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楊
(鐵嶺縣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遼寧 鐵嶺 112000)
2019年度鐵嶺縣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玉米培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戰(zhàn)略,以玉米為創(chuàng)建載體,牢牢抓住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立足鐵嶺縣生態(tài)和資源優(yōu)勢,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以促進全縣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為目標,努力踐行我縣玉米提質增效,滿足市場需要。確立鐵嶺縣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玉米培訓基地示范項目3項,占地200畝。
玉米培訓基地示范的各類項目,雖然受到春旱及伏期多雨、資金短缺影響,通過深度與技術服務單位(省農科院)專家廣泛開展技術合作,簽訂了《項目技術服務合同》《技術服務計劃》。省技術專家在方案制定、試驗區(qū)技術規(guī)劃布局,在播種、防蟲、抗旱期間巡回指導13次,在省、縣專家及技術人員科學運籌下長勢良好。已接受基層農技推廣、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觀摩4期,培訓人次達200人,外縣市參觀3次,受到參觀者的好評,為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玉米培訓基地建設起到很好宣傳效果。
現(xiàn)將鐵嶺縣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玉米培訓基地示范項目總結如下。
通過示范測產和綜合評估篩選出一批可直接推廣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
優(yōu)質高產的硬粒型品種:遼單575、鐵研123。
高產型品種:宏碩899、鐵研58、宏碩378。
苗頭品種:鐵研368、郁青358、富民958、HD388。
技術路線:耐密抗逆品種+深松平作整地+寬窄雙單粒錯位精播密植+側深施肥+生物防治+機械粒收獲。
技術模式要點:
選用良種:選擇熟期適宜、高產穩(wěn)產、耐密抗倒、抗病抗逆,后期脫水快、適宜全程機械直收籽粒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東單1331、宏碩899。
秋深松(秸稈還田)平作整地:用210馬力拖拉機進行耙茬深松,深度不小于30厘米,利用120馬力以上拖拉機懸掛平整機進行滅茬作業(yè)。
深施基肥:利用施肥機側深施穩(wěn)定性復合肥50%(26-12-12)畝施40公斤加生物菌肥15公斤,帶藥口肥7公斤、硫酸鉀8公斤、硫酸鋅1公斤;側深施深度10厘米左右。
合理密植:待土壤溫度穩(wěn)定通過8℃時開始播種,墑情適宜播期(4月15日左右);利用80馬力以上配套的康達寬窄雙行錯位精播一體機精進行精量單粒點播;留苗密度每畝不低于4000~4500株,耐密性好的品種可適當增加密度,確保出苗齊、全、壯。
化學除草:土壤墑情適宜時用40%乙阿合劑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劑,對水后進行封閉除草。
中耕增溫:玉米3~4葉期,利用80馬力以上拖拉機進行中耕,中耕深度25~30厘米以上,達到放寒增溫、蓄水提墑、促進土壤養(yǎng)分釋放的目的,為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適時追肥:拔節(jié)至小喇叭口期(6~7葉),進行側深施追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
病蟲害防治:種子全部采用種衣劑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和絲黑穗病,利用赤眼蜂和微毒康寬防治玉米螟。
機械直收籽粒: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時,用6行玉米聯(lián)合收獲機直接收獲籽粒。
平均畝產748.8公斤,比鄰地對照增產36.7公斤,增效55.78元(玉米單價1.52元/公斤),畝節(jié)支38.4元,節(jié)支增效94.18元。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配套機械跟不上。
施底肥和整地工作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時間,最好能在播種前一周將肥(有機或無機或混合)均勻撒施在地里,旋耕土地15~20厘米深,如果地里有前茬留下的根或塑膜需徹底清理,以免影響播種及藜麥生長。一般在每畝谷地中使用2000~4000公斤優(yōu)質農家肥,同時可以配合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等作為基肥,或每畝施用硫基復合肥40~45公斤(要求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或更高)。建議底肥一次施足,不做追肥。
播種每畝用種量400克,行距控制在50厘米,株距40厘米,機械播種播種深度1~2厘米。
地下害蟲是紅藜種植過程中主要的蟲害,其中以金龜子類為害最嚴重,剛出芽或出土的紅藜幼苗很容易遭受多種地下害蟲的為害,嚴重時可造成全軍覆沒,因此播種前要了解該地塊地下害蟲情況,如果地下害蟲嚴重,需要在播種時撒施殺地下害蟲農藥。
其他常見的蟲害有芫箐,在紅藜長到50厘米以上開始為害葉或花序,芫箐相對集中,經常會聚集在幾株紅藜上,用無人機飛防滅蟲。
紅藜苗長到10厘米后可以結合間苗開始鋤第一次草,一般紅藜長到50厘米以上還需要鋤草1~2次。要有意識給根部培土,使根系更穩(wěn)固,防止后期倒伏。
紅藜苗10厘米時可以開始間苗,株距要求為40厘米左右,如果出苗后發(fā)現(xiàn)苗不全,可以在苗長到15~20厘米時進行挖苗移栽,移栽要選擇在雨后,或另外給水。
紅藜成熟的標準是看外觀,葉變黃變紅,葉大多脫落,開始變干,種子用指甲掐已無水分。收割后放在田間或打谷場可晾曬,也可以及時脫粒。
平均畝產160公斤,單價16元/公斤,畝收益2560元,扣除成本1840元,畝純收益720元。比單種玉米平均畝產701.72公斤,單價1.52元/公斤,畝收益1066.6元,扣除成本729.6元/畝,畝純收益337元增收3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