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風,侯艷菲
(1.長治市潞州區(qū)馬廠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山西 長治 046000;2.長治市潞州區(qū)大辛莊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山西 長治 046000)
青椒為茄科,屬茄果類蔬菜,營養(yǎng)價值較高,是山西省的重要經(jīng)濟作物。大棚栽培技術能夠在冬季滿足青椒的種植生長,拉長青椒供應期,實現(xiàn)錯峰上市、均衡供應,有效吸引客商駐留,提高農(nóng)戶收入。根據(jù)實際情況整理研究適合山西省青椒高產(chǎn)栽培的技術,加大該技術的推廣和傳播,保障青椒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規(guī)?;?、產(chǎn)業(yè)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選擇品種優(yōu)良、抗病性好、生長勢強、坐果整齊、產(chǎn)量高的優(yōu)質青椒品種。山西省幾種冬季大棚青椒的優(yōu)良品種主要有:晉青椒6號、格利、方興2號、富麗1號、方興16、富麗2號、方興富貴、惠民195、屯9、源添利等。
辣椒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在pH6.2~8.5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上均可種植。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中等以上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選擇土壤相對肥沃平整、光照充足、通風條件良好的土地。搭建塑料大棚前需要提前搭建好大棚的骨架結構,骨架底部應深入土地60~70 cm,確保骨架的穩(wěn)定性。搭建塑料膜,注意塑料膜的密封性,同時還要保持兩個塑料大棚之間的間隔,不可過大或過于緊密。
育種前需要對所選田地進行雜草鏟除、整地翻地。青椒的生長需肥較多,因此在整地翻地之后,要適量施以農(nóng)家肥和磷肥?;拭?.067 hm2用有機肥150 kg,搭配優(yōu)質高濃度復合肥50 kg,尿素10 kg,鋅肥、硼肥適量。用質量分數(shù)2.5%氯氟氰200 mL拌細土撒施,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杜絕使用甲拌磷等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
大棚栽培辣椒一般在10月中旬播種,翌年1月—2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開始收獲。種植前可將青椒種子放置在太陽強光下日曬2~3 d,然后將日曬后的青椒種子進行浸泡生芽。浸種時可以選擇質量分數(shù)10%的磷酸三鈉液浸種,為防止炭疽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可先用清水預浸5~6 h,再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浸泡5 min,接著用清水洗干凈再進行催芽。50%種子露白后,代表青椒種子已經(jīng)達到可播種的條件。
辣椒苗床應該選取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便于灌溉的地塊,挖成深約15 cm,寬1.2~1.5 m,長10 m的苗床,過寬不利于間苗,過長不利于通風,并要保持床面地面平整。
育苗營養(yǎng)土配制:大田土過篩6份,再加上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nóng)家肥過篩4份,每1m2土地加地旺、苗菌敵或多菌靈100 g左右、敵百蟲100 g左右,充分混合拌勻,預防苗期的多種病害??梢栽诿? m3營養(yǎng)土中加入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1 kg。播種前應該先澆足底水,等底水全部滲下沒有明水時再播種,一般采用撒播方式,每50 g種子撒播10 m2左右的苗床。再用苗菌敵每袋拌土30 kg作為“蓋種土”,以預防猝倒病的發(fā)生。播種后及時覆蓋過篩的營養(yǎng)土1 cm,之后覆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播種后白天保持28℃~30℃,夜間20℃以上,幼苗頂土時,去蓋膜、撒土。第一片真葉頂心時,疏間過密苗和劣質苗。播種后1個月左右,有2~3葉時分苗一次,分苗后不通風,苗床保持較高的溫度,促發(fā)新根,緩苗后下降2℃~3℃,白天保持22℃~25℃,夜間15℃~17℃,不低于14℃,定植前要加大通風量,植苗。
大棚辣椒定植時間是1月下旬,選晴天定植。采用南北向的壟栽。施肥時先把有機肥鋪施地面,深翻2遍,使肥料與土充分混勻,然后按行距開溝,在溝里施餅肥及化肥,與土充分混勻后,以溝上扶壟,壟高15~20 cm。定植時要注意控制青椒植株的種植密度,定植間距為35~40 cm。每0.067 hm2約4 000穴,每穴2株,合8 000株/0.067 hm2,以密植爭取早期產(chǎn)量。
青椒植株定植后要對植株進行及時澆水,注重雜草清除,為青椒植株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在青椒植株生長前期要加強植株生長的抗病、抗蟲工作。常見的青椒植株的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煙青蟲、蚜蟲、棉鈴蟲等。對于青椒的防蟲防病主要從早期預防、綜合防治為主。在青椒種植的過程中要實行植株的倒插輪作,可以嘗試將青椒與其他農(nóng)作物進行間隔種植,減少強度光照、地表高溫、蟲害傳播對青椒植株的危害,情況嚴重時還可選用綠色農(nóng)藥、化學制劑等加以防治。
定植后的青椒植株栽培過程中,要加強對生長溫度、濕度、灌溉、追肥、整枝、膨果等的管理。
青椒不耐干旱怕高溫,因此在青椒生長的中后期要注重植株生長溫度的控制。定植后1周內(nèi)不通風,以保溫為主,青椒的生長適溫為20℃~25℃;夜間溫度不能低于10℃,氣溫上升,苗期揭膜通風換氣時間在9時—10時和15時—16時后要關門蓋膜。
由于青椒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80%,土壤相對濕度為80%左右,濕度過高植株易發(fā)生徒長,花粉不能從花粉囊中飛散出來,影響授粉造成落花落果。要實時監(jiān)控塑料大棚內(nèi)的濕度情況,若濕度達不到青椒正常生長需要,則應當增加或減少濕度。在保證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大膽放風,降低棚內(nèi)濕度。青椒對水分的要求也較高,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在塑料地膜下進行灌溉的方式。
在青椒生長的中后期還要根據(jù)青椒植株的生長實際情況適當對青椒植株進行施肥。青椒膨大后,隨水沖施糞稀,或0.067 hm2施硝銨20 kg,或尿素5~10 kg以后每隔7 d左右澆一水,隔一水追一次肥;盛果期0.067 hm2施20 kg硝銨,并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混合液;開花期噴25~30 mg/kg番茄靈可提高坐果率。在生長中后期,摘除門椒以下老、病、黃葉,以利通風透光、提高產(chǎn)量。
適時對青椒進行整枝,有助于提高青椒的產(chǎn)量。在青椒第一次結果之后可以對青椒植株中生長過于茂密或始終沒有結果的枝葉進行修剪,減少低效無用植株對健康植株生長條件的爭奪,保證健康植株能夠吸收更多的養(yǎng)分、享受更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進行2次結果。大果型辣椒品種多采用三干整枝法,這種方法要求門椒下的側枝要全部抹去,留成三條結果枝干。四干整枝法適合甜椒和牛角椒品種采用,要求掰門椒下的側枝全部抹去,利用四門椒上長出的4對分枝進行開花結果。
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細菌性斑點病等。苗期發(fā)現(xiàn)病苗應盡早拔除。早疫病:為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有暗褐色圓斑,病莖有水浸斑,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浸暗綠斑。防治措施: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結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他病蟲害,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加強棚內(nèi)管理,預防高溫高濕。每0.067 hm2用25%瑞毒霉800倍,或1 000 g質量分數(shù)5%百菌清粉塵噴粉,或300 g質量分數(shù)45%百菌清煙劑熏治。細菌性斑點病:牛角尖椒比圓椒較易感病。葉片上黃綠色斑點,病斑沿葉脈發(fā)生時,常使葉片畸形。莖上病斑褐色短條狀,稍隆起,縱裂。果實病斑近圓形隆起,褐色,瘡痂狀。防治方法:噴灑殺菌劑,78%科博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12%綠乳銅乳油600~1 000倍液,或20 mg/kg農(nóng)用鏈霉素,7~10 d噴1遍;病毒?。?5%植病靈800~1 000倍液或20%病毒A500。
害蟲以蚜蟲、薊馬為主,蚜蟲導致植株幼嫩部位無法正常生長,幼莖扭曲變形,受害葉片僵硬,向下卷曲皺縮,葉背、果實變褐,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24%螺螨酯(螨危)4 000~6 000倍液等藥劑防治,每隔10 d交替噴灑防治,連續(xù)噴2~3次。薊馬成蟲和若蟲銼吸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的汁液,造成生長點萎縮,嫩葉扭曲,花朵脫落,幼果畸形,表皮變褐。嚴重影響植株生長,降低果實品質。在薊馬發(fā)生期,當每株有蟲3~5頭時需進行噴藥防治,最好在清晨露水未干時噴藥,可交替使用3%啶蟲脒1 500倍液、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5%虱螨脲(美除)1 000倍液加25%噻蟲嗪(阿克泰)2 000倍液等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