),結合地區(qū)特征、氣候條件以及種植因素,在保持原則性、基礎性的發(fā)展策略下,開展有效綜合管理技術,在進行研究過程中,要重視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引用,保證核桃經濟林建設能夠與時俱進,從而在提升產量的同時,也進一步保證核桃品質,以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核桃產品,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和農民收入增加的雙贏結果,為我國核桃經濟林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