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夫,鄢 月,闞 靜,郝麗麗
(1.遼寧工業(yè)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2.遼寧工業(yè)大學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3.遼寧工業(yè)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4.遼寧工業(yè)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隨著互聯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互聯網+”概念在2015年3 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首次提出。各行各業(yè)積極響應國家對于“互聯網+”新興業(yè)態(tài)支持政策,不斷優(yōu)化相關業(yè)態(tài)供給平衡。同年7 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眹鴥雀鞔蟾咝;酒占熬W絡教育基礎配備,網絡硬件購置力度逐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模式不斷完善,緊跟時代潮流發(fā)展,有效提升“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時效性。面對紛繁復雜互聯網絡信息,高校輔導員應該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維度,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引導學生正視當前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發(fā)展態(tài)勢,鼓勵學生能夠自覺參與網絡輿情監(jiān)督預警反饋工作,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與利益觀,促進全員共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tǒng)業(yè)態(tài)不斷融合,相關“互聯網+傳統(tǒng)業(yè)態(tài)”衍生產品已然成為大學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9 月10 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备咝]o導員肩負立德樹人重任,應該及時了解當今大學生思想特點,有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眾所周知,“互聯網+”背景之下的大學生對于新奇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個人思想特點更具包容性、變化性和獨立性,眾多大學生也是通過“互聯網+”衍生產品媒介了解校園外部事物,發(fā)表個人意見與個人見解。高校輔導員應該順勢而為,有效利用“互聯網+”衍生產品,參與網上討論與群組互動,更好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有效引導大學生完善自身修為與德行操守。
當今大學生所處信息爆炸時代,諸多信息來源豐富;來自傳統(tǒng)媒體包括:書籍、期刊和電視等等,也有來自“互聯網+”衍生產品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各類媒體客戶端,信息種類紛繁龐雜、信息準確程度難以分辨、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信息制作和編輯工作人員為了吸引大學生關注常用以吸引眼球標題的方式,引發(fā)轉發(fā)和關注。大學生由于受到諸多網絡信息內容影響,對于事物公允判斷,思想更具包容性。
當今時代是讀圖時代,大學生身處網絡時代,也是網絡時代“原住民”。對于“互聯網+”相關衍生產品客戶端推送的相關信息,由于推送信息繁雜多樣,更加習慣快速讀圖查看信息內容,由此讀圖時間大量增加,讀文時間大量壓縮,久而久之,大學生養(yǎng)成短平快讀圖略文閱讀習慣。應對各類軟件圖文推送,大學生對于精致、直觀和形象圖文信息較為投入精力,經常是以讀圖形式直接閱讀相關信息。受其長期讀圖習慣影響,缺少深層思考與解讀圖文能力,大學生思想更加具有變化性,對于一般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意見發(fā)表也是趨于多樣化。
處于互聯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性格養(yǎng)成與行為習慣深受網絡文化影響,對于個性表達更加外向,渴求別人認可自我個性特點,對于事物判斷與做事風格更加獨到。通過“互聯網+”相關衍生產品客戶端發(fā)表對于事物看法與見解,重視自我意見與自我思想表達,而且表達言辭更加具有獨立性。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尊重學生自我意見表達,尊重思想獨立特點。
國家黨政領導歷來關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展情況。1952年,國家應勢提出設立高校政治輔導員一職,要求高校政治輔導員要做學生的“政治領路人”[6]。時至今日,60 多年光景猶然在目,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在各項實踐工作之中積累諸多寶貴經驗。如今,國家倡導“互聯網+”行動計劃,豐富的“互聯網+”衍生產品對于大學生吸引力巨大。隨之而來,大學生學習方式、生活行為、社交需求已然融入“互聯網+”衍生業(yè)態(tài)產品之中,對于他們價值取向、是非判斷與道德觀念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互聯網+”衍生產品產生的部分負面?zhèn)鲗獙τ诟咝]o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
傳統(tǒng)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會議、班團會為主,高校輔導員是相關會議的主持者、班團會的組織者,學生作為相關會議的受教者、班團會的參與者。此類傳統(tǒng)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單向傳輸相關會議內容、班團會要義;其內容主要是涵蓋思想政治、道德規(guī)范以及價值觀念等等相關具有計劃性內容。對于身處“互聯網+”時代原住民的大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但是,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稍顯缺失,久而久之,此類傳統(tǒng)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應對情緒,對于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則是大打折扣?;ヂ摼W時代,信息高速傳播,多人共享網絡信息,高校師生信息獲取速度達到同步,甚至由于高校輔導員忙于日常學生事務處理與應對突發(fā)事務處置,進而滯后于學生獲取相關信息[7]。“互聯網+”衍生產品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學生對待周圍人際關系與網絡交際關系的價值取向?!盎ヂ摼W+”衍生產品的個別案例消極影響對于學生事物認知起到不良作用。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應勢而行,積極探索有效教育方式與教育方法,融合“互聯網+”衍生產品所提供的媒介平臺獨有屬性特征,創(chuàng)新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使其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加貼近學生所想、所學與所需,進而有效強化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與影響力。
高校輔導員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側重于以下幾類內容:第一:關注學生日常思想動態(tài)與行為習慣;第二:關注學生日常心理波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第三:關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經常以團體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召開相關團會、團訓和談心談話。隨著互聯網蓬勃發(fā)展,相關業(yè)態(tài)取得引人關注的成績。高校輔導員應該更加關注相關“互聯網+”衍生產品客戶端傳播信息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應該關注大學生使用“互聯網+”衍生產品客戶端發(fā)表的意見與見解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規(guī)定以及校規(guī)校紀要求。對于大學生日常心理波動與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大學生網絡發(fā)布的相關言論,及時做好線上線下輿情關注,對于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應該關注大學生對于此類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發(fā)表的意見與看法,及時制止相關不實言論傳播與杜撰。居于以上,“互聯網+”對于傳統(tǒng)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的挑戰(zhàn)不可小覷。
互聯網信息順勢而動,信息內容包羅萬象,信息屬性真假難以辨別。高校輔導員面對變幻萬千的互聯網信息世界以及層出不窮的“互聯網+”衍生產品內容沖擊之時,一方面要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保持堅定的理想信仰,持有社會主流價值取向,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做好是非曲直判斷,明晰事態(tài)發(fā)展脈絡。另一方面,作為高校輔導員,身處高新科技研發(fā)重陣,應該及時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網絡信息篩選能力,整合日常工作范圍觸及之內的線上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互聯網的科技手段,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應對互聯網虛假不實信息與“互聯網+”衍生產品消極內容帶來的挑戰(zhàn)。
互聯網自身具有時效性、及時性、互動性與共享性等等諸多獨有特性,高校輔導員應該把握互聯網獨有特性,結合“互聯網+”衍生產品信息傳播內容絕大部分是積極健康的特點,注冊以學校、院系、班級和輔導員為主要實名用戶的短視頻app 賬戶、微博、微信公眾賬號,主動占領“互聯網+”信息高地,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相關討論群組,進行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輔導員班團會互動討論,及時了解網絡輿情動態(tài)與線下學情班情信息,有效消除相關問題隱患,將積極健康、和諧溫馨校園內容上傳發(fā)布,引導大學生正視自身發(fā)展情況,揚長避短,勤奮努力、勇于爭先,完善自身品德修養(yǎng),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探索專業(yè)學習前沿,從而有效應對“互聯網+”衍生產品傳播負面內容所帶來的不良效應。因此,根據實際所需,提出以下若干工作途徑。
《論語·衛(wèi)靈公》之中一句重要論述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7年10 月1 日施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指出:“輔導員創(chuàng)新工作途徑,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高校輔導員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研判分析“互聯網+”衍生產品發(fā)展態(tài)勢與相關信息傳播內容發(fā)展趨勢,以敏銳的政治觸角、堅定的價值取向以及剛正不阿的做事態(tài)度,結合當今流行的微信公眾賬號、微博平臺、短視頻app所點贊、關注和轉發(fā)內容的嚴謹性與正確性,建立符合時代潮流、弘揚社會正能量、彰顯美好青春為主題的相關微信公眾賬號、微博平臺、短視頻app等等“互聯網+”衍生產品賬號。通過上傳弘揚時代精神的相關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師生共同線上溝通交流,把握網絡輿論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線上輿情氛圍。鼓勵學生線下組織、籌辦和參與相關主題班團會,依據線上線下相關活動反饋情況,倡導學生充實自身所需,完善自身素養(yǎng),提升自身操守,從而師生、生生之間共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線下輿論陣地。大力傳播大學生助老扶殘、助學扶貧等等方面相關內容,進而面對他人所需幫助之時,敢于出手相扶,敢于真誠相助。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于各類人才需求力度不斷加大,高校不斷擴招不同門類專業(yè)學生,高校輔導員數量愈顯不足。高校輔導員,平時忙于處理繁雜的學生事務,例如:學生組織發(fā)展、查課查寢、評定年度獎助學金、應對突發(fā)事件等等,對于學生個體關注稍顯不足。長此以往,難免出現因轉發(fā)不實事件、受他人網上煽動參與非法事件的案例發(fā)生[8]。高校輔導員應該時刻關注學校百度貼吧、學校官方微博賬號互動情況、學生個人朋友圈轉發(fā)情況以及學生個人短視頻app 點贊、關注和轉發(fā)情況。高校輔導員身處互聯網信息虛擬世界與“互聯網+”衍生產品之中,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和專業(yè)素質情況、所帶班級學生情況,以生為本,轉變教育方式,深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日常生活之中所思、所需和所求,善于運用相關網絡媒介推送相關青春陽光的圖片、文字、動畫、音頻和視頻信息,引導學生形成較好的價值取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鼓勵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求知習慣。同時,高校輔導員應該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和領會國家政策方針內涵要義,切實關注自身工作需求,保持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敏感性。通過了解“互聯網+”衍生產品日常功能,學習和掌握當今實用的網絡技術與網絡知識,善于將國家黨政機關以及重要領導人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融入自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之中。借助“互聯網+”衍生產品媒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送到相關客戶終端,擴大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精髓概念了解范圍,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樂于互動和樂于分享,從而能有效強化自身專業(yè)學識與技能本領掌握情況,進而敢于擔當育人成才重任。
2018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备咝]o導員最為核心工作就是培養(yǎng)人的工作,如何培養(yǎng),怎么培養(yǎng),為誰培養(yǎng)是擺在面前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高校輔導員必須立足崗位實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重要理論學習,傾聽學生心聲,換位思考。借助“互聯網+”衍生產品媒介傳播特征,有效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做到師生之間線上平等交流,敢于面對當今熱議問題,切實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困擾,并且結合線下日常班團會互動交流情況,鼓勵學生提升自身學識水平與綜合素養(yǎng),完善自身自律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參與紅色教育、公益實踐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從而增強國家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需要運用“互聯網+”衍生產品,及時關注情緒波動較大、家中遇到突發(fā)事件的個別學生情況,從日常生活、專業(yè)學習、考勤表現給予關心關愛,防止出現家中因病致貧、因傷返貧、因家屬突然離世造成學生情緒低落,進而受他人鼓動參與非法傳銷、非法傳教和非法游行活動案件發(fā)生。國內各大高校主管學生工作部門應該聯合學校黨政處室、學生工作處、院系輔導室和輔導員、學生干部、寢室長建立全面預警機制,以防在維穩(wěn)處突過程之中,造成相關事件負責人員滯后收發(fā)消息或者處置相關事件不當狀況發(fā)生。
總而言之,“互聯網+”背景之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任重道遠的,高校輔導員應該關注當今時事發(fā)展,明辨事態(tài)狀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主題線上線下活動與相關音頻、視頻制作流程,從而在寓教于樂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增強個人素質,夯實專業(yè)學科基礎,引導學生爭做具有愛心、真情、善德的時代新人,為日后成為祖國棟梁之才奮力拼搏。