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國蓮 宋義勝 賈清河 王立輝 馮永順 馮 森
山東省高唐縣盛和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與東阿縣億佰金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黃河鯉魚生態(tài)高效養(yǎng)殖試驗”項目,經2018-2019兩年的精心試驗,取得了較好成績;經組織現(xiàn)場驗收,20.7畝試驗塘,2018年畝產商品魚1021.8公斤,其中黃河鯉魚占總產量的81.1%,畝產值12610元,畝利潤5044元;2019年畝產商品魚1415.55公斤,其中黃河鯉魚占總產量的71.6%,畝產值16061元,畝利潤6424元,圓滿完成了項目預定的各項技術指標,為黃河鯉魚產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F(xiàn)將試驗情況報告如下:
試驗面積20畝,畝產商品魚1000公斤,黃河鯉魚占70%,畝利潤4000元。
2.1 池塘及用水:兩年均設三口試驗塘,總面積20.7畝。2018年為盛和公司1-1號(6.7畝)、億佰金公司基地2號(7畝)、3號(7畝);2019年為盛和公司1-3號(6.7畝)、億佰金公司基地2號(7畝)、3號(7畝)。池底淤泥20-30厘米,水深2.0-2.5米。水源以黃河水為主,地下井水作補充,池水pH值7.3-8.2,微堿性。
2.2 機械設備:3千瓦、1.5千瓦葉輪增氧機(每口塘各一臺);全自動投餌機(每口塘各一臺);45千瓦柴油發(fā)電機組(每場配備一臺)。
2.3 魚種和飼料:黃河鯉魚苗種來源于省級黃河鯉魚良種場即東阿繡青水產合作社基地,其它搭配魚種就近購買或自身培育解決。飼料由課題組提供專利配方,委托山東科瑞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黃河鯉魚專用飼料”。
3.1 池塘準備:試驗塘選定后,采用干塘法消毒,每畝用優(yōu)質生石灰150公斤溶水化漿后進行全池潑灑,徹底有效殺滅野雜魚蝦、病菌等。
3.2 魚種放養(yǎng)
3.2.1 放養(yǎng)規(guī)格:黃河鯉魚尾重100-150克,其它魚種100克/尾以上,但同種魚的規(guī)格要盡量整齊,且體質健壯、無病傷。
3.2.2 放養(yǎng)品種:以黃河鯉魚為主,配養(yǎng)鰱、鳙魚及少量草魚,以充分利用水體和塘內資源。
3.2.3 放養(yǎng)密度及數(shù)量:畝放1500-2300尾,黃河鯉魚70-85%,鰱、鳙魚占15-20%,鰱、鳙比例4-5:1。2018年共放魚種33660尾,黃河鯉魚占72.8%;2019年共放魚種47508尾,黃河鯉魚占82.4%。
3.2.4 放養(yǎng)時間:集中在3月中、下旬放養(yǎng),5-7日內完成。
3.2.5 魚種消毒:3月中、下旬水溫偏低,魚越冬后體質弱,易染病。故下塘前用3%的食鹽水藥浴消毒5分鐘。
3.3 培肥水質
為補充前期池水營養(yǎng),滿足光合作用及鰱、鳙魚需求,于每年5月10日前接種一次小球藻培肥水質,每畝用5億菌株藻液20公斤。
3.4 投餌技術
3.4.1 投餌方法:采用全自動投餌機定時投喂。開始投喂時先用哨聲發(fā)信號,人工小把將料撒入,使魚形成條件反射反應,然后開啟投餌機。整個過程為:發(fā)信號 少投、慢投集群上浮搶食 多投、快投部分吃飽少投、慢投結束投喂。
3.4.2 投餌數(shù)量:根據(jù)放養(yǎng)吃食魚類的體重確定投餌量,一般按體重的3-5%掌握,實際操作時,主要根據(jù)現(xiàn)場魚的吃食情況進行增減。2018年投餌總量為30950公斤,2019年投餌總量為51137.6公斤。
3.4.3 投餌次數(shù):4、11月份每日中午一次;5、10月份每日2-3次;6-9月份每日4次。陰雨天氣靈活掌握。
3.5 水質調節(jié)
3.5.1 換水:前期水位1米左右,以后逐漸加深,6月初加至最大水位。7、8、9月份每10-15天換水一次,每次約1/4-1/3。
3.5.2 潑灑生石灰:生產旺季每20天左右施用一次生石灰,化漿后全池潑灑,畝用量15-20公斤,最高一次畝用量達35公斤,其作用是消毒滅菌、澄清水質、調節(jié)池水酸堿度。
3.5.3 安置增氧機:每年6月開始安置增氧機,每口塘配3千瓦和1.5千瓦增氧機各一臺,遵照“三開兩不開”原則正確使用。
3.6 魚病防治:
3.6.1 結合清塘及魚種放養(yǎng),嚴格消毒,殺滅病原體。
3.6.2 5月中旬全池潑灑一次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類藥物進行殺蟲。
3.6.3 6-9月份,每15天在料臺(食場)局部交替不同藥物預防,局部用藥濃度是全池均勻用藥濃度的10倍。
3.6.4 早準備,早動手,一貫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狠抓預防;準確用藥濃度及時間;保證對癥下藥,盡量多采取生物技術預防。
3.7 日常管理
3.7.1 巡塘觀察:堅持“早、午、晚”三巡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3.7.2 池塘日記:每天測水溫、透明度,15天左右測一次pH值,并將此與投餌、用藥、出塘等情況記入池塘日記。
3.7.3 及時清除殘餌、雜物,修補坍塌池埂。
3.7.4 進行定期抽查、檢查,確定新的管理措施。
3.8 合理輪捕
進入7月份,開始進行輪捕,向黃河鯉魚精品基地供應。
2018年12月16日和2019年12月28日經有關組織及人員現(xiàn)場驗收,2018年共產鮮魚21151.26公斤,畝產1021.8公斤,其中黃河鯉魚占總產量的81.1%,商品率98.5%,畝產值12610元,畝利潤5044元,投入產出比1:1.60,餌料系數(shù)1.8;2019年共產鮮魚29303.96公斤,畝產1415.65公斤,其中黃河鯉魚占總產量的71.6%,商品率86.5%,畝產值16061元,畝利潤6424元,投入產出比1:1.40,餌料系數(shù)2.43。
5.1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現(xiàn)有池塘條件進行黃河鯉魚生態(tài)高效養(yǎng)殖,從產量、效益上都是可觀的,實現(xiàn)該目標的技術措施和方案是成功的。
5.2 主養(yǎng)黃河鯉魚池塘,在搭配鰱、鳙魚的基礎上,選用優(yōu)質黃河鯉魚良種,并適當提高其放養(yǎng)比例,是高產高效的關鍵措施。2019年,我們將黃河鯉魚的放養(yǎng)比例從2018年的77.8%提高到82.4%,結果產量提高了393.85公斤,畝收入增加了3451元。根據(jù)試驗結果及本地區(qū)水產養(yǎng)殖現(xiàn)狀特點,我們認為黃河鯉魚魚種的養(yǎng)殖密度控制在每畝1500-1800尾之間為宜,魚種規(guī)格每尾100克-150克為宜。
5.3 試驗塘利用生物增氧和加大機械增氧能力相結合的方法,可保證池中1679.4公斤/畝魚的溶氧需求。
5.4 魚種、電力及其它物資能保證所需的前提下,如果采取輪捕輪放的措施,按照本試驗的技術方案,畝產量達到2000公斤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5.5 傳統(tǒng)養(yǎng)魚以7、8、9三個月為生長旺季,但根據(jù)兩年試驗情況,5月魚已開始大量攝食,6月進入生長旺季。我們認為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5、6兩月池中載魚量小,魚的活動空間大;二是據(jù)本地氣象資料記載,5、6月份日照百分率最高,光合作用強,溶氧充足。雖然5、6月份水溫偏低,但通過適當降低水位可較好地克服這種不足,從而延長魚類生長的黃金時間。從攝食情況看,7月中旬前魚類生長快,投餌量呈直線上升,7月下旬后,由于天氣時常惡化,池中載魚量大、缺氧時間長等現(xiàn)象,造成魚食欲減退,投餌量降低。所以,生產管理注重一個“早”字,5月中旬開始進入全面強化管理階段;7月中旬以后根據(jù)魚的生長情況,重點做好水質調節(jié)、增氧及輪捕各項工作,為魚類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通聯(lián):252800,山東省高唐縣畜牧水產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