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寶帶實驗小學 陸 娟
小學階段數(shù)學的學習對象是少年兒童,他們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擾,使教學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特別是利用逼真的靈動的媒體,把乏味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形象直觀,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難點,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打造出真正的靈動課堂。
一年級的新生剛入學,一方面他們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有了繁重的學習任務,好幾十分鐘一節(jié)課,要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集中,確實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運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幼小銜接中的學生們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如在教學“5以內(nèi)的加減法”的時候,學生已有的有關加減法的知識參差不齊,有的只是機械地記憶加法是合起來,而有的根本就不明白為什么要用加法做,為了使學生們能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筆者便結合教材中的例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chuàng)設小朋友澆花的情境,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后來來了2個幫忙,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結合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使學生們明白要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就要把原來有的3個和后來的2個小朋友合起來,用加法計算,這樣的演示過程能使學生輕松理解兩部分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明白加法的算理,讓冷冰冰的課堂剎那間“生趣”盎然。
當下的學習形成了多種形式并存的模式:課堂學習、小組討論、聽講座、協(xié)作學習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方式。當然,這些學習方式對學生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種信息撲面而來時,如何及時處理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信息以及怎樣加工信息就成為每個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理解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教材出示了一幅主題圖,有各種小動物在玩,兔子是2只一組,有3組,雞是3只一組,有4組。當多媒體出示這樣活動的場景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繼而引導學生數(shù)一數(shù)課件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一組一組的數(shù)量(一組一組閃一閃),由此可知,兔子有3個2只,列出3個2相加,引導學生注意這些連加算式的特殊性,讓他們發(fā)現(xiàn)乘法是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從而更好地理解“幾個幾相加”。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乘法其實就是幾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簡便運算。這樣由易到難,學生比較樂于接受。課件把靜止的圖變成了活動的圖,配合活潑可愛的聲音,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化解了難點,活躍了課堂的氛圍。
生動有趣的影像資料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們也非常喜歡。課件中選用合適的視頻資料,不僅能讓課堂更具有真實感和感染力,也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認識角》的時候,角的概念比較抽象難懂,因此在上課的時候筆者先讓學生們找找生活中的角,然后在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但是如果只是靠口述很難說清,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由實物上直接抽象出角,讓學生清楚地看見這個過程,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圖形叫角,而且也能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知道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而且角的兩條邊是筆直的。這樣,就讓抽象的圖形概念和學生們一下子拉近了距離,讓數(shù)學課堂厚重而靈動。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借助生活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續(xù)學習的時間不能太長。在枯燥的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設計一些溫馨的小環(huán)節(jié),配以兒童喜歡的歌曲,既能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又能讓他們在美妙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人格魅力,可謂一舉多得。如在教學《有趣的拼搭》的時候,學生們都比較興奮,但是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有些學生不能及時安靜下來,教師就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這些建筑顏色不同,形狀不同,風格迥異。這樣的欣賞過程除了可以讓他們迅速安靜下來,從各種實例中找出所認識的圖形外,在一聲聲驚嘆聲里還可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設計出更美、更宏偉的建筑。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但是教師也要運用恰當,才能使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