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建新中學 龔 周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思維邏輯能力,鍛煉自身的思維,從而提高數學水平。然而現如今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差強人意,教師的教學效果也非常低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根據這種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方法,結合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評價,建立評價機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數學的數學水平,在課堂上能夠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只是注重對學生解說相關的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知識,很快學生就會對數學課程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合適的評價機制,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在設置評價機制時,可結合班級學生特點,分為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在進行個人評價時,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小紅花,用來表彰課堂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例如:教學“幾何圖形”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形,讓學生直觀地進行觀察感受,并在現場拿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想一想,這兩個物體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又是什么?”在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進行交流,然后讓班級的學生進行回答,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進行鼓勵,并給予學生小紅花的鼓勵。在進行小組評價時,教師可對班級各個小組進行評比,表現優(yōu)異的小組則獲得小紅花,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都習慣性地在單元教學快要結束時和課堂提問時進行,這樣的教學形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評價形式,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擴大評價范圍,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形式。除了教師對學生評價外,也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身心健康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大多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教師通過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例如:教學“二元一次方程” 時,一些學生在課堂學習完課程之后,過于自信,從來不對掌握到的知識進行鞏固總結,導致在進行習題訓練時經常出現錯誤,這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及時進行自我改正,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也應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在評價時要采取客觀的態(tài)度,從而保證現場能夠正常的,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更好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開展教學評價時,應該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頻繁地進行提問或者提問的時間不恰當,會起到相反的課堂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合適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水平,保證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太過熱情,話語刻意熱情,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評價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等待學生發(fā)言時,要抓住課堂的實際,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鼓勵,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進行評價,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多關注學生身邊的小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教學“角”時,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較差,態(tài)度也十分不端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等學生回答完畢,不管答案是否正確,教師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該學生進行鼓勵,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再擾亂課堂秩序,在教師的指導中,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識逐步增強,在課堂采用這樣的教學評價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數學水平,為以后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很多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評價就是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是要分情況的,不能只是對學生進行表揚,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指出并引導糾正。表揚和批評是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教師應以鼓勵的話語為主,以批評教育為輔助,評價要多元化,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認識,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展開有效的評價,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不斷豐富優(yōu)化評價形式,在課堂上把握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水平,讓學生真正對數學產生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